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圆舞曲Op.64No.2音响版本对比
2019-07-16林嘉颖
林嘉颖
【摘要】肖邦的Op.64 No.2圆舞曲广为人知。本位拟从四位钢琴家的演奏录音入手进行对比,以探求符合肖邦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演奏方法。
【关键词】肖邦;圆舞曲;速度;力度;音色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曲式结构
肖邦圆舞曲Op.64 No.2,#c小调,3/4拍,混合曲式(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回旋曲式相结合),曲式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二、音响版本
本文拟从鲁宾斯坦、霍洛维茨、阿什肯纳齐和科尔托的版本入手,就速度、力度及细节处理等方面进行对比:
(一)速度差异
根据原版谱面,速度为“Tempo giusto”,意为“恰当的速度”,速度较自由。
科尔托演奏时间最短、速度最快。在第一乐段结束处有一个明显的渐慢,非常优雅。
再看其他三位钢琴家的演奏,A乐段的演奏时间大致相仿。在B乐段的演奏中,鲁宾斯坦的演奏速度稳定,偏古典主义风格。
霍洛维茨演奏则较为戏剧化,在B段开头处(33-34小节)用了一个小的渐快,逐步带出B段主题。
阿什肯纳齐的演奏是B段较快,但是在演奏B段时速度统一,能明显感受到圆舞曲的律动感。
(二)力度及音色对比
从钢琴家的演奏来看,科尔托的演奏是非常轻快的,力度适中、流利轻盈。
鲁宾斯坦的演奏整体较为平稳,基本贴合谱面要求。总体来说庄重、内敛。
阿什肯纳齐的演绎则较为富有生机、激情。从力度和音色来说,阿什肯纳齐的触键较为深、厚。
霍洛维茨的演奏同样强调重音,但霍洛维茨的触键更加柔和。霍洛维茨一贯手指触键较平,与琴键紧密贴合,歌唱性、连贯性强。
(三)细节处理
作曲家对细节的处理往往反映了不同感情的表达。
1.装饰音
在呈示部,有两处出现了装饰音,一是4-5小节,二是7-8小节。
此处的装饰音好像是在叹息,是一声不安的颤动。在阿什肯纳齐的演奏中,装饰音弹得更平均一些,而科尔托把装饰音弹更快、更活泼,体现了科尔托心中诗意、生动的肖邦。
2.适当的速度变化
为了表达肖邦圆舞曲的缠绵动人,钢琴家往往在某些关键部分进行适当的渐慢或渐快,以符合曲子表现的感情。在中部小高潮(90-94小节)之前,有一个小节的八连音加三连音的推动(85-86小节),这对进入高潮有一个预备作用。
在霍洛维茨的演奏中,他把八连音最后两个音放慢了速度,突出了高潮的激烈。
阿什肯纳齐的演奏则是八连音较平稳,三连音加快且加强,一直把这种激烈的感情延续到高潮,一气呵成。
总的来说,由于钢琴家的背景、时代不同,性格不同,每个人的演绎也是不同的,但共性是音乐的美和理性。通过对比,我们对本首圆舞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乔馨,张君茹.巴赫平均律《c小调前奏曲與赋格》音响版本的比较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 (2):1.
[2]刘金玲.肖邦圆舞曲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5.
[3]卞善艺.苏俄钢琴学派的渊源及发展[J].中国音乐学(季刊),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