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功能和提升路径探究
2019-07-16谢亮付翔
谢亮 付翔
摘 要:家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在育人成人、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发挥稳定而独特的功能。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核心在于家风建设,培育家国情怀;重点在于生活教育和品格教育,关键是养成优良三观;要求是明确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主体地位,言传身教。只有把家庭和国家统一起来,才能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关键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功能;提升路径
家庭教育作为现代三大国民教育体系之一,其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对人生塑形发展的独特作用,极具研究意义,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校、社会和网络的全面推进下,家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要素
(一)对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要素的理解
1.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知识道德、教育方法观念等)影响子女身心发展的活动,也是家长实现自我教育和发展的过程。本文认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家长(父母)通过家庭环境、教育理念等直接或间接达到教育目的和育人效果的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来看,家庭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环境因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来看,家庭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道德和价值认知基本保障,家庭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结,可以达到共融互通、相互促进的效果。
2.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组成要素
家庭教育的环境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硬环境(物质环境),软环境(文化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环境诸因素主要包括:
家庭生活状况:职业收入、生活水平、社会等级
家长道德素质:知识水平、教育观念、家风家德
家庭人际关系:婚姻关系、人际交往、社会资源
父母的职业、收入和生活水平作为家庭教育的硬环境,在家庭教育中承担基础保障功能。父母职业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层次和水平与职业素养成正相关关系。生活水平和收入决定一个家庭能否满足孩子成长的物质资料的需求,家庭条件优渥和家庭条件普通的孩子在心理、情商和价值观等方面可能存在很多差异。此外,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中上阶层的家庭崇尚精英教育,而底层家庭更多选择大众教育。家长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作风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环境因素,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深深影响自己孩子的行为,家长自身的知识认识水平决定了其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和理念观念,错误的认识必然导致错误的行为,家长要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就必须树立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才能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家庭人际关系是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融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有助于营造幸福稳定的家庭氛围,提高家庭幸福感和安全感。人际交往和对社会资源的积累作为家庭教育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承担着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对社会价值观念具有能动作用。
家庭对人的影响主要是由家庭教育方式和内容试驾的,家庭生产物质资料和现实的人的同时,也生产观念,这些由家庭脱胎进入社会的人的思想所共同构筑的价值和认知体系,既反映社会主流价值,又对其产生反作用。
1.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客观反映社会价值导向和选择。家庭教育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其本身即包含着社会属性,家庭培养进入社会空间的个体,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深受社会影响。例如古代家国观深刻影响着同时代家庭教育,其方式内容必然深刻反映当时社会灌输的道德伦理规范和价值观念。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不断将“三纲五常”、“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理念和规则渗透于家庭,“古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治国的理想统一于齐家的基础之上,以孝文化为核心的权力制度体制支撑起整个家国同构的政治体系,反映了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导向的特点,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方向性。
2.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深刻影响价值观念更新和重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社会分工的变化发展,男女婚姻家庭关系的演变,传统家庭教育理念受到冲击,传统家庭观凋零破碎,女性不再成为男性的依附品,而是现代独立平等的婚姻关系,以及父母和子女的和谐对等关系。在家庭启蒙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的理念和社会民主化、科学化浪潮的双向影响过程中,其方式和内容正在影响社会观念的更新和重塑。
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功能
传统中国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割裂了生活和教育的聯系,简单地把家庭作为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寄托的生活场所和感情家园,从而忽视了家庭在个体品格成长、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社会规则法律观念以及政治认同和价值观导向等方面的教育,结果是造成目前众多“高龄低能”、“漠视法律”、“喷子愤青”、“崇洋媚外”等年轻群体走向没落,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代际传递和恶性循环,一定程度上消解和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现阶段要注意发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功能,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
第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性活动。古往今来,家庭教育的目标一直在变化,但实质上仍然没有脱离两个层面,一是独立自主,培养的社会化的人的目标(主要指培养经济独立的个体),二是立德树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的人的目标。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在于人的发展,家庭教育的目标和社会培养人的目标是具有统一性的,家庭教育必然是满足于社会化和人的教育及一定社会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满足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性教育活动。
第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利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支撑。从历史来看,每一社会的发展必然产生对应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灌输思想道德规范和政治立场,凝聚社会共识,取得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从而为社会发展汇聚庞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家庭内部形成统一思想,也就保证了社会基本细胞发挥稳定作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保证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和价值体系,在个体成才、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富强等层面发挥独特作用。
第三、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加强家庭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实有着重要意义。新时代下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的需求何如达到新的契合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推陈出新的要求。社会发展要求发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价值,以家庭带动社会,不断增强其优化功能。通过弘扬传统美德,推动家庭建設,能够有效带动社会形成好的风气和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生活。以家庭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点,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新风尚。
三、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探究
首先,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核心在于建设优良家风,传承优良家德,培育家国情怀。家风文化本质上属于教育活动中传导教育信息载体,建设优秀家风文化,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时代脉搏,主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站在时代高度,审视我们民族优秀传统家风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家庭要建设优良家风,培养优良家德,就必须发挥家风文化的载体作用,源源不断地用优秀家风文化滋养后代。家长(父母)要建设优良家风,就是要形成家庭好德、乐学、重义、尚贤、诚实等家庭风气,将这些好的思想品德教化后人,以达到禔身示俗、端正民风、教化世人的作用,为培育新时代新型家风文化提供借鉴和参照。自古以来,爱家和爱国是分不开的,家庭是国家流淌的血液,是民族复兴的基点,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实现要求弘扬和培育家国情怀,实现爱家和爱国的统一。
其次,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重点在于强化生活教育和品格教育,关键是优良三观的养成。长期以来家庭教育本末倒置,用智力教育和知识教育代替品格教育和生活教育,偏离了家庭教育的本质,使重智轻德的思想长期占据中国家庭。无数经验和事实告诉我们,重智轻德的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加强品格道德和生活教育,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品格道德和生活教育,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时纠正孩子思想上存在的不良倾向。良好三观的养成依赖于幼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引导孩子形成对各种事物的正确看法和观点。重视生活教育和品格教育,养成良好三观,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活动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基础。
最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路径,要求父母要明确自身在家庭教育的主体和主导地位,言传身教。父母亲的主体地位要求发挥其示范性和创造性,要当好教育带头者和实施者,明确“身教重于言教”的思想,坚持以个人亲身经历和体会感悟教育孩子。榜样带给人的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家长应该在孩子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中成为他们影响一生的模范。父母要树立坚定的政治原则,明确育人目的,即培养爱家、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积极向上、诚信友善、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N].人民日报,2018-02-15(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著,1972.
[3] 徐少锦, 陈延斌.中国家训史[M].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4]《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许慎.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及其基本形态[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4(05):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