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地合作谋发展 江山林科谱新篇
2019-07-16王祖军
王祖军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地区之一。全市区域总面积30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17.8万亩,森林覆盖率70.5%,林木蓄积量645.1万立方米,是全省重点林区县(市)。自2007年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列为全国科技服务林改试点县(市)以来,在中国林科院专家尤其是亚林所专家的持续帮助下,通过开展关键生产技术引进和攻关,推进“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体系建设,实现了林业提速增效明显、绿色富民产业多头并进、生态环境改善显著。全市林业总产值从2007年的40多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21.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从2007年的3650元,提高到2018年的953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全年林业增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其间,江山先后获得“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科技服务林改先进集体”“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中国木门之都”等国家级荣誉10多项和省级荣誉20多项。
夯实基础 提高林技水平
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把脉。通过对江山林业产业情况的全面“体检”,“扫描”出毛竹、油茶、用材林、木业加工、猕猴桃、花卉苗木、林下经济七大产业,作为借科技为之“把脉问诊”的重点内容。根据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会同中国林科院专家多次商讨,确定各产业合作内容,并定期分析合作推进情况。十多年来,针对毛竹、油茶栽培效益不高,木材加工剩余物利用率低和木门喷涂技术不高等各产业存在问题,确定毛竹灾后恢复、复合栽培等合作课题45项,目前已基本完成37项,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突出项目抓手,着力推动。实施一批工程项目,如万亩高效油茶基地建设工程、万亩猕猴桃高效基地建设工程、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十万亩竹林增效工程、百万亩优质用材林培育工程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并和中国林科院亚林所逐一落实科技人员和指导措施。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在专家指导下,共同实施了油茶、甜柿、竹子等方面中央或省级科技推广、院地合作和市本级科技项目共18个。通过项目工程的实施,使院地合作有了好载体,推广了先进实用技术32项,解决了技术难题14个,也带动了油茶、木材加工、林下经济、猕猴桃等产业迅猛发展。
突出重要要素,强化保障。做好平台保障,根据确定的合作课题,建立各产业类型的试验和示范基地18个,有效地解决了各项研究试验、技术合作无处试的问题。做好人员保障,市林业部门每年都将科技服务林改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对每个科技服务林改项目都确定了1名分管领导、1个项目实施小组、1名负责专人,并和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木材所协商明确指导专家,确保每项合作内容有人管、有人做。做好经费保障,以申报项目资金、地方财政安排、合作主体配套出资等形式,足额保证合作资金需求,确保每项合作顺利实施。
突出外引内育,双向发力。通过外引建立“项目库”,依托中国林科院的科技资源,通过项目合作,让一批先进科技成果“落地生花”。中国林科院和江山市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明确将江山市作为科技示范综合基地,亚林所与江山市就毛竹、油茶、用材林等方面的经营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进一步完善提升了江山市现有林业科技支撑体系。通过内育培养“土专家”,经过多年的合作,中国林科院帮助江山市培育出了一批林技专家和懂技术、善经营的林农。如市果业办技术员郑秀英,潜心研究猕猴桃栽培技术提升,年开展技术培训30多期,被广大果农亲切地称为“猕猴桃皇后”;保安乡陈方根在亚林所陈双林老师的指导下,带头探索竹林复合经营模式,在林下套种黄精、披针叶茴香500多亩,为全市发展林下经济积累了宝贵经验。
加强推广 助力增效增收
林技推广体系更趋完善。为将林业先进适用技术传播到林农手中,江山市依托中国林科院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当地各级林技工作者的作用,构建了“四级林业科技服务网络”:第一梯队为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木材所和资信所等单位的专家,根据江山林业主导产业,在每个领域选聘一名首席专家,共计11人;第二梯队为江山市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按技术特长和服务需要,编为11类林技指导员,共计33人;第三梯队为乡镇林技员,按地域设责任林技员,共计49人;第四梯队为101个科技服务示范点经营主体,利用示范点传播林业实用技术,在各领域和各地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共计101人。截至目前,四级林业科技服务队伍已在全市推广毛竹丰产高效培育、猕猴桃标准化栽培等林业技术成果57项,并先后组织各类各级林业技术培训700多期,参训受惠的林技员、林农共3万多人次。
木材加工产业提档升级。与中国林科院木工所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筛选了15项竹木加工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科技合作攻关,提炼出了“人工林杉木增值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木门智能喷涂技術”“油漆雾净化及回收技术”“木材改性及产品延缓碳释放”“木材工业节能减排”“加工剩余物高效利用技术”等10多个低碳木业关键技术项目。通过上述成果的转化运用和木材所专家多年的标准化培训,全市木业产业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4%,木材综合利用率从2007年的80%提高到现在的98%以上,木业加工产业始终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速,2018年达到153亿元。全市木业企业由1300多家精简到800余家,其中亿元企业16家、A股上市企业1家。产业结构已从2007年的人造板和粗加工并重,发展成为以木门和定制家居为主。江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木门和定制家居制造基地、浙江主要的人造板生产基地之一。
林业特色产业增效显著。在油茶产业方面,亚林所姚小华指导总结提炼出“九个一”油茶造林技术,在全市推广应用8500亩,成活率达90%以上,当年平均新梢生长量20厘米左右;选择增效潜力较大的油茶基地1万亩,全面实施垦复施肥、高接矮剪、引进鼠毛草制草等举措,油茶增产增效明显,亩产值从2007年的不足600元增加到2018年的2000元。在猕猴桃产业方面,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使猕猴桃亩产值从2007年的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0元以上,高的可达1.5万元;针对猕猴桃果实出现的局部溃疡现象,在亚林所徐天森老先生、舒金平和张亚波两位博士的帮助下,研发出无公害防治关键技术,并在果园推广1.5万亩,推广两年以来,为果农减少经济损失3328万元。在用材林产业方面,积极引导发展速丰林和珍贵用材林,目前已引导发展楠木类为主的珍贵用材林1万多亩;应用深挖施肥等技术种植杉木、湿地松、木荷等速生树种,效果十分明显,5年生杉木高度达5米以上;积极探索新型造林技术,开展木荷、闽楠等优良树种引种,容器大苗造林,地膜覆盖替代抚育等试验2000多亩,成效显著。在林下经济产业方面,结合“一亩山万元钱” 科技创新模式推广,在亚林所陈双林、曹永庆等专家多年研究和指导下,全市建成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竹荪,油茶套种覆盆子、山稻,用材林套种白芨等中药材,猕猴桃套种山稻、茶叶等林下种植基地2万多亩,年促农增收近亿元。
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平原林木覆盖率达27.4%,比2007年提高了13.24个百分点。城乡绿化面貌日新月异,全市86%以上行政村建成各级森林村庄,70%以上的乡镇建成省级森林城镇。近年来,森林间接减排和缓解城市热岛、浑浊效应等效果日益显著,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连续五年达90%以上。目前,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江山已成功开发森林旅游景点12处,2018年,全市森林旅游康养游客接待量5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0亿元。
与中国林科院开展院地合作以来,是江山林业发展最快效益增长显著的十年,也是江山林业产业蝶变的十年。今后,江山将就目前的现状做进一步的“体检扫描”,继续加强加深与中国林科院等林业科研院校的合作,不断提升林业科技水平,提升林业效益,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林业元素,为浙江大花园建设贡献绿色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