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钢琴音乐中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的研究
2019-07-16孙晓健
【摘要】随着音乐教育的广泛性和互通性的加强,钢琴音乐的创作教育,也逐步由单一的教学层面转变到了更具有融合性的教育要求层面上,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钢琴音乐的风格和感情色彩,实际上反映了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能力;从更加基础的层面上来讲,钢琴音乐的创作更凝结了创作者个人的思想意志;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讲,作为高校教师,钢琴音乐的创作教育应当按照现阶段我国关于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要求,从教育教学领域促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一方面丰富钢琴音乐创作的内涵,另一方面实现学生相关的学习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民族元素与现代技法有效融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钢琴音乐创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元素;现代作曲技法;融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钢琴音乐的创作,不但要求创作者对钢琴音乐的特点和音乐内涵有足够的了解,所谓的创作,也意味着对于音乐作品要实现创新。而对于西洋乐器钢琴而言,民族元素的融入,就是作曲过程中一个大胆的创新尝试,只有找准现代技法与民族元素的有效结合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两者的融合。
一、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历史回顾
在我国钢琴曲创作的初级阶段,创作者的作品创作中通常带有一定的中国化和民族性的影子,直到掌握了钢琴曲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后,才逐步发展到通过改编完成创作的阶段[1]。经历了这个发展阶段后,钢琴音乐中的风格走进了一段以现代音乐创作的风格和方法作为作品创作依托的时期。但音乐中对于民间音调的应用仍然是钢琴曲创作的一个重要依托。为了遵从钢琴音乐起源于西方的规律,并且从形式上丰富钢琴音乐创作的角度和素材,来源于西方的现代钢琴音乐创作技法开始在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中得到认可和应用。在两者接触和碰撞的基础上,现代的钢琴音乐创作更加注重时代气息和先进性。可见,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探索和曲折中不断前进的过程。
二、现代作曲技法的内涵分析
所谓现代的作曲技法,实际上就是指来源于西方的一种钢琴音乐的作曲技法。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钢琴音乐的创作都是依照传统和声体系的规则开展音乐创作的。而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在这种技法应用的背景下,钢琴音乐创作中所应用的调式与常规的调式模式有显著的差别,一些新的调式类型和和声结构被加入到了音乐创作中[2]。且从实际的应用状态来看,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者对这种音乐创作技法的关注是比较早的,部分著名的钢琴音乐作曲家已经逐步开始将这种新的钢琴音乐创作技法融入到个人的作品创作中。但从音乐风格和音乐中的内容元素的角度来观察可见,音乐中仍然折射出非常浓厚的民族音乐色彩。这种现象的产生,使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元素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且随着不断发展,这种作曲技法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逐步出现在声乐作品、民族器乐演奏作品中[3]。
三、两者融合开展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阶段
上文已经提到,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同样的,基于新的音乐创作激发与民族元素融合创作,也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阶段性发展时期。从这一现状中也可看出,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具有萌芽期出现早、发展过程丰富而复杂的特点。结合实际观察,可见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对于现代作曲技法的应用背景和应用方式也有所不同[4]。基于此原因,钢琴音乐才能够展现出其丰富性和特色性。而从教育者的角度来分析,要想在现代教育中将这种具有普遍认可度的钢琴音乐作曲技法面向学生进行有效传播,作为教师也应当对该创作技法的实际应用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下文针对这种技法应用的不同阶段进行详细分析。
(一)初始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的时间节点规划主要是以新中国成立以前作为区隔标准的。这个阶段,我国人民才开始认识和接触到钢琴这一西方的乐器。同时,对于其演奏和创作技法也开始逐步地学习和了解。在这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者对于这种音乐创作方式和技法还并没有达到全面了解的程度,因此,在对其进行应用时,也只是从大小调以及和声体系的角度运用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另一方面主要原因还在于,西方各个领域的文化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还并没有进入我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意识中。直至抗日战争结束后,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才开始发生接触和融合。这种社会发展阶段和背景给钢琴音乐创作带来的影响是,在传统的大小调和和声体系创作技法的基础上,逐步發展出了新的音乐创作技法和风格。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新古典主义创作风格和自由无调性的创作风格。对我国的钢琴创作者而言,在其思想意识中对于西方的音乐创作技法是有一定的敏感性的。但从具体应用的角度分析,其在实际应用时,仍然将一定的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创作技法进行了融合[5]。例如,著名作曲家谭小麟就是能够将两种元素实现完美的有机结合的代表人物。在他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例如《渔夫舷歌》《在台湾高山地带》等都是两者结合应用背景下产生的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其音乐创作的特点是,以民族的音乐风格和形式为主,只出于达到相关的音效效果的目的,对于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借鉴性应用。
(二)起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阶段同样是以新中国成立为节点的,但是研究的时间区域延伸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受到社会和国家发展阶段的影响,钢琴音乐的创作环境和背景都得到了改善和优化,这就使钢琴音乐的创作获得了更好的空间和机会。大量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开始涌现出来。且这一时期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中,民族元素和风格的融入进入了更加多元化的新阶段,作曲家更加注重深入到民间搜集音乐创作的素材、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在这个基础上,为了克服传统民族音乐在和声语言等单一性问题,作曲者开始探索复调的音乐创作技法与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融合。从目的和性质上来看,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的丰富和质量的提升中,现代的作曲技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江文、蒋祖馨等,其代表性的钢琴曲作品有《乡土节令诗》《庙会》等[6]。且从作品结构的角度上分析,可知这类作品中,不同乐段的明显区分是其主要的风格特点,这种乐曲结构,一方面提升了钢琴音乐创作的立体感,另一方面也给音乐作品的丰富性提供了保障。在这一发展阶段中,所应用的具体创作技法类型是,将调式变音和非三度结构的和弦调整为平行呈现的方式是一种通过现代钢琴音乐创作技法,达到凸显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气息目的的两者结合的方式。
(三)兴盛发展阶段
首先,这一发展阶段,主要的时间节点区域是改革开放之后。在这个发展阶段,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意识都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思想上的解放,在音乐创作领域这个以创新思维和发展思维为支撑的领域中,必然会引起相应的发展和变革。从音乐创作的思想意识层面分析,这一历史发展阶段,钢琴音乐的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领域一样,秉持的是百花齐放的思想。这对于钢琴音乐创作来讲,无疑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和时代。音乐本身作为一种具有融合性和互通性的艺术形式,加之外部环境的开放化和自由化,使其发展中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西方的钢琴音乐创作开始对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投来关注的目光。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西方思想和意识的进入,使得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也是促使钢琴音乐创作丰富性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一系列新的钢琴作曲技法开始出现,并应用在了新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中[7],例如,十二音序列技法、电子音乐、偶然音乐等,都是比较先进的技法类型。
其次,除了从创作激发的维度加大创新应用的力度之外,在情感表达上,创作者的层次和深度要求也同步提升了,除了传统的采风方式对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进行了解外,更加原生态且风格淳朴的音乐风格,越来越受到创作者的青睐。从性质上来讲,传统的音乐创作元素,其主要的吸引力就来源于民族性中带有的鲜明的创作风格。当新的音乐创作技法与民族性的音乐风格实现融合后,使民族音乐的情感表达更加多层次和深刻。这种通过技术上的丰富和优化达到情感表达层次提升的效果,对于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成功的音乐作品的角度观察,这一时期出现的音乐作品包括《梦天》《彩云追月》等,从创作中所应用的具体的现代作曲技法观察,其中应用了十二音技法和无调性技法。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批钢琴音乐作品中,除了对已有的作曲技法的应用,一些作曲家还通过借鉴和变通进行了作曲技法的自行创新,最终完成了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改编。而虽然是改编作品,但作品的主要音乐风格基调和思想表达内容,仍然是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主的。
四、基于应用现状与发展的融合应用思考
(一)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作为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在作品的创作保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集成和发扬,是钢琴音乐创作作为一个艺术表现形式所应当坚持和注重的。无论是哪一个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时期,虽然单从那个时代的发展角度来看,钢琴音乐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如果能以宏观的角度,从纵深的方向对整个发展历史进行观察,即可见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保存下来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钢琴音乐作品,实际上都是我国音乐艺术领域非常珍贵的传统文化内容[8];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钢琴音乐作品的未来创作,需要认清民族传统文化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在前进中保持对于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从高校教育角度分析,教师在钢琴音乐创作课程的教育中,应当从理论知识教育的角度,为学生介绍和普及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以及民族元素与钢琴音乐创作的理论知识内容,并对于现阶段两者融合的趋势和必要性进行积极的宣传和教育,促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种两者融合开展创作学习的意识,为未来我國钢琴音乐创作的新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既达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又实现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基础的夯实。
(二)注重现代作曲技法的合理选择
在上文的叙述中可发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的钢琴音乐作曲者对于现代的音乐创作技法的借鉴是有一定选择性的,这也就从侧面说明了不同的音乐创作技法,对于不同的民族音乐风格营造具有不同的效果。只有选择适宜性和先进性能够兼顾的现代钢琴音乐创作技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音乐创作效果。另外,在技法的实际应用中,还应当注意技法应用的借鉴方法和程度。一般情况下,直接套用式的结合应用方法,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音乐效果。只有在选用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调式和技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和变通,才能一方面达到适合于实际的音乐创作风格的目的,一方面实现钢琴音乐创作自身的创新。总的来讲,两者结合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得法并适度,才能认定结合应用是合理而成功的。而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角度来看,要想让学生掌握作曲技法的选择科学性,就首先应当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钢琴音乐作曲的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和学习不同的技法类型,并从应用适宜性的角度辅助指导其在实践中完成合理的选择。
五、结语
总之,我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中,现代的作曲技法与民族元素的融合是创作领域一直以来的发展模式。通过分析可知,不同的发展阶段具体应用的角度和方法都又有所差异。只有从专业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才能为提高两者融合应用的效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婷婷.传统与现代的邂逅——对中国钢琴音乐中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10):27-29.
[2]柳进军.西南少数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金湘《小交响曲“巫”》创作简析[J].中国音乐,2013(3):158-163.
[3]潘祖君.探究民族音乐元素和现代作曲技法间的融合[J].北方音乐,2017,37(21):254.
[4]邱鑫.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有机融合[J].音乐时空,2016(10):58-59.
[5]刘扬.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元素的结合之我见[J].黄河之声,2016(21):85.
[6]韩焱.对陈思《对歌》中民族音乐元素及创作技法的研究[J].音乐生活,2016(9):65-67.
[7]杨锦.谈《京剧瞬间》《皮黄》两首钢琴曲的音乐特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7(4):129-138.
[8]王军.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有机融合[J].戏剧之家,2016(17):53.
作者简介:孙晓健(1970—),女,山东人,本科,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