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居建筑生产性改造策略
——以大荔县畅家村为例

2019-07-17薛小杰张家璇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产性民居屋顶

薛小杰,张家璇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1 引言

园林景观的三大功能是观赏、生态、生产。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前,生活还不是那么困难,大家都比较注重观赏性,生产功能不被重视。但是到了艰苦时代,生产功能就跃居首位[1]。当今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资料生产已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导致人们单方面的倾向景观功能而忽视了生产功能。与此同时环境资源处于瓶颈,新一轮发展迫切需要转入内涵式、集约化的轨道,生产性景观就成为一种相对可能的选择[2]。

建筑作为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以产生巨大影响。为了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将生产性景观引入传统民居设计中去,不仅能够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使其得到最大的物质资料产出,还能够充当环境和设计间桥梁的作用吸引游客,提升旅游吸引力,带动美丽乡村发展。

2 生产性景观与建筑

生产性景观是一种使绿化空间具有环境与经济效益的方式,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劳动,它融入了生产劳动和劳动成果,包含人对自然的生产改造和自然资源的再加工,是一种有生命、有文化、能长期继承、有明显物质产出的景观[3]。生产性景观人类活动痕迹明显,是人们生产活动与自然资源相结合的产物,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创造之美,是人对自然的利用和美化。

生产性建筑是不同于民居建筑的建筑,通俗点说就是用于生产产品的建筑,可分为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它是对人类生产力、环境生产力、经济生产力的开发利用。

民居建筑是指中国传统的人民居住的房屋建筑。受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也不同。

将上述三个概念融合,提出对民居建筑进行生产性改造。简单来说就是将农田引入民居建筑。其中建筑是主体,生产性景观是物质产出也是装饰。既具备景观效果,也具备经济效益,为农民提供生活和持续生产食物的良好环境,达到景观与生产在建筑上的融合。

3 民居建筑生产性改造设想

对民居建筑进行生产性改旨在鼓励并支持居民遵循传统,从事与农村相关联的活动,从而重塑生活与支持它所需的活动之间的关系。建造后用以融合生活与自然元素,并试图通过营造丰产的景观创造新的审美价值,丰富建筑形态、延伸建筑景观。值得注意的是,建成后的民居建筑应存在两种形式——原有建筑和新增建筑。即要尽量保留原有建筑,注重当地原有建筑的特点并加以提炼,再进行生产性景观改造,使原有建筑与新添加建筑之间相互融合,通过覆盖和交织的景观策略来展现改造后的建筑[4]。

4 生产性民居建筑策略

在屋顶、墙体及房前屋后的空地等立体空间种植生产性景观,可在不影响建筑原本的使用功能的同时,通过叠加方式增加该块土地的使用功能。这样做的好处有许多还可体现在通过植物的绿色效应降低室内温度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调的使用能耗,突显出植物的生产、美观和绿色生态功能。

4.1 屋顶策略:屋顶菜园

充分利用民居建筑屋顶空间进行生产性改造,可以有效地扩大空间利用率,有助于解决日益紧张的耕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矛盾,是民居建筑生产性改造的一个重要方式。

大荔县畅家村民居建筑屋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没有翻修或稍加翻修的老房子,坡屋顶为主。另一种是翻修力度大或后期推到重盖过的新房子,平屋顶为主。根据屋顶的不同,其策略也不同。然而,目前国内对屋顶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高层建筑的平屋顶上,农村坡屋顶绿化技术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4.1.1 平屋顶

浙江绍兴的屋顶稻田是平屋顶生产性景观的一个实例,彭秋根把自家120平方米的屋顶进行了防水改造,在屋顶上种植水稻、西瓜、蔬菜,成为村内一道亮点。屋顶稻田不出家门便可进行生产活动,不仅节省了土地,管理也更加方便。

由于大部分生产性植物在土壤厚度为10cm~20cm时即可生长发育,同时畅家村民居建筑平屋顶屋面为钢筋混凝土材料,是一般建筑能够承受的,所以说其是开拓屋顶绿化的最好空间。

平屋顶生产性策略的实施需采取必要的措施,排除种植可能对屋顶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平屋顶种植屋面的基本构造层次自上而下为:种植层——隔离过滤层——蓄排水层——防根穿损保护层——隔离层——防水层——楼板[5]。由于土壤的重量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建议采用具有轻量、多孔、绝热、保肥以及无毒、无菌、无味等特性的BIOPARASO绿化基质。

4.1.2 坡屋顶

坡屋顶建设屋顶菜园面临着两大难题,土壤滑坡和蓄水问题。因此,如何有效抵御大雨等自然破坏的侵入,保证植物的耐久性,减轻建筑屋顶的荷载,成为斜坡屋顶菜园的设计难点[6]。

由于畅家村民居建筑坡屋顶材料为瓦,坡度大于15°,因此应采取防滑措施,保证生产性植物正常生长。考虑到对建筑的改造强度不易过大,在种植形式上可采取坡道式和容器式,阶梯式不做考虑。

坡道式主要有两种方法防止水土流失。一是设立种植格,与草方格原理相似。在坡屋顶表面设置支撑构建,并与屋面结构彼此固定,在形成的空隙格中种植生产性植物,种植格的小型空间将土壤下滑力分解细化,有效地固定了土壤。二是设立挡板或挡杆,将构件与屋顶结构相连接,从而做到抵挡基质的下滑。突出的挡板既对水土流失有一定的挡截作用,又形成一定的景观秩序。

容器式就是将生产性植物养植在容器中,成型后再连带容器组装于屋顶之上。由于容器的可灵活拼接性,决定其有着很强的适用性。这种方式的重点在于容器的设计,需考虑到通风性、蓄水性、排水性、组装灵活性等方方面面,使其与屋顶能够和谐共存,形成种植系统。因此在设计容器时,底部应注意设置排水通风管,同时为了保证蓄水性,在底部设计还应设置蓄水槽。

4.2 屋体策略:垂直菜园

墙体种植也是生产性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立面上的生产性植物给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生物的机会。在这一环境中,植物的生长过程会被呈现在眼前,使人们能够充分体会到季节更替变换。植物就像挂在建筑物上的一面浓密的绿色幕帘,削弱了建筑的僵硬感,增强了建筑的柔美性。季节更替,植物的颜色、稀疏都会发生变化,并可听到风吹过植物发出的声音,强化了五感,人们穿行于此,可以感受到建筑的勃勃生机。

我们所见的最传统的垂直绿化,是在建筑物墙体边的地面种植攀爬植物,使其依附于墙体,起到垂直绿化的作用。这种传统垂直绿化对于农业种植的选择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提出另外两种方法:一体式墙体农业和模块式墙体农业。

一体式墙体农业是在建筑墙体上堆砌出可供植物生长的种植槽。其植物生长方向为垂直式。模块式墙体农业对本身建筑墙体不做改造,是把种有植物的容器固定在墙体表面安置的不锈钢或木质骨架上。模块式墙体农业大体上可分为两类(见图1、图2),一是容器垂直墙面式,这种方式植物生长方向为水平式,更容易受重力的影响,因此在种植过程中不易栽植较高的农作物。

图1 垂直墙面式构造层次示意

图2 平行墙面式构造层次示意

容器中可以以小方格划分,更能保持水土,防止基质流失。二是容器平行墙面式,这种方式植物生长方向为垂直式,较前一种有灌概方便、好养护和农作物选择范围广泛等优点。

4.3 屋外策略:屋前菜园

屋外策略在大部分农村民居上都已有体现。相比于前两种策略,该策略不需技术手段,也可种植高大的生产性植物,因此最为实用。畅家村基本上每户屋前都有一块种植用地,大部分都种植有果树和花卉。还有一些居民会在房屋前铲出一小块地用于种植蔬菜,供自家做饭,多余的送给邻居,健康安全。建议在此基础上可加入海绵城市思想,在屋外空地下方安装储水箱,利用屋顶和房屋排水管将屋顶雨水排入储水箱中,收集的水可用于平日里菜园的灌溉,节约水资源。

5 结语

生产性民居建筑尊重原有的空间现状和历史,并将食品生产计划纳入视野,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景观形式,这种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粮食产量,使村民可不出门便可进行简单的农业生产。同时将生产性植物应用于建筑之上,就如建筑的第二层皮肤一样,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猜你喜欢

生产性民居屋顶
借“光”生财的屋顶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屋顶屋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屋顶的雪(外四首)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