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VB6.0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2019-07-16张晓振
摘要:高职院校的VB程序设计课程在目前教学实施状态出现了很多问题,教师们不断地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究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融入学科教育,该文以《Visula Basic程序設计》为例,从典型工作任务的梳理,确定课程地位,到学习情境的划分、实施步骤,再到优秀学生作品展示,完整地阐述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念,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VB6.0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4-0068-02
1 引言
“工作过程”这一教学法最早由陶行知先生针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后由姜大源先生将其系统化,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近几年在高职院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这种课程设计理念不再拘泥于传统课程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重构了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从教育学层面解决了技能和知识整合的难题。本文正是以《VB6.0程序设计》为例,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念,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VB6.0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2.1 梳理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地位
根据五年制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智能家居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改造知识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以实际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梳理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体系,以能力需求体系为依据,归纳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以行动领域为引领,完成学习领域的构建,进而组织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技能培养内容,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重构。针对智能家居设备安装调试岗位梳理出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智能产品维护与调试设计以及调试维护软件产品。归纳出行动领域为智能产品的开发与维护,最终构建的学习领域为程序设计语言,由此设定组织的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VB6.0程序设计》课程。本课程是为五年制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智能家居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属于必修课中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的前期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VB语言的特点及强大的功能,理解VB语言基本语法结构和程序设计一般算法流程,掌握VB语言的基础部分,有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独立分析程序,并能合作完成简单程序工程项目设计开发,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打破传统知识体系,划分学习情境
(1)传统VB教材与教学设计的不足
目前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类教材主要采取的是以知识体系为主线,按照基本语法、语句、结构的顺序加以编制,以孤立的小案例进行专项的程序训练。在日常教学中,一方面大多数教师以传统教材为依托,从孤立案例出发针对具体知识点进行教学,较少考虑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学生也很难系统地掌握编程的主要流程和思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VB教学中,由于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层次不一,教师往往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对理念尝试进行调整,如此一来,课程虽然学习完毕,但大部分学生的程序设计理论程度完全达不到标准,实际程序设计动手能力基本为入门水平。没有系统的程序设计理念、和基本思想,理论无法为实践服务,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更别谈实际的软件开发。这样,本身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VB程序设计,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更加突显出来。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优势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不再以学科体系的传统课程为主导,而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理实一体化。在学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实践行动中融入知识、技能和技巧,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来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系统地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
(3)学习情境划分
本课程以学习范围容量为载体,从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进行情境和子情境划分,共分三个情境如图1所示。情境一:单窗体应用程序设计;情境二:包含控件的单窗体应用程序设计;情境三:包含子过程的单窗体程序设计;情境四:多窗体情境设计。每个情境针对主要工作岗位又划分若干个子情境,每个子情境都有明确的主要工作岗位任务,且都有完整的相同的工作流程。在每一个子情境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不断强化程序设计流程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内化,将程序设计理念和流程变成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同时,课程设计中,注重知识点的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教学任务从基础开始做起,完全符合当前高职学生复杂学情,有利于高效地实施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VB6.0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推荐的整体项目为制作“学生管理系统”,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程序设计语言就能够体会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一学期收获一个自己开发具有一定功能的相对完整的小系统,不但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有更强的求知欲望,更使学生的成就感和创新意识大大增强,进而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教学实施与评价
教师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组织和答疑解惑作用。教学活动实施前期为准备期,学生需要完成“小组合作分工表”“需求分析清单”“项目计划书”等工作。让每个学生头脑中都有清晰的各自的分工和开发流程,为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后面的创作中来做准备。以2学时90分钟教学任务为例,此部分时间约为30分钟左右,一切准备就绪,小组即可进行实际项目实施。
中期为创作期,这部分为重点实施过程,时间安排相对多些。从第一学时后15钟至第二学时前25分鐘重点是项目实施和过程控制。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提供完整的作品样板,只提供必需的资料页,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充分挖掘学生自由创意灵感,鼓励学生将创意变成现实作品。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必要的知识,教师需要不断巡视,在学生遇到知识难点和设计瓶颈时,给予及时的指导,避免学生因长时间不能突破困境而造成创作的挫败感,从而影响学生的创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学生的创作时间,时间不宜过短,时间充足方能使作品更完善。
最后期为评价期,是小组合作成果分享交流和评价环节。这是小组协作完成程序开发之后,最重要的阶段。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尽可能让每个组都对自己的创意成果进行展示,用时大约15分钟左右。在此过程中,各小组将本组作品展示出来,然后根据作品质量高低进行组间口头评价和填写“组间评价表”。同时,各小组成员对本小组学习效果和贡献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强再次调重难点知识,整理知识脉络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系统知识网络,从而完成课程任务,用时大约5分钟。
通过如此教学实践,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基本熟悉程序设计流程,掌握了一定的程序设计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综述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充分拓展了学生自由创意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让课堂教学更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传统的《VB6.0程序设计》理论知识点琐碎,任务孤立、脱离实际情境,知识点抽象难以理解,不利于整体程序设计流程的掌握和程序设计思想的形成。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将知识点重新整合,根据实际任务进行情境划分,变抽象为具体,知识点不再孤立;以工作任务范围为载体,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递进关系进行情境划分,难度逐层递增;不变的是流程,变化的是内容,更有利于程序设计流程的掌握和程序设计思想的形成,从而更高效地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2]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88-203.
[3] 陆宇光,姜彦伟.基于多模式的“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5).
[4] 徐金寿,赵凌. 招生问题:高职教育发展的窘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11(08):5-6.
[5] 彭茂玲.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下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6] 张晓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在Visual Basic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7(05).
[7] 张晓振. 创客教育在高职VB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