蔗渣还田和减量施肥对甘蔗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2019-07-17莫勇武唐利球谭宏伟马文清秦昌鲜何为中闭德金施泽升何洪良陈海生
郭 强,莫勇武,唐利球,谭宏伟,马文清,秦昌鲜,何为中,闭德金,彭 崇,施泽升,何洪良,陈海生
(1.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崇左 532415;2.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2;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甘蔗生产国,种植面积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蔗糖产量已连续9年占全国60%以上,带动了广西2000多万蔗农脱贫致富[1]。然而,在甘蔗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肥料利用率低,导致土壤酸化、板结、有毒物质积累、肥力下降等问题,直接制约了甘蔗产业化发展[2]。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甘蔗生产中化肥投入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将成为我国甘蔗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
甘蔗渣是甘蔗制糖工业的主要副产品,属于农业固体废弃物中的一种[3]。目前,甘蔗渣普遍用于锅炉燃料,也可以用于造纸,也有一些乱堆乱放,无任何利用价值,甚至还会造成环境污染[4]。蔗渣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灰分,其中纤维素占32%~48%,木质素占23%~32%[3];据魏阳等[4]研究表明,甘蔗渣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能够有效地降解为作物可利用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土壤贮存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
因此,推广蔗渣还田技术,实施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以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贮存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减少甘蔗生产中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从而影响甘蔗农艺性状、产量以及品质。前人对蔗叶还田技术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对蔗渣还田的相关报道较少。本试验从蔗渣还田和减量施肥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推广蔗渣还田技术以及减量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选择在广西省崇左市龙州县广西南亚所基地,地块平整、无灌溉条件、常年种植甘蔗的旱地。
供试甘蔗品种为广西大学选育的优良新品种——中蔗9号,该品种为大茎种,具有高产,宿根性好,成茎率高,高抗黑穗病,抗倒伏,极易脱叶,耐旱耐寒等优点[5]。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种植模式和减量施肥二因素设计,两种种植模式,3种施肥水平,共设6个处理,见表1。参考当地施肥水平,设常规施肥水平为复合肥1125kg/hm2,75%施肥水平为复合肥825kg/hm2,50%施肥水平为复合肥825kg/h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甘蔗种植行距为1.2m,每小区5行,小区行长7m,宽6m,小区面积为42m2,按12芽/m的下种量种植,每小区需要蔗种210段双芽段。每666.67m2覆盖蔗渣600kg,让蔗渣自然腐烂还田,不覆盖蔗渣为对照处理。
表1 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于2018年1月28日种植甘蔗,常规施肥处理施基肥1125kg/hm2复合肥(N:P:K=15:15:15),75%施肥处理施基肥825kg/hm2复合肥,50%施肥处理施基肥525kg/hm2复合肥,盖土盖膜,覆盖蔗渣处理按每小区覆盖38kg蔗渣于植蔗沟内。6月6日追施攻茎肥,常规施肥处理追施1125kg/hm2复合肥,75%施肥处理追施825kg/hm2复合肥,50%施肥处理追施525kg/hm2复合肥,施肥后中耕培土。2019年2月21日砍收甘蔗,实测产量。
1.3 数据收集与分析
甘蔗收获时调查10株甘蔗的茎径、株高,调查小区有效茎数,实测小区产量。随机抽取6株甘蔗带回广西南亚所实验室进行品质分析,测定项目包括甘蔗蔗糖分、甘蔗纤维分、蔗汁重力纯度、甘蔗转光度等。宿根出苗后调查发株率。获得的实验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甘蔗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种植模式和施肥水平对甘蔗农艺性状的影响,见表2。
2.1.1 对甘蔗株高的影响
由表2可见,常规施肥+覆盖蔗渣处理的株高最高,平均株高达到了326.63cm,与对照处理(CK)相比高16.13cm,达到了显著水平;其次是75%施肥+覆盖蔗渣处理,平均株高为320.40cm,与对照处理(CK)相比高9.90cm,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与对照处理(CK)相差不大,差异不显著。此外,覆盖蔗渣处理均比不覆盖蔗渣处理的株高要高,施肥水平随着施肥量的下降,株高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说明蔗渣覆盖对甘蔗株高有一定的正效应;而减量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负效应。
表2 不同种植模式和施肥水平对甘蔗农艺性状的影响
2.1.2 对甘蔗茎径的影响
由表2可见,各处理之间茎径的差异不显著,但覆盖蔗渣处理均要比不覆盖蔗渣处理要大1mm以上;由此说明,蔗渣覆盖对甘蔗茎径有一定的正效应;而减量施肥对甘蔗茎径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1.3 对甘蔗亩有效茎数的影响
由表2可见,亩有效茎数最多的是50%施肥+覆盖蔗渣,平均亩有效茎数为3730.18株,比对照处理(CK)多608.47株;其次是常规施肥+覆盖蔗渣处理,平均亩有效茎数为3703.72株,比对照处理(CK)多582.01株;第三是75%施肥+覆盖蔗渣处理,平均亩有效茎数为3518.54株,比对照处理(CK)多396.83株;亩有效茎数最少的是75%施肥+不覆盖蔗渣处理,平均亩有效茎数为2486.78株,比对照处理(CK)少634.93株。此外,覆盖蔗渣处理均比不覆盖蔗渣处理的亩有效茎数要多,说明蔗渣覆盖对亩有效茎数呈现出正相关效应,而减量施肥对亩有效茎数的影响规律不明显。
2.1.4 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见,产量最高的是常规施肥+覆盖蔗渣,平均亩产为6285.75kg,比对照处理(CK)高772.49kg;其次是50%施肥+覆盖蔗渣处理,平均亩产为5957.70kg,比对照处理(CK)高444.44kg;第三是75%施肥+覆盖蔗渣处理,平均亩产为5820.13kg,比对照处理(CK)高306.87kg;亩产最低的是50%施肥+不覆盖蔗渣处理,平均亩产为5116.43kg,比对照处理(CK)低396.83kg。此外,覆盖蔗渣处理均比不覆盖蔗渣处理的亩产要高,说明蔗渣覆盖对甘蔗产量呈现出正相关效应,而减量施肥对甘蔗产量的影响规律不明显。
2.1.5 对甘蔗宿根发株的影响
由图1可见,宿根发株率最高的是75%施肥+覆盖蔗渣处理,发株率为133.85%,比对照处理要高54.82个百分点;其次是常规施肥+覆盖蔗渣处理,发株率为99.41%,比对照处理要高20.39个百分点;发株率最低的是50%施肥+不覆盖蔗渣处理,发株率仅有72%,比对照处理要低7.02个百分点。此外,覆盖蔗渣处理均要比不覆盖蔗渣处理的发株率要高,说明蔗渣覆盖对宿根发株率呈现出正相关效应,而75%施肥处理发株率均要比其他处理的发株率要高,说明75%施肥处理对宿根发株率有促进作用。
图1 不同种植模式和施肥水平对甘蔗宿根发株率的影响
2.2 对甘蔗品质的影响
2.2.1 对甘蔗蔗糖分的影响
由表3可见,甘蔗蔗糖分最高的是50%施肥+蔗渣覆盖处理,蔗糖分为13.88%;其次是75%施肥+不覆盖蔗渣处理,蔗糖分为13.47%;最低的是75%施肥+覆盖蔗渣处理,蔗糖分为12.68%。实验结果表明,蔗渣覆盖和减量施肥对甘蔗蔗糖分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2.2 对蔗汁重力纯度的影响
由表3可见,蔗汁重力纯度最高的是50%施肥+
表3 不同种植模式和施肥水平对甘蔗品质的影响
蔗渣覆盖处理,重力纯度为85.03%;其次是50%施肥+不覆盖蔗渣处理,重力纯度为84.91%;最低的是常规施肥+覆盖蔗渣处理,重力纯度为82.24%。实验结果表明,蔗渣覆盖和减量施肥对蔗汁重力纯度没有明显的改善。
2.2.3 对甘蔗纤维分的影响
由表3可见,甘蔗纤维分最高的是75%施肥+蔗渣覆盖处理,甘蔗纤维分为12.35%;其次是对照处理(常规施肥+不覆盖蔗渣),甘蔗纤维分为12.10%;最低的是50%施肥+不覆盖蔗渣处理,甘蔗纤维分为10.03%。实验结果表明,蔗渣覆盖和减量施肥对甘蔗纤维分影响规律不明显。2.2.4 对甘蔗转光度的影响
由表3可见,甘蔗转光度最高的是50%施肥+蔗渣覆盖处理,转光度为46.65%;其次是对照处理(常规施肥+不覆盖蔗渣),转光度为46.16%;转光度最低的是常规施肥+蔗渣覆盖处理,转光度为43.27%。实验结果表明,蔗渣覆盖和减量施肥对甘蔗转光度影响规律不明显。
3 讨论
蔗渣覆盖能够较好的保持土壤的水分和温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甘蔗萌芽、分蘖以及宿根发株,同时减少雨水的冲刷,能够很好的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保持疏松,有利于甘蔗根系生长,增强了甘蔗抗倒伏能力,促进甘蔗快速生长,提高产量。蔗渣覆盖主要在甘蔗生长期起作用,而在工艺成熟期,蔗渣已经完成腐烂分解,此时对甘蔗蔗糖分的积累影响甚小,因此蔗渣覆盖对甘蔗品质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结果与陈寿宏等[6]对蔗叶覆盖还田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蔗渣覆盖还田与蔗叶覆盖还田的效果一样。但蔗叶携带了大量的虫卵,直接还田可能导致虫害的大面积爆发,同时蔗叶直接还田也不利于农事操作,因此大部分蔗农还是选择焚烧蔗叶清园;从这一方面考虑蔗渣还田比蔗叶还田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表明,减量施肥对甘蔗株高、茎径、亩有效茎数和甘蔗产量等农艺性状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减量施肥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含量,这与杨文亭等[7]研究结果一致。减量施肥对甘蔗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氮肥对提高甘蔗蔗糖分没有显著作用;据赵炳华[8]研究结果表明,钾、硫、镁肥能够提高甘蔗蔗糖分,因此,多施钾、硫、镁肥,少施氮肥对甘蔗品质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