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的基本经验

2019-07-16徐瑞

青年时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

徐瑞

摘 要:党内监督是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对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进行探索,这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考验,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党内监督的价值和意义日渐凸显,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纪检监察领导体制、党内法规体系、干部选任管理等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完善党内监督;基本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内监督仍待完善,新形势下继续加强党内监督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意,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一、完善党内监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角度看待党内监督问题,解决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强党内监督对我国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的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党的建设的哪一个方面,还是党的事业的哪一步发展,都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这是我们党近百年来一贯的传统,也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在党统一领导之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党统一领导,党内监督才能在党的建设大局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正确确定监督的方针、政策、策略和重点对象、重点内容,才能使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正确进行组织、协调工作,也才能使党内监督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进党的事业中充分发挥保证作用。

(二)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进行

党内监督的根本任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正确贯彻执行,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和目标。一直以来,党内监督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工作来进行,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就党内监督的重要方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来说,坚持政策制定、工作部署,都以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经济建设统筹谋划,将防治腐败寓于重要决策和措施之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的确定、各项措施的实施,都放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来把握;正确处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党風政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既旗帜鲜明地保护广大党员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又严肃查处干扰破坏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违纪违法行为,有力保证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

二、完善党内监督,健全党内法规制度

《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党内法规系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主要制度支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事关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目标能否达成,事关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健全党内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是实现党内监督制度化的首要任务。只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权力制约权力,才能扎紧约束权力的“笼子”。邓小平早在中共八大上就提出了“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的党代会常任制的构想,这一构想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党内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之间相互制约并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健全监督机制还要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还可以充分利用开展民主生活会的时机,让领导干部要对照八项规定,反思不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保证党组织内部的团结统一。

(二)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机关的作用

发挥党内监督机关的作用对完善党内监督具有重要作用,纪委是我们党内专责监督机关,充分发挥纪检机关的作用是搞好党内监督的关键,有力地确保了党内监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各级纪委忠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从监督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到监督党内组织生活,从查办各种违纪案件到保护党员权利,从纠正党内不良风气到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从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到制定党内法规制度,在党内监督中发挥了独特的、其他监督难以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体制转换、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时期,充分发挥纪委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的作用是完全必要的。

三、完善党内监督,与多种监督形式相结合

党内监督形式多种多样,而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丰富监督形式,将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相结合,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发展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保持民主、活泼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实现党内民主监督的重要条件。党章规定:党员有对党的各种提出建议和倡议,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的权利。要充分保证党章赋予党员的权利,党员也要充分行驶自身的权利,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党员为社会主义建设建言献策更能体现出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这也有利于推进党内民主,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准则》一再强调要尊重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注重党员之间的平等性,保障党员各项权利的实施。

(二)实行党务公开

党务公开是提升党内监督科学有效,防范权力腐化变质最好的防腐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可见,党务公开是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要做到党务公开,既要明确公开的内容,也要规范公开的程序。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中规定:党务公开的内容包括“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党的思想建设情况,党的组织管理情况,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认真贯彻执行该制度规定,是增强党务公开有效性、避免流于形式的重要保障;而程序运行的规范是提升党务公开效力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细化工作内容,更有利于党员群众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建议。

(三)完善网络监督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是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党内监督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网络的出现在一定范围扩大了言论的影响力,民众发表言论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所以利用网络进行监督至关重要,能够发现很多问题,要利用网络进行监督就要完善网络监督的立法工作。2008年出台了《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機制的暂行办法》,对网络信访流程、批复时限等具体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这一《办法》的位阶较低,需要进一步制定更高位阶的法规加强网络监督。除了健全法律法规外,还要及时准确掌握信息,对于网民的举报,纪委要针对举报线索收集资料,迅速介入,调查结果要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及时通报。建立案件负责人问责机制,对不作为、推诿扯皮、工作懈怠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确保群众反应的问题得到积极有效解决。同时,纪检监察网站要对网民的年龄构成、学历、收入情况、利益诉求等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发现规律,预测未来民意走向,使决策充分体现民意、更好地表达民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N].人民日报,2012-11-16.

[4]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N].人民日报,2016-11-03(06).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张荣臣编.基层党组织工作实用规范十八大版[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