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临夏“花儿”纳入当地音乐课教学的必要性

2019-07-16薛诚

北方音乐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音乐课花儿

薛诚

【摘要】本文从非遗保护中临夏 “花儿”的发展现状入手,具体阐述如何把当地“花儿”纳入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及意义,希望能积极发挥地方教育,传承保护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并提出了易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花儿”的一些方法,使本土音乐“花儿”的发展传承能植根与教育中并得到延续。

【关键词】“花儿”;学校教育;音乐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临夏“花儿”概述及现状

(一)临夏“花儿”概述

“花儿”起源于西北的回、土、汉等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凝聚着当地群众的智慧和情感,人们通过“花儿”宣泄情感,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和谐关系。临夏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优良的传统文化,蕴藏着大量的民间音乐。尤其临夏“花儿”,早在清乾隆时代就负有盛名,有“花儿”的圣地、故乡之称,临夏也被誉为中国“花儿”之乡。

临夏“花儿”是以情歌为主的一种山野民歌,在我国民间文艺范畴中,是一种珍贵的口头演唱艺术,不仅回族是“花儿”的主要唱家,居住在这一带的汉、保安、东乡、撤拉、土族等民族也非常喜欢演唱这种山歌。“花儿”从音乐的风格、唱词的韵律、流行的区域及内在的特点等,又分为洮岷“花儿”和河湟“花儿”两大系别。临夏州早在明代,就有“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 的著作。在临夏,“花儿”又被称之“少年”,曲令种类众多,唱词亦独特丰富,每年举办的炳灵寺、盖新坪、拦家庙、松鸣岩、莲花山等传统“花儿”会,源远流长,引人入胜,加之新生的大庙山、罗家洞、岗沟寺、林家河滩、尕护林等“花儿”会,推陈出新,声名鹊起,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民歌的海洋”。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正雄先生就考证说:“‘花儿这种山歌发源于回教同胞最多的河州,而且回教同胞又是歌唱、花儿,的主要唱家。”由此可见,临夏人民对于继承发扬“花儿”作出的巨大贡献,在2004年10月19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临夏“中国花儿之乡”称号。

(二)临夏“花儿”生存现状

临夏 “花儿”作为本土音乐文化,通过勤劳智慧、勇敢善良的临夏人民,在地头劳作、山头对歌、庙会赶集中,将这种独具地域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本土音乐文化,通过口传心授传承了下来。在临夏地区两种最具影响力的原生态“花儿”主要是“松鸣岩花儿”和“莲花山花儿”。“松鸣岩花儿”多流传于临夏州和政县,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属于“河州花儿”流派;而“莲花山花儿”则流传于临夏州康乐县,属于“洮岷花儿”流派。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对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重视,“花儿”的保护与传承也被地方政府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开始采取相应的发展传承措施,对“花儿”演唱进行保护和开发。但是,临夏“花儿”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花儿”歌手面临着传承断代的危机,主要原由是演唱“花儿”的艺人年龄普遍偏大,多以中老年居多,青少年较少,而年轻人会唱“花儿”的人已不多,能够雅唱或者完整演唱“花儿”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其次是“花儿”在演唱中唱词多以即兴发挥为主,而多数歌手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这就对“花儿”的传播与传唱影响颇大;最后,从“花儿”传播演唱形式来看,大都是以口口相传为主,而在当地,没有系统的部门和机构对“花儿”的唱词、曲调和唱法进行搜集、整理和培训,这就更加限制了人们对“花儿”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花儿”的传唱传播覆盖面也就越来越窄。

二、临夏“花儿”走进音乐课堂的必要性和优势

临夏“花儿”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传承,主要原因还是后继乏人,为了让临夏“花儿”能够更好地传承、发展下来,就要从问题的根源上抓起。作为一名义务教育工作者,就得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让“花儿”漫近进校园、漫进课堂,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利用学校平台扩大“花儿”的知晓率,培养“花儿”演唱传承人,解决后继乏人问题。

(一)学校对临夏“花儿”具有“守土职责”

“花儿”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夏州民族音乐的“活化石”,是人们在劳动生产、生活中集体智慧的体现。它诉说着河州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生不息的精神面貌。开展临夏“花儿”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深教师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本土民族音乐的魅力,拓展音乐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促进本土音乐“花儿”的创新和传承。

(二)音乐课堂纳入“花儿”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主要以传统音乐教学为主,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有着较为明显的知识差异,要提升教学效果、扩大学生音乐知识面,仅仅依赖学校每周安排的音乐课内容是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为此,我认为首先应相对增加音乐课的课时数,把“花儿”的演唱以及“花儿”的相关知识纳入教学,并编写相关的教材,使“花儿”纯正的演唱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其次,现阶段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唱歌,虽然“花儿”演唱与其他唱歌有所不同,但在演唱方法得当的情况下也是有相互促进作用的。“花儿”中的唱词多以即兴表达为主,所以,在演唱“花儿”的同时经常即兴创作唱词,这样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花儿”发展历史和民间民俗文化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花儿”纳入学校音乐课教学的优势

学校是学生学知识受教育的场所,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花儿”演唱中还可以学到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人际交往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同时,中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习掌握“花儿”的最佳时期。不同地域下的“花兒”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传播形式也会受当地文化风俗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域的学生与父辈们生活劳作在一起,有传承“花儿”的自然环境,他们传承接受了不同“花儿”演唱形式,形成了典型的本土音乐风格特点,要做到继承和创新就需取百家之长,不断丰富、完善。据调查表明,甘肃、宁夏等地的“花儿”歌手,学唱“花儿”的年龄大多都在孩童时期,多是在跟随大人在从事生产劳作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学会“花儿”的,因此,“花儿”的传承应该遵从教育规律,从中小学学生着手,在他们长知识的最佳年龄阶段将“花儿”的种子植根在他们的心底。如果能把“花儿”演唱带进校园纳入音乐课堂,并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花儿老艺人或歌手,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口传心授以及给学生们开展花儿实践教学课,手把手地教唱学生,让学生在教学中懂得花儿的唱法和曲调 ,同时让学生把歌唱、音乐、舞蹈和文学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去成为一种“逢唱必扭,有词必歌”的综合性艺术。所以,学校这种环境里传授“花儿”教学是最合适的地方。

四、因地制宜开展“花儿”音乐课教学

把临夏“花儿”纳入音乐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花儿”的教学和歌曲教学不同,它有独到的韵味、有特定的表演模式和地方语言特征,教学的时候就必然要细腻。“花儿”演唱时不能看着现成的谱子跟着琴模唱。例如在教学生学“花儿”唱腔时,跟着曲谱学习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跟着老师或者录象模仿其中的演唱风格和韵味,跟着老师一字一句地模仿,这样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参考文献

[1]武宇林.“花儿”民歌乡土教材师资培训初探[J].宁夏教育科研,2010.

[2]马希刚.西北民歌“花儿”艺术魅力探究及其文化阐释[J].音乐创作,2018.

[3]戚晓萍.论民歌“花儿”在松鸣岩区域的活态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8.

[4]张莫.回族民歌“花儿”的艺术特色及保护发展[J].民俗研究,2018.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音乐课花儿
喜欢的课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众生相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