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9-07-16杨雯

青年时代 2019年17期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杨雯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成为了目前人们使用最广的社交网络平台之一。大学生强烈的接受能力以及高度的猎奇性使得微博成为了大学生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微博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双刃剑式的影响,对于微博产生的制约性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修正,以充分发挥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工具和最大社交公共信息传播平台,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发布最新《20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截至2018年,微博月活跃用户增至4.62亿,微博日活跃用户增至2亿。微博头部用户增至70万,同比增长37%。它以强大的传播性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影响,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微博受到大学生喜爱的原因

作为一种新媒介传播平台,微博具有便捷性,开放性,原创性,草根性等特点,风靡在互联网,给很多思维活跃且具有创造力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使用户在这个平台上拥有着自己的小天地,享受着自己的小生活。

(一)信息量获取的需要

作为一个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是大多数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学生生活的丰富性,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无法满足学校教育的专业性知识传授,对于其他知识面的扩充,多数大学生选择微博作为主要渠道,同时微博的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与广泛性,让一些大学生更加依赖微博这个平台。

(二)发展个性的途径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结束了系统的近乎封闭的初高中教育后,进入半社会性质的大学,在初次面对社会后,他们的个性有了较大的变化,大部分大學生开始追求自身发展的完善性与独特性,在身边的生活与自己的想象有出入的时候,一些学生选择在网络上面展现自己的思想与性格,让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微博正是基于这一特点,被学生们所重视。

(三)与时代接轨的需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能力强,与时俱进的群体,始终跟随着网络更新速度。一个新的社交软件的出现如果成为了一个大众流行的交流平台,大学生为了“与时俱进”也会选择它。微博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成为了主流社交平台,且发展势头愈来愈烈,近年来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这就导致大学生纷纷加入微博。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微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双刃剑式的影响。

(一)微博积极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方式

微博的传播迅速,信息量大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转变成结合新媒介的传播方式,同时他的便捷性促使大多数的高校选择通过微博随时随地的对大学生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是一个敏感的群体,在这个逐步脱离象牙塔初步接触社会的时期,一旦接受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容易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偏差。微博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摆在平台上,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便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3.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民生和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与社会热点结合较少的情况,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知识的政治性与强制性导致课程工作开展困难,学生接受知识却不能完全的化为己用,渗透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

微博的开通则对这一情况有了良好的缓解。不少媒体新闻部门和认证的“大V”用户对于一些社会代表性问题的关注让关注他们的人也对一些社会性问题进行思考,大学生通过这种类型的思考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自己的思想,同时高校老师也可以在有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是书本的,格式化的东西,而是真正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真的与社会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二)微博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依托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敷衍与不深入性

微博的广泛使用及其影响使得高校重视起依托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微博的随心性不同,高校开设的官方微博要时时注意引导性与教育性,其所发布的每一个信息都要有深度。但是不少高校的院系或校级微博存在着问题,涉及不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联性大的理论题材、时政热点、新闻动态,问题浮于表面不深入等。同时不少大学生“关注”了校级院级微博后缺乏后期的关注,因此,依托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敷衍与不深入性。

2.微博内容良莠不齐,使大学生思想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产生冲突

微博的无门槛“关注”功能容易让大学生利用寻求独特,标新立异的心理去关注一些思想偏激,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相符,甚至背道而驰的观点。在这些关注中很容易产生所谓的“精神领袖”,他们接受精神领袖的思想,跟随他们的步伐,丰富知识。但所谓的“精神领袖”并不一定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标准。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意识,能辨别是非,一旦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难以顺利进行,会遇到种种问题。

3.微博信息更新速度快,热点问题浅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得不到发展

微博首页标语是“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微博实时热门是十分钟更新一次。大学生追求新东西的心理让高校老师不能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借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在网络的发展将社会百态放在了明面上供人品评,增加了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完善自己的是非观。但是微博信息的时效性往往使一个信息还没有深度研讨就被另一个新出现的信息所顶替,而大学生追求新东西的特点往往是对于各种新闻了解即可,很难产生自己深入的见解并借此内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依托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面对来势汹汹的微博热潮,我们应该正视微博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学会利用在微博环境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与环境。

(一)正确引导,密切关注,营造良好的微博信息发布氛围

微博的便利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布和传播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手段,但是微博上存在的负面、富有煽动性、庸俗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警惕的。对此,高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微博信息筛选体系。老师辅导员应该建立对此的专门的内容关注小组,对网络上的种种信息进行筛选,选择适合学生思想发展的,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发布。教师通过微博这一渠道管理实时动态,教育资料等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日常影响。

(二)把握经典,制造高雅,充分发挥微博的明星效应

随着微博的使用率的增长,不少政府、企业、各行各业的权威人士也开启了微博,未来微博的主力军将由道德不佳,缺乏知识内涵的明星和传播负面影响的网络红人转变到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具有雄才与责任感的社会精英、学校里积极向上与品学兼优的代表性优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多用微博来指导和充分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

(三)开设微博课堂,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型交流平台的出现,会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新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这一受到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平台完全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教师将需要作为典型的案例放在微博上供大家了解,学生可以用“评论”或是私信的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创造一个师生相对平和的交流形式。微博直播的开设打破了地域限制,可以将优秀的资源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分享给大家,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的开展。

(四)转变辅导员的思想观念,注重微博的宣传

目前高校辅导员日常任务重,在对通过微博进行教育这方面上存在着忽视。对此辅导员要转变思想认识,认识到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辅导员要加强学习与交流,提升微博使用水平,并且改善方法,利用微博建构隐形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愉悦平等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啟迪,转变原有的思想并提高到新的思想水平。

参考文献:

[1]20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2019-3-15]https://www.useit.com.cn/thread-22578-1-1.html)

[2]李文浩,姜太军.借助“微博”的“微薄”之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1页.

[3]郑培钢,魏佳佳.微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教育探索.2019(9)—0135—02:135页.

[4]王金清,卡米拉.艾合买提,马桂花.关于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12)33:6.7页.

[5]郭爱.微博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应对[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442-443.

[6]孙辉.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51-54.

猜你喜欢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