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共生视角下妈祖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

2019-07-16黄曦瑾

青年时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区域性族群马来西亚

黄曦瑾

摘 要:妈祖文化在信众的迁移渠道之下,依托马来西亚巨大的华人群体优势,结合当地社会环境与人文背景,呈现出以华人圈为代表的马来西亚地域性妈祖信仰族群。形成以妈祖信众为主的,具有区域性特色文化的族群聚集地,实现了妈祖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妈祖文化;区域性;马来西亚;族群

一、妈祖信仰的历史起源

妈祖信仰始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由民间传说应运而生的一种海神信仰。妈祖原型是历史上福建莆田湄洲岛上一位名叫林默的女性,作为一名渔家女子,她善良朴实、勤劳勇敢、乐善好施,救济抚危,在惊涛骇浪中保卫往来商船平安通行,她的故事广为流传。为了纪念林默,北宋时期被奉为妈祖,意为女性祖先。

据史料记载,妈祖在宋代时期封号为“妃”,当时民间称其为“圣妃”,元代被奉为“天妃”,同时将妈祖的出身包装化,从渔家女子摇身一变为官家小姐。自宋代开始,妈祖逐步实现神格化,至清代被尊为与山东孔子、陕西黄帝齐名的中国三大神明,并由福建传入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台湾等地,后经华人华侨信仰者的播迁被带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日本等东南亚及东亚国家。

二、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与精神内涵

从历史所记载的妈祖事迹来看,妈祖承载着世人最美好的价值取向。正义、友善、赤忱、热情、勇敢,凝结了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既定的优良传统美德。舍己为人、甘于付出、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是当前时代背景下需要被推崇的价值感与责任感,而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不仅能够济世救人,也能够安定人心。从妈祖的个人形象塑造来看,她展现了中国自古至今所推崇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淋漓尽致的阐释了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远大追求。

对于国内外妈祖信众来说,妈祖信仰传达了妈祖文化的核心内涵,它教化众生向善,主张博爱精神,强调爱国爱家,主张和平与发展。妈祖信仰作为文化载体,记录了中国千年来民间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精神传承。对于马来西亚华人来说,妈祖文化承载着华人同胞对祖国的故土情怀,是个人精神信仰的寄托,亦是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的客观载体。

三、马来西亚华人历史缘由及社会文化现状

从马来西亚华人的起源来看,主要是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在明、清及民国时期相继迁徙而来。最早的马来西亚华人移民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朝鼎盛时期,唐人南下马来半岛进行经商活动而留存下的后代。而华人族群马来西亚迁徙热潮出现在清代晚期。

从人口组成来看,马来西亚主要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为主。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马来西亚总人口为3160万人①。其中马来人口占57%,华人占23%,印度人占8%。华人族群是仅次于马来本土人的第二大人口族群,马来西亚华人中信仰妈祖文化的信众达到80%以上。

马来西亚华人群体虽然在马来西亚人口数量占比庞大,但据数据显示,华人总量呈现逐年锐减趋势。1957年马来西亚人口统计分析华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38.2%,而截止2016年华人占比已跌至23%,如果维持这种趋势,2030年马来西亚华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将低于20%。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地法律对外族群体的非完全平等性待遇,马来西亚出台了旨在保护多数民族的法案,在马来人、华人与印度人之间达成非平等性社会契约关系,庇护马来人享有特权地位,马来人在工作、教育、信贷、住房等方面拥有优先权及优惠政策。马来西亚华人因在社会生活中遭受到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待遇,而致使当地华人对政府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长期以来的内心情绪驱使部分有条件的华人选择离开马来西亚寻找新的发展出路。二是由于我国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逐渐占据世界大国地位,国内就业空间巨大,政策、环境、资源等各方面呈现出优于馬来西亚的发展条件,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同时基于故土情怀,部分马来西亚华人经过综合考量之后,选择回国发展。三是由于当地其他族群的生育率高于华人生育率,而华人生育率降低,使华人占比缩减,这也是原因之一。

四、妈祖文化在马来西亚的历史溯源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经济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口的迁移伴随着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触碰、交流、接纳与融合,从而实现文化的共生共存。

(一)历史由来与现状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海神信仰,依海而生,通过经商的船舶、渔民、沿海百姓进行传播。最早可追溯到郑和下西洋,在18世纪后期明朝末年时,福建林氏宗族大量移民到马来西亚。而这批莆田人在马六甲主要以捕鱼为生,在日常生活生产作业中,他们通过祭拜妈祖,祈求生产丰收,出海平安,以实现自己在异乡的精神慰藉。

而另一个移民高峰期则出现在清朝末年,海南、广东、福建等地的劳动人民为了寻找谋生出路选择移居马来西亚,这批人当时主要从事体力劳动,以建筑工、矿工、农民等社会底层工种为主。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他们谋生艰难,疲于奔命。神力崇尚成为缓解压力和寄托心灵希冀的一剂良药,妈祖信仰就此成为当时华人群体的力量与精神来源。

(二)当地妈祖祭拜呈现的差异性特征

马来西亚华人团体在发展组织规划中逐渐形成以会馆为中心的地缘性团体。主要又以福建华人群体创立的兴安会馆和以同样信仰妈祖的海南华人群体创立的会馆为主,信众在会馆举办神明膜拜仪式,结社集会等。在这些会馆中多数设置有专门祭拜妈祖的场地。

从妈祖祭拜上来看,妈祖庙的主祀与配祀依华人群体的不同呈现多样性。海南华人群体所建筑的妈祖庙宇主要以妈祖为主祀,部分庙宇以水尾圣娘②为配祀或以“108兄弟公③”为配祀。“水尾圣娘”、“108兄弟公”作为海南本土的海神与妈祖同祀是海南人为祈求平安顺遂、安宁的美好愿望。福建、广东华人群体所建筑的妈祖庙宇主要以妈祖为祀或以妈祖为主祀,“临水夫人④”为配祀及妈祖、观音、关帝等多种祀神并祭的形式存在。“临水夫人”与妈祖同为福建本地羽化而成的夫人神,作为母亲神与海神同祀与一个宫中主要用于祈求妇幼、家人平安。妈祖与观音共祀主要基于这两位神灵的形象都是救苦救难,怜悯众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同祀的存在是为了让妈祖更好的履行各种消灾祈福的职责,而妈祖也随着时间与社会发展的更替与变迁逐渐由海神转变成承载着人们祈求健康、学业、爱情、事业等各种愿望的万能神。

(三)当地妈祖庙宇活动

马来西亚当地每年会举行大大小小各种活动用来祭祀妈祖,包括妈祖诞辰、忌辰活动及妈祖文化艺术节等,最隆重的是妈祖诞辰农历3月23日举办的庆祝活动。当天要举办祭祀仪式、设晚宴、酬神戏、文艺表演、游行等。除此之外,每逢妈祖庙宇配神的诞辰、忌辰也会举办小规模的纪念活动。在中元节也会举行祭祀庆祝活动。

五、马来西亚妈祖信仰的存在价值

福建、广东、海南地区作为妈祖文化发展最起源最兴盛的地区,当地人在移民马来西亚在跨越海峡的过程中,妈祖作为“海神”信仰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当地华人心中的保卫海上安全的守护神,而妈祖信仰在马来西亚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华人海外务工谋生的过程中,背井离乡生存处境艰难,在迁徙的过程中经历了万般苦楚,九死一生登上新的国度,在陌生的环境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而这些华人主要从事的工作多较为辛苦,工作环境恶劣,危险性高,报酬低。为了缓解内心的不安与恐惧,祈求迎来富足美满的幸福生活,当地华人将恐惧与期盼寄托在妈祖信仰上,依靠神灵的庇护度过艰难岁月。而对于早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华人,出于缅怀逝者,这些先人华人的牌位也安放在会馆内。

另一方面是妈祖作为“桑梓神”一定程度上具有故土气息,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具有特别的意义。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寄托了华人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与不舍。此外,妈祖信仰成为了华人与华人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通过会馆举办的各种妈祖祭拜仪式活动,加强了华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强化了华人的族群认同和利益认同,祖籍认同和地缘认同。至此,妈祖庙宇及妈祖信仰成为华人华侨的精神家园。世界妈祖同一人,天下信众共一家。

六、当代妈祖文化对我国与马来西亚国际交流的纽带作用

祖文化作为我国与马来西亚共同的精神文化领域,维系着两岸情分。我国人民与马来西亚华人之间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通过强化华人的文化认同,进而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将两岸人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一)增进两岸情感交流

马来西亚与我国近年来广泛开展多项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包括文化艺术节,旅游节、研讨会等形式。旨在通过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从根本上推动两岸文化的深入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平台,共同探求妈祖文化更深层的精神价值,将妈祖文化所蕴含的艺术、民俗、宗教、历史等各方面内容深入剖析,通过友好互动,增进两国文化深入交流,促进两国和谐、友好发展,建立互助、共进的两国关系。

(二)拓展两岸经济交流

在我国与马来西亚开展多项妈祖文化交流活动中,拉近了马来西亚华人与我国关系,有利于马来西亚与我国开展商贸往来与合作,有利于我国与马来西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随着海峡两岸人民的紧密交往,必定吸引更多的华人华侨瞩目于国内巨大的市场,感召华人华侨归国投资经商。

七、结语

贝恩德·布伦纳说:“在这个道德相对、多重文化共生的时代,很难谈论永恒的真实性和普遍性。”妈祖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特征。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过程中,吸纳了儒家思想、佛教教义、道家文化的精髓。在人口迁移的背景下,实现了教义与信仰的融合,实现了妈祖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播与发展,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魂的世界性输出。但从本质上来说,作为一种桑梓文化,它是一种终极关怀与精神寄托,具有其独立存在的特殊意义与价值。

注释:

①该数据来源于快易数据2017年统计分析。

②又名“南天夫人”,海南当地的本土神,具有保護渔业、航海的职能。

③海南人祖先神,当地人心中的海神,认为能在海上显灵,具有拯溺扶危的神力。

④生育保护神,具有保佑妇孺平安,求子保产的职能。

参考文献:

[1]谢重光.妈祖文化:建构东亚共同体的重要精神资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2).

[2]林晶.作为共生文化的妈祖文化—以妈祖文化的日本传播为对象[J].日本问题研究,2015(1).

[3]黄耀明.闽南女神民间信仰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J].山西师大学报,2013(1).

[4](马来西亚)刘崇汉.海外会馆天后宫与妈祖文化—以马来西亚两座天后宫为例[J].妈祖文化研究,2018(1).

[5](马来西亚)刘崇汉.马来西亚巴生县区的妈祖信仰[J].莆田学院学报,2016.

猜你喜欢

区域性族群马来西亚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感受马来西亚的高效急救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