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IM的建筑环境艺术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2019-07-17刘美欧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6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信息化环境

刘美欧

(西安美术学院)

1 BIM的发展及在建筑行业中应用现状

1.1 BIM的内涵和发展

BIM,英文全称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如现在所达成的共识,BIM不理解成一个软件,一项技术,而是对特定项目的功能和物理属性的数字化表述,是信息化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包括从项目概念设计开始贯穿整个设计周期,到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的深入应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信息,为项目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撑。[1]早在1975年《AIA杂志》就第一次出现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即建筑描述系统,其后1999年,Tolman教授第一次在论文中引入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概念,此后逐步被学术界所认可。

1.2 BIM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步入21世纪后,BIM的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全球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向。国外政府部门逐渐开始应用BIM,包括美国陆军工程兵(USACE),美国总务管理局(GSA),2007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建筑研究院(NIBS)发布了美国国家第一部分的BIM 标准;2011年5月英国内阁办公室在“政府建设战略(Government Construction Strategy)”中清晰指明截止2016年,政府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类文件;2009年日本的设计公司和施工企业开始大量应用BIM,2010年3月日本国土交通省建立 BIM 项目试点,并逐步加大推广范围;2011年新加坡建筑管理署(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发布了新加坡BIM发展路线规划(BCA's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Roadmap)中明确指出2015年以前应用BIM技术推动整个建筑行业。[2]2013年蔡可心经过考察美国40余所高校,其中包含全美大学排行前30所的知名院校,已经实行BIM标准的有6所,其中四所高校的设施管理部门的BIM标准都施行了3年以上,并都基于某一家企业产品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作进一步得改进,优化了工程项目各专业、各参建方的协调配合和沟通,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3]

1.3 BIM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传统设计行业在信息时代与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基于BIM作为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支撑。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1年5月发布了《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指出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进BIM技术由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应用延伸;201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印发 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4]住建部2015年6月16日发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作为《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文件精神的延续和衔接,也是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技术支撑。在工业化大数据产业发展时代背景下,BIM作为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的载体,正是作为全行业项目管理与技术管理的信息平台,BIM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2 BIM 在国内外高校的教学应用现状

2.1 国外教学现状

随着建筑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发展,BIM技术也逐步进入高校,成为建筑相关专业学科教学实践及研究的新方向。据数据统计,美国高校应用较为广泛,已经将BIM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有70%,而未开设的高校中有88%计划加设BIM课程,加州理工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等高校教学效果显著。[5]

2.2 国内教学现状

在国内各高校也逐渐开展BIM的研究和教学实践。2009年3月,清华大学软件学院BIM 标准研究课题组正式启动;2013年10月清华大学土木学院与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建筑信息模型(BIM)联合研究中心”;2011年5月,鲁班软件与同济大学双方就工程造价电算化教学及BIM技术研究等方面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2012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开设国内首个BIM工程硕士班;2013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国内高校中首次开设《BIM技术应用》短课程。与此同时企业界也在努力开展关于BIM人才培训,促进BIM事业的发展。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主办,深圳市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系列软件建筑信息模型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第七届正在报名中,累积共有600多所高校千余名选手参加比赛。由此可见在各方的努力下,国内已聚集了一定数量的BIM人才,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BIM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

3 建筑环境艺术专业人才需求

3.1 建筑环境艺术专业建设情况

建筑环境艺术是以建筑设计为研究方向的新专业,立足于西安美术学院深厚的艺术土壤,广泛吸收国外建筑设计教育的先进成果,把建筑艺术同现代的社会需求与科技成果相结合,突出建筑设计的文化性与艺术性。整合社会多层面,多领域知名专家进行教学,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把理性思考融入于感性表达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注重培养思想性与实践性并重,传承性与创新型并存的专业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3.2 建筑环境艺术专业建设与BIM结合的可行性

BIM的发展浪潮正是我们乘势破竹,打破桎梏,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全生命周期控制协调建筑环境,提升室内外建筑环境设计智能水平,进一步实现一体化信息化集约效应。建筑环境艺术专业应全面学习BIM信息平台技术,广泛深入开展应用BIM技术的学科建设研究,积极培养具有BIM技术的专业人才。基于此分析论证营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BIM技术结合的可能。

建筑环境专业课程体系中包含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环境艺术概论、建筑设计概论 、建筑空间构成、建筑制图、透视与建筑绘画表现、材料应用与施工工艺;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实践、城市设计研究、建筑物理与技术、室内设计、古建筑测绘、中外建筑史、景观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建筑设计实践、施工现场实践、景观规划实习等实践类课程。

分析课程性质既包含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与BIM相关的主要课程详见图1。

图1 建筑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与BIM相结合的主要课程

4 结论

通过对BIM发展演变及国内外高校应用状况分析,结合建筑环境艺术专业各个学科课程设置,初步论证了BIM在建筑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结合的可行性。BIM技术对行业的革新是大势所趋,在建筑行业现代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响应国家BIM推广应用的号召,以此为有利契机,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以期取得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生长周期的教学效果,将学员培养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较强信息素质的建筑环境艺术专业人才,从而推动建筑环境艺术专业的优化发展。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信息化环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