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2019-07-16杨彩凤

青年时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指导课外阅读小学生

杨彩凤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文章通过树立“大语文观”,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方面谈如何指导课外阅读树立“大语文观”,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三方面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创设丰富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无疑这是针对目前小学生知识积累明显不足而指出的一条出路。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形式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能在课外閱读中得到运用,以开拓学生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树立“大语文观”,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当前许多教师认为重视课外阅读就是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成绩,甚至有些教师更加片面地认为重视课外阅读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实语文世界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世界,我们要看到其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人的一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使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外文学精品和科普读物中积累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乘课改之机改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学习的长远利益。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

二、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我们这些乡镇小学的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家长们文化水平高低不同,而且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将全体学生带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学生才能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树立榜样

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司马迁、毛泽东、马克思、高尔基等古今中外的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们往往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知识面广、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适时推荐课外读物

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推荐课外读物。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特别是童话、寓言或相关英雄人物的故事,老师可选择适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在课外进行阅读。

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了课文《海底世界》,可推荐《海洋》一书;学了《小壁虎借尾巴》,可推荐《尾巴的功能》;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安徒生童话》等。

从学生好奇心入手推荐课外读物。小学时期儿童正处于知识的渴求期,他们对天体宇宙、大自然等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每天有许许多多的新的“为什么”提出。大人在这个时候也时常因自己知识的贫乏而感到尴尬,教师可向他们推荐《动脑筋爷爷》、《十万个为什么》、《宇宙探索》等书,鼓励他们自己去找答案。这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们时常会被自己的新发现所激动。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课外读物。前一、二年有许多学生收集水浒108将的卡片。教师应趁热打铁,及时指导各年级学生阅读《水浒传》,让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注音本,高年级的学生可阅读简本或原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把从课外读物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启迪了学生习作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阅读兴趣。

(三)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①每周的语文活动课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②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这样,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让学生明确不同体裁的读物有不同的阅读要求:读童话、寓言重在明理;读历史故事重在了解历史事实;读诗歌重在体会意境;读科普读物重在明白科学道理。

(二)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因此,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用含义不同的符号画出重要内容;在书页的空白处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象、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

(三)让学生抱着研究的目的读

结合研究性学习,定期向学生安排一些有研究价值且学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研究专题,主动地上网进行超文本阅读,并查阅相关的课外读物,最后写出小论文。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知识的整合和创新,解决了实际问题,掌握了“做学问”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总之,如果一个人能在他的幼年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有益于他终生的发展,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摇篮,是人类永远的朋友。

猜你喜欢

指导课外阅读小学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