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抛石挤淤结合强夯法在引堤工程中的应用

2019-07-16尹金星周龙旭

珠江水运 2019年12期
关键词:软基处理

尹金星 周龙旭

摘 要:抛石挤淤是防波堤、护岸、围堤等港口工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但其工后沉降较大,沉降周期较长。对于工后沉降有较高要求的工程需要对抛石挤淤进行二次处理。本文以某电厂的引堤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抛石挤淤结合强夯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并通过对强夯处理区域与未进行强夯处理区域工后沉降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抛石挤淤结合强夯能有效減小工后沉降,满足对工后沉降要求较高的地基处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抛石挤淤 强夯 工后沉降 软基处理 引堤

对强度低、压缩性大,渗透性小,地基承载力低的软土进行处理,使其满足工程要求是沿海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抛石挤淤通过抛填块石填料,依靠填筑块石体的自重,将淤泥挤出基底范围,达到强制置换饱和软土,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该方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效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防波堤、护岸、围堤等堤防工程中。但该方法沉降稳定周期长、工后沉降较大,存在挤淤块石落底不好,挤淤效果不充分等风险。对抛石挤淤处理后的区域进行强夯,可以挤密填石的同时进一步挤淤,加速沉降,有效降低工后沉降。

1.工程及地质概况

某煤码头引堤工程长2268 m,抛石斜坡堤结构,引堤顶高程 +2.0m,堤顶净宽8.9m。顶部两侧现浇挡浪墙,北侧挡浪墙顶高程为 3.5m,南侧挡浪墙顶高程为 3.0m。引堤面设置有路面结构和管带式皮带机基础。沿堤原泥面高程0~-5.5 m,软土层厚5~11 m。经钻孔揭示,主要土层性质如下:

① 淤泥:灰色,饱和,很软,滑腻,稍具嗅味,混较多细砂及贝壳碎片,局部为淤泥混砂。

② 淤泥质土:灰色,饱和,软,滑腻,稍具嗅味,混较多细砂及贝壳碎片,局部含较多腐木,局部混粗砂。

③ 有机质土:灰黑色,棕红色,饱和,具臭味,含较多腐木。

④ 粉土~粉质粘土:灰色,灰褐色,青灰色,饱和,中等~硬,粘性一般,切面稍光滑,混较多细砂。

⑤ 细砂: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级配差,以中细砂为主,混较多淤泥及贝壳碎片。

2.工程设计方案

水运工程引堤工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有:抛石挤淤,水泥搅拌桩,插排水板堆载,碎石桩及砂桩。经验算,上述方案均能满足引堤使用要求,但是从引堤结构的后期沉降、造价及施工方面综合比较分析,开挖挤淤方案具有使用船机设备少、施工速度块、后期沉降量下、工程造价低等特点,且项目附近就有石料厂,石料供应充足。综合考虑,选择抛石挤淤方案。

按照目前工程实际应用实例,抛石挤淤工艺用于淤泥或流泥小于 5 m的地基,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故为了保证挤淤效果,在抛石挤淤施工前先进行开挖,只留下3-4 米厚淤泥。而为了加速抛石沉降落地,降低差异沉降及工后沉降,抛石挤淤泥后再进行强夯。

3.工程施工

3.1 抛石挤淤

(1)本项目中淤泥厚度约7-12 m因此在抛石挤淤前,先进行部分清淤。清淤采用8m3抓斗挖泥船配合2000m3泥驳进行,清淤船先从外侧水深较深地方,初步打通施工船舶通道至引堤堤根后,从岸侧向海侧方向开挖至设计断面。

(2)清淤设计断面形成,验收合格后,立即组织抛石挤淤施工。抛石挤淤施工采取路上推填施工工艺,挤淤块石和堤心石一并推填。考虑后期理坡行程设计断面需要,推填断面比设计断面两侧各拓宽2 m。

(3)堤心石推填过程中密切监测引堤两侧及施工前沿淤泥包,当抛石挤淤到一定程度,凸起淤泥包较大时,需进行淤泥包清理,淤泥包清除采用水上挖机配合抓斗挖泥船进行。

3.2 强夯

(1)大规模强夯施工前,先进行试夯实验。根据现场条件,选择三块长度50m 的有代表性的区域里程K0+1000、K1+450、K1+500(依据堤心石深度 6m、12m、12m 划分)分别选用 3000 kJ、3000 kJ、4000 kJ 的夯击能进行试夯。强夯完后,通过平板载荷对处理效果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夯击能 3000 kJ即能满足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 kN的设计要求,确定整个引堤采取3000kJ夯击能。

(2)为了充分利用运输自卸车对抛石体的碾压震动密实作用,强夯施工时间在满足整体工期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后延,本次引堤工程的强夯在整个引堤抛石断面形成后再进行作业。

(3)强夯施工首先用能级3000 kJ能量的主夯两遍,再用夯击能1000 kJ 普夯一遍,主夯点的间距均为5.6 m。普夯每点三击,夯印搭接1/4。因为是对抛石挤淤块石进行强夯,孔隙水压力消散很快,因此施工时不考虑间隙时间。夯点平面布置见图二。

3.3 质量控制

(1)抛石挤淤前对清淤断面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清淤断面达到设计要求,确保挤淤深度不超过设计要求。抛石挤淤施工过程中,对清淤基槽回淤及挤淤泥包进行监测。回淤量过大,或者淤泥起包明显时,及时安排清除。

(2)块石的规格及级配应予以严格控制,特别是挤淤块石,适当安排大规格的块石,提升挤淤效果。

(3)强夯施工应严格按照试夯确定的强夯工艺参数实施,夯坑回填块石应采用级配好、质量优,单轴抗压强度大于50 Mpa。通过录制强夯施工过程视频,安排专门管理人员现场旁站的方式,加强强夯施工的过程控制,避免由于现场施工人员的懈怠出现的漏夯,少夯现象。

4.效果检测

结合项目需要及设计要求,在施工完成后,选用钻孔揭露及载荷板检测两种方法对处理效果进行了检测

4.1 钻孔

采用XY-1型钻機全孔取芯法钻探,总共设置10 个检测点。检测点按照不大于500 m 间隔设置。钻孔揭示抛填块石厚度、混合层厚度并深入下卧层(粘土层、砂层)不少于2 m。钻孔检测结果显示,块石落地情况非常好,挤淤效果良好。钻孔揭露检测结果如表2。

4.2 平板载荷实验

强夯完成后,采用平板载荷实验对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本次平板载荷实验采用方形刚性边长1.5 m的正方形承压板,承压板面积2.25 ㎡。检验点选择在有代表性和地基土质条件较差的地段,共设置五个检测点,每400m 布置1个载荷板试验点,抛石挤淤地基再经强夯处理后引堤的容许承载力不小于200kPa。检测结果显示各检测点均达到设计要求。

4.3 沉降位移监测

引堤施工过程中每隔布置临时沉降观测点,及时对引堤进行沉降观测。根据引堤夯前90-180天观测,最大沉降569mm, 最小沉降51mm,平均沉降277mm。夯后在上部结构胸墙上每隔50m 设置永久沉降检测点。一年以来,上部浇筑后永久观测数据显示,最大沉降67mm,最小沉降5 mm,平均沉降 18 mm,沉降基本在结构施工完成90~120 天内即已趋于稳定。

引堤与引桥衔接部位,因抛石引堤与引桥桩基衔接,不能进行强夯施工,而采取全清淤换填。与部分清淤抛石挤淤结合强夯区域工后沉降对比发现,抛石挤淤结合强夯区域工后沉降相对于换填区域非常小,且沉降趋稳周期也大大缩减。

5.结论

抛石挤淤结合强夯法在本项目引堤工程中的应用表明,对挤淤抛石进行强夯,能加速块石落地,进一步挤淤,有效降低淤泥残留。同时强夯的动力特性还能对抛石进一步密实,加速抛石的沉降,有效降低差异沉降及工后沉降。抛石挤淤结合强夯法具有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简单、加固效果好,成本较低等优点。在石料充足供应地区,可以优先考虑。

目前,相关规范对强夯夯击能的规定只有单纯强夯处理的条文,而对抛石挤淤进行强夯的主要目的是加速块石落地,降低工后沉降,与一般的强夯法有所不同。后续可以对抛石挤淤夯击能的确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东海.抛石挤淤技术在软土地基围堤工程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12, 12: 126-130.

[2]黄瑞章,潘瑞春,周新年.抛石挤淤结合强夯在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13,02: 66-69.

[3]高广运,水伟厚,王亚凌,李伟.高能级强夯在大型石化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4, 08: 1275-1278.

[4]詹金林,水伟厚,何立君.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及夯后检测[J].施工技术,2008, 06: 124-128.

[5]王艳芳,俞缙,周志刚,徐宏.深厚软基抛石挤淤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1, 06: 24-30.

[6]闫澍旺,陈静,孙立强,陈浩,林澍.抛石挤淤深度的计算方法和模型实验[J].岩土力学,2015, 06: 43-48.

猜你喜欢

软基处理
琅岐环岛路三期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