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精品节目录制的技巧与创新

2019-07-16那孙新

科技传播 2019年10期

那孙新

摘 要 文章结合一篇获奖作品,来谈如何处理好广播精品节目录制技巧使用和业务创新,进而对广播精品节目录制过程做出综合性的探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策略,进而为实际业务展开打下基础。这对于广播节目提升艺术性和技巧性,可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十分有帮助。

关键词 广播节目技巧;广播节目播出;节目题材选择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5-0082-02

和新时期电视节目的发展存在着不同,广播艺术是听觉的艺术,也是以声音为传播手段艺术、在广播节目中声情并茂、简洁方便的传递讯息是其主要的职能,声音可以给听者带来刺激,在自己的脑海中自觉的补充出丰富的联想画面,进而在没有外围画面展示的前提下,将人物带到情绪世界中,使得他们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对于广播精品节目的实际制作而言、也会直接受到这些重要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声音传递的情况。因此录音师作为声音制作和剪辑重要保证者,是整体业务的核心要素所在。2013年笔者曾结合长篇纪实文学《罗布泊丰碑》做了相关的录音、收集、剪辑、制作工作,获得了中国国内的广播电视大奖提名,因此结合该作品,来对整体的广播节目精品录制运用的技巧及技术的创新,作出相关的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策略,进而为实际业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节目题材的选择——以《罗布泊丰碑》为例

题材的选取需要结合时代的需求和实际的创作内容,特别是要结合新时期的宣传方面要求。比如在《罗布泊丰碑》中弘扬主旋律,提升文明内涵表达,努力凸显丰富的历史性,结合思想深度、题材力度、情节发展、人物性格构建故事情节,就是做选题的根本目标。在考虑时代特征基础上注意艺术传播特征,和人们的需求等多视角,来做出综合性的筛选,才使得整体艺术价值喝时代价值都得到展示。

《罗布泊丰碑》主要记载了很多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其中不乏凸显出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发展及科学进步所作出的动人壮举。特别是为了核试验发展、以及为能够跻身科技强国之林所作出的不懈奋斗,从零起步、奋发图强、不畏艰险努力,都使得人们对此十分的景仰,激发出了民族自豪感和核心凝聚力。《罗布泊丰碑》作为长篇纪实文学,在文字角度来看、每一个字符都可以成为民族图腾的重要一环,因此,以弘扬国家和民族精神作为整体主旋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所以对于录音师制作节目而言,应当结合这方面的内容来做出相关考究。

这也不难理解,特别是在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获得了迅速的提升,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相比过去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对于国家的相关管理者以及宣传部门而言,必须鼓励媒体人,特别是广播电视从业者和报纸媒体从业者,结合时代的热点和民众精神层次的新需求,去做好相关的推广工作,将几千年积累下的中华民族历史和相关的传统美德,以媒体报道、新闻播出的方式传播出去。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2 节目模式构建、结构创新及制作过程的把握

2.1 节目模式构建、结构创新研究

结合实际的研究来看,做好相关的选题是整个录音精品节目制作的基础保障所在。优秀节目做选题是要结合节目的模式和结构,来合理的做出研究,在充分满足时代需求的前提下,很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节目选题的正确性和理性完美的体现出来。因此,在实际的研究中对于节目模式的研究,以及相关结构的创新是选题确立后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很多录音师平日工作中,人们已经将很多音画式的创意逐渐引入到了实际的节目构思中、结合文字、音响、音乐、录音等来合成统一的制作,这不仅可以提升节目实际技术性,也可以使得观众在收听节目时,更好地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起更多元画面。这是合理自然衔接流畅的场景设计,也是技术性的价值所在。

特别是在节目中,对于事件和人物性格的描述,以及整体情节的发展,因为节目模式的结构创新可以更好的做到主题一致性。主题一致性的提升,就可以使得听众有更好的现场感,就像是置身于实际的空间之中,他们的代入感也会更高,仿佛广播节目是立体播出的一般,这就使得整体的内容丰满度得以充分的展示。正如《罗布泊丰碑》在制作时片头做了设计、引用了伟人邓小平同志的一段话,也就是:“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就没有办法称之为重要的大国,国际影响力也没有办法得到凸显,这不仅反映了民族能力,也是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同志颇具特色声音播出,一下子就将听众拉到了那个时代,仿佛置身于会议之中、置身于实验研究之中、置身于发射场景之中,节目的诗意表达得以凸显,整体上的质量迅速提升。这就是节目模式及结构创新作用,在整个精品节目的制作中,都必须采用了诗意语言构建的模式,结合严谨的叙事脉络,用声音来如实的给观众展示。

2.2 节目录制过程的把握

对于录音节目而言,在制作过程中本身就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作品本身是一度创作,包括整体的选题以及实际的技术运用,必须充分的显示出相关制作者自己所设想主题和构思艺术,以及整体的表现手法。因此一度的创作中,录音师需要结合自己的审美观念、价值观、人生观、运用音响等声学的技术,结合文学角度的表达,来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充分的展示;在各类电声技术手段的帮助下,结合声学条件充分地满足一度创作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将文字努力的变为高素质的艺术作品,这就是二度创作内容。在《罗布泊丰碑》长篇纪实文学音频版的制作过程中,笔者也试图总结了一些,节目制作过程中所积攒下的录制经验和技巧,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语言录制技巧的精准把握,对于音频节目而言,如何去拾取声音,保证声音的质量,自然是最基础的,只有将此做好才能够满足节目的质量。因此话筒的选择,以及实际的摆放位置和空间的隔音效果,将会直接决定着整体的节目质量,在实际的节目录制过程中,笔者更倾向于选用指向性的专业动圈话筒,比如森海塞尔的产品,就是不错的声学素质代表。它可以将声音很好的收集,将高频中频低频三个波段合理的区分出来,对于后期的剪辑十分有利,除此之外也可以自动降噪,使得整体上的周围的噪音,不会过分的影响实际节目播出。对于实际的制作而言,也是相关的技术保障。而在声学传播的角度来看,声源和话筒之间的距离也要有所设计,最好是和直达声的强弱成为对比,与空间位置感成为反比,这样所拾取的声音质量是最高的。

在实际调解过程中,直达声和混响声的最佳比例为1.34:1,这就可以保证整体的清晰度,又不会使得声音过分的机械,使听众可以感觉到一定的新鲜感。而语音录制时录音者距离和拾音区的混响半径,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距离空间内,大体上20~30厘米是比较合适的位置,具体的还要根据自身的混响效果及整体的室内空间来做出详细的调整,混响距离可以适当、合理做出拉近和缩短。主持人自己的发音方向和话筒之间的角度应当小一些,使得声源话筒在中心线上保持相对长,这样可以达到频率是最小的,进而避免共振产生。但有时由于主持人口误,距离较近所产生的爆音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技术训练方面应当尽量满足需求,使得主持人能夠尽量减少因为这些情况所带来的问题。

再次则是要做好音乐和语言的交融。在广播节目中如果只是主持人单纯去朗诵文字内容,虽然声音很好听会在初期吸引听众的注意,但久而久之听众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对于整体的节目丰富度保障而言也是不利的。因此在实际的节目制作过程中,必须要保证音乐和语言,具有足够的交汇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直达听众的内心深处。因此在广播精品节目的制作过程,音乐必须作为补充语言来使用,特别是当人物情感和整体的故事高度上升到一定层面之时,就需相关的气氛做渲染。音乐在选取时必须和节目的主题内容相一致,也需要和节目的进展符合,录音师需要根据节目的构架、模式对整体的音乐使用长短大小比例及淡入淡出,作出设计,背景声音不能太大,也不能过于宏伟或过于低沉,只有合理的平淡的表达出感情才是音乐最佳处理模式。这既可以使故事更加地生动,也可以很好给听众以自主思考的空间。

3 结论

整体来看新时期广播精品节目的录制,需要做好技巧研究工作,也需做节目模式及节目制作过程的创新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体的业务效率,促进节目质量的综合素质提高,保证各类的听众需求的满足,在新时期带来更好地节目服务,努力推进广播事业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向美霞.媒体转型期音乐广播生产[D].上海:复旦大学,2010.

[2]修远.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梁艳.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