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的渗透

2019-07-17卢娜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6期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通标志绿化带

卢娜

LU Na

(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

1 引言

设计城市道路的目的在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优化城市道路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同时兼顾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在满足道路安全、交通便捷需求的基础上提升道路美感、优化道路景观环境。

2 人性化设计理念是城市道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道路设计最基础的任务在于设计出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交通道路,包括基本的车辆行驶和步行,这也是衡量道路设计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这种设计的理念和追求使得很多时候设计者只着眼于一段道路和单一受众群体。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如今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对于道路环境的要求也更高。许多道路设计简单、不合理的路段成为了交通堵塞现象常见的地段,交通事故率也有所提升。因此,必须要在原有城市道路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引入人性化设计,把城市居民的需求作为最核心的设计指标,设计出能够满足居民出行感受的道路,实现道路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艺术性。人性化设计包含了3个设计层次:生理层次、心理层次以及精神层次,在满足城市道路最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还要能带给出行人群安全的心理感受和富有美感的景观体验[1]。

3 道路本体设计

3.1 横断面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了分割车流,提高车辆通过速度,一般会采用设立分隔带的方式。但单幅路的路面过窄,所以无法设立分隔带,只能通过划双黄线的方式来实现对对向车流的分割,这就造成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只能在同一车道内行驶的现象,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两幅路中可以设置分隔带,但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问题。三幅路设有两条分隔带,可以有效分流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但是路中车道依然只能依靠设立双黄线来分割对向车流。四幅路将两幅路和三幅路的特点结合到了一起,既实现了对对向车流的分割,又避免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现象发生,有效提高了车流行驶速度[2]。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生活性道路一般都与商业街、步行街结合在一起,用以提升道路景观艺术性,在为出行人群提高安全指数、便捷交通环境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的感官体验。因此,在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基础进行城市道路网络的设计时,必须要在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做好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从多种角度综合考量道路两侧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以及公交优先等因素,并且在满足基础需求之后进一步提升道路的景观体验,以此充分体现出城市道路设计的人性化理念。

3.2 人行道及无障碍设计

人行横道作为道路两侧的供行人出行的道路,其必须在满足人流量需求的基础上,站在景观的角度上,实现视觉上的平衡。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人行道与道路总宽的比例符合道路设计要求,如果人行道过窄,那么就会出现人行道与绿化带无法协调的现象。另外,在进行人行道无障碍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相关要求,进行盲道以及无障碍坡道的设计,满足行人出行活动的各方面要求,避免因为人行道的无故中断而对行人的交通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无障碍坡道见图1。

4 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

4.1 交通标线设计

道路交通标线是道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元素,也是最基本的交通安全设施之一,主要包括箭头、文字、路面标线等等。道路交通标线对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不同交通标线的单独或组合使用,能够为出行车辆和人群提供方向、速度等等方面的指示。所以在选择标线涂料时,必须保证其持久性和耐磨性,且需具有良好的反光效果[3]。

4.2 交通标志设计

交通标志的设计是为了保证车辆行驶快速,保障道路交通顺畅,避免出现混乱现象和交通事故。所以交管部门在设置交通标志时,必须严格按照交通规则和车辆行驶基本准则,同时道路使用者也必须严格遵守这些交通标志的指示或警示,以此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此外,设置交通标志要满足平衡性与均匀性,如果交通标志过于集中,会使道路使用者特别是行驶车辆的驾驶员无法了解全部标志信息。

4.3 两侧分车绿带设计

道路两侧常常设有分车绿化带,这样的设计形式一方面是为了绿化环境,降低汽车尾气对城市带来的危害,美化道路景观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行人随意过路,确保道路安全和交通顺畅。道路绿化带的宽度必须在1.5m以上,并且不能仅仅做简单绿化处理,还要结合乔木、灌木以及地被植物,这样既能实现绿化带美化环境、过滤尾气的作用,又能更好地形成道路隔离带。

4.4 退缩绿化带设计

退缩绿化带位于人行道外侧,在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道路的实际宽度小于施工设计宽度的情况,此时就会多出两段路带,可以对其进行绿化处理,设置成退缩绿化带。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路面利用率,增加城市绿化面积,还可以进一步美化道路环境。但是在一些城市繁华地带,退缩绿化带的设置反而会影响实际的感观体验并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这时不应继续设立绿化带[4]。

图1 无障碍坡道

4.5 城市公园及开放绿地设计

当前,许多大型城市都开始重视城区内的绿化建设,努力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优良的生活环境,城市公园就是非常重要的建设对象。城市公园和公园内部及周边的绿地是城市居民重要的休闲场所,也是天然的城市氧吧,对于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优化作用。部分城市在建设城市公园过程中选择设立围墙,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现近的城市发展趋势,可以改为设立通透的栏杆,让城市公园的绿化景观能够被所有人欣赏,同时政府可以降低门票价格甚至实行免费开放,让更多的城市居民享受这一公共资源。如果条件允许,例如公园面积较小、公园位于居民区中央,可以选择不设立围栏,建设一个自由出入的城市公园,充分发挥公园内景观资源的作用。

4.6 围墙设计

围墙是一种垂直方向上的用以分割空间的结构,一般用于分隔、围合特定的区域。城市道路的沿街围墙事实上可以被看作是城市道路的一种延伸,同时也将城市的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进行了分隔。所以在设计城市道路的沿街围墙时,道路设计人员必须进行综合考量,保证围墙能够实现多种作用,包括美化城市景观、不阻碍交通、配合城市绿化等,以此发挥出围墙的真正作用[5]。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深入,如今的城市道路设计不能只是为了实现交通顺畅,还需要满足道路使用者的更高需求,做到以人为本,实现真正的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时充分考量各方面因素,对道路的每一个部分都做好设计准备,设计出具备便捷性、安全性以及观赏性的城市道路。

猜你喜欢

道路设计交通标志绿化带
最美城市“绿化带”
基于双向特征融合的交通标志识别
种子
风景
打招呼
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低碳生活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公路桥梁不同计价模式下道路设计的应用分析
交通标志小课堂
我们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