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务实推进双创 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

2019-07-16李俊杰

投资北京 2019年7期
关键词:科学城海淀中关村

李俊杰

海淀区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也是“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中关村科学城所在区。自2016年5月8日入选首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以來,海淀区围绕落实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部署,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全面提升双创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突出发挥高端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着力推动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推动以科技型创新创业为引领的双创升级发展取得新成效,努力为全国双创发展提供“海淀模式”、“海淀经验”。

相比三年前,海淀实现了创新总量更大,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479.5亿元,同比增长7.7%,占北京市的21.37%;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2.4万亿元,占中关村示范区的4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153家,约占全市的45%、全国的1/5。创新能级更高,全区研发投入强度(全社会R&D经费/地区生产总值)为9.8%,是全国的4.6倍,高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强度。驻区单位在量子芯片、纳米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占全国的26%,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38项、国家标准747项。创新活力更强,平均每天诞生50家科技企业,全年新增注册科技型企业1.8万家。寒武纪科技、智米科技、今日头条等独角兽企业总数达40家,仅次于硅谷地区,占全国超两成,估值合计14280亿元;从领域分布看,涵盖了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大数据、云计算、医疗健康、互联网金融等多个新兴领域,形成独角兽遍地开花的格局。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1747.2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市的35.2%;发明专利授权量2.23万件,占全市的47.5%;PCT专利申请量2793件,占全市的42.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0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创新效率更高,地均产出15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8.1倍。人均GDP超过2.8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单位GDP能耗下降6.04%、水耗下降9.8%。

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

着力提升双创发展硬环境

海淀区内驻有北大、清华等27所高校;有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99家;两院院士605名,占全国的36%。围绕进一步集聚全球高端双创要素,编制完成《中关村科学城规划》,率先制定“城市双修系统规划”,大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先后建成全国首个AI多功能科技主题公园等,推出首批科技应用场景重点建设项目,城市颜值不断刷新。结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等,加快与津冀地区创新协同、产业协同和空间协同,打造主动适应双创发展新趋势的“科学+城”全新形象。

聚焦先行先试步伐

探索构建海淀特色双创政策体系

深化“放管服”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率先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率先试行集中办公区工位注册,率先推出“码上办”服务等,着力降低双创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用好用足上级先行先试政策。深入挖掘中关村“1+6”、新四条政策潜力,加快对接中关村新版“1+4”资金支持政策等。特别是落实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条新政,实现公安部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落地海淀;截至目前,该大厅接待咨询万余人,办理新政申请近2000人,500余人通过“绿卡直通车”获得永久居留许可。强化区级层面政策集成和创新。出台“创新发展16条”,实施“创新台伙人”等九大计划和城市功能提升等七大行动,近期又发布“人工智能十五条…智能网联汽车十五条”等一系列新政策,形成与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相匹配、满足双创发展新需求的全新的工作体系、组织体系和政策体系。

聚焦前沿基础研究

蓄足创新驱动发展新势能

围绕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发展定位,深化前沿基础研究布局,持续推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国家实验室、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国家创新重器”建设,加大对驻区创新主体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获得国家和市级科技奖励的支持,强

化“国家创新重地”作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修订完善研发费用补贴专项政策,进一步扩大支持范围、前移支持阶段,鼓励企业坚定不移地走技术驱动之路。支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推进石墨烯研究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建设,探索吸引全球顶尖创新人才和团队、开展创新合作和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新通道。

聚焦高精尖产业培育

做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超前谋划前沿产业布局,建设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海华信息技术前沿研究院等新载体,支持深度学习、智能芯片、人脸识别等领域前沿技术发展。加快建设中关村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区。筹划建设中关村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促进区块链技术的跨界应用。推进腾盛博药、基于深度学习的无创分子诊断等重点生物医药项目落地,在更高层次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丰富产业促进平台,围绕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精准医学、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建设中关村前孵化创新中心,推出概念验证资助计划,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步”和“最初一公里”的问题。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合作建设中科海淀创新综合体,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批导入的新模式。健全面向企业和产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聚焦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种子企业等创新型企业,建立重点企业服务表,推出重点企业服务包,实行专员负责制和分级分类响应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实施胚芽企业支持计划,给予优质初创科技企业房租补贴、资本对接、创业路演等全链条服务,帮助初创科技企业降低发展成本。壮大以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为主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形成46支、规模600亿元海淀创新基金系,多维度为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提供资本服务。落地建设北京、中关村两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企业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创新合伙人关系构建

营造共生共荣创新“生态圈”

聯合96家单位组建中关村科学城共建联席会,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依托科学城共建联席会机制,配合有关部门与七大高校为主的各高校院所广泛对接,挖掘校友资源,争取项目落地增量。研究完善人才支持政策体系。修订《海淀区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支持

办法》,创新“海英”人才选拔方式,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人才认定机制,试点举荐制,扩大人才评选范围至法务财务和战略咨询人才,不仅关注科学家、企业家,也关注关键的科技服务人才,发现、选拔和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高度粘性、扎根中关村科学城的“创新合伙人”。建立科学顾问合作网络,邀请15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担任区委区政府科学顾问,并逐一与科学家顾问洽谈,围绕“创新关键人”开展个性化合作。目前已落地5个合作项目。

聚焦服务模式创新

构建对标硅谷、引领全国双创服务体系

目前海淀区已形成以21家大学科技园、93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105家市级众创空间,148家区级集中办公区为主体的创业服务载体,总孵化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先后涌现了引领全国的创客孵化、天使投资、创业社区、科技媒体、创业培训等典型孵化模式,率先建立了“集中办公区 孵化器一加速器一产业园区”全链条服务模式。中关村创业会客厅打造了全国首个一站式全要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中关村创业大街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双创风向标,中关村智造大街成为引领“硬创”的先行示范街区。同时,充分发掘驻区军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具有海淀特色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新模式。近年来,着力构建军地双方协调机制,军民先进技术发现、对接和验证机制,军民先进技术成果转化机制,拓展军地协同创新领域和路径。围绕信息安全、高端海洋装备等八大产业领域,出台《民融合三年行动计划》,配套军民融合专项资金,加快构建具有海淀特色的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一核三带多平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聚焦全球联动

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国际范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采取柔性引进+跨境合作方式,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实验室,瞄准顶尖技术和顶尖人才进行跨境协同创新。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在海淀科技大厦建设非洲留学生创业基地,进而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筹设外籍优秀留学生创业基地。支持滴滴、今日头条、美团点评等企业在北美、皿洲重点国家进行海外并购,融入国际创新网络。

面向未来,海淀区将进一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加快聚集、整合全球高端双创资源,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把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科学家、发明家、创业者的天堂。

猜你喜欢

科学城海淀中关村
香山名字的由来
怀柔科学城公司竞得陈各庄共有产权房地块
中关村产业孵化链发布
怀柔科学城亮相科博会
中关村
怀柔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署怀柔科学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坐地铁 游北京(十四)16号线(北段)穿梭海淀后花园
“智慧海淀展”成功举办
神秘的科学城
中关村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