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阅读教学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涵

2019-07-16杨泉良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内涵阅读教学

摘   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在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俗语,然而人们在理解和使用中,往往并没有真正明确它的内涵。事实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一种深层次的无法说出和说不出的感悟,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微妙的理解。这些内涵与阅读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是高度一致的。因此,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去理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仅能够真正地体现它的本意,还与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的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达成一致。

关键词:阅读教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内涵

作者简介:杨泉良,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东  湛江  52404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正因为耳熟能详,我们往往忽视了对其内涵的追究,因此,其对于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并没有进行真正的理解。

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体现着语言艺术与个体特点融合所获得的神奇而微妙的体验

语文教材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材中的篇目都是文质兼美的文本,充满着思想性闪光和语言艺术的内涵。在阅读教学中,思想性和语言艺术的结合所构成的完美结构,成为意会的对象。

1. 走进文本。要实现意会并非是一个直接而简单的过程,有时可能也有例外,对于一个特色鲜明、见解奇特、有着特殊魅力的作品,学生接触之后便对其中的内涵有所意会,在感受其质性特点时会引发某种观点和意识的升华。但在绝大多数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主要是以学生阅读的自我理解为先导,然后教师通过分析讲解使其深化对自我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描述自己进入文本所获得的感悟,从而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进行有效引领的前提是教师能够进入文本,否则,引领便只是空谈。

2. 进行感受和体验。进入文本只是意会的基础和前提,紧随其后的是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全身心的体验和感悟,这种将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所产生的种种微妙的感觉和体验才是获得意会。这种意会既体现了文本的内涵,又突出了读者个人的因素。所以,同样一篇文章在不同人那里所意会到的内容截然不同。这是一种阅读文本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是与阅读者个性的不同形式的融合、碰撞相融合的意会,它之所以不可言传,一是那种带着几分神秘的微妙是不可复制、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二是即使有人将自己所体验到的微妙表达出来,其余人也难以产生完全一样的理解。

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阅读教学的方式,也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传统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的歸纳和概括使学生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理性地对文本进行认识和把握。由于读者不能进入文本、无法真正地体验文本的思想感情,所以对文本的归纳和概括往往并不都是出于文本的自身,很多是加入了阅读者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不仅造成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落空,而且是对文本的误读和情感的歪曲。因此,语文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进行感受和体验时,要把个人生命的因素纳入文本解读中。通过对文本的细节、内涵与生命的融合,获得情绪的起伏变化,从而实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对深刻感受和体验的描绘,是体验和感受的一种高级形式,所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既是阅读教学的方式,也是阅读文本的一种状态,是生命对于一种无法言说的体会,是一种超越一切表达和所有理解的境界。

这种境界虽然被许多人当作口头禅,但曲高和寡,实际生活中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享受这种境界所带来的奇妙。在传统教学中由于体验和感悟的缺失,这种境界成为只可意会、不可追求的空中楼阁。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虽然伴随着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教师都在尝试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和师生的积淀不足,所谓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流于形式,或处于浅层次的摸索阶段。因此,作为体验和感悟的一种高级形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三、在阅读教学中促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境界的办法和途径

阅读教学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追求。作为一种理念,它体现着新课标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追求,它反映了转型期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做法的影响,多数阅读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做法,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专注于对文本行文层面的归纳、总结和说明。以归纳和总结代替分析,以说明代替讲解,其层次的肤浅以及与体验和感悟的距离之远可想而知;二是对文本进行解释、理解和讲授。这虽然已经超越了对文本行文层面的归纳、总结和说明,但是与感悟和体验尚存一步之遥。然而人们对这两种形式的教学往往都冠之以体验和感悟,这种有意无意之间的误读,不免让人担忧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变味。

因此,要促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进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教师首先就要更新观念、改变做法,对体验和感悟的内涵进行正本清源,从而将学生真正引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其次,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深刻透视能力以及对感受的提升、迁移能力,此外,还要有充分的悟性修养。实践证明,教师悟性修养越充分,他的感受和体验就越丰富,就越能够将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反之,教师缺乏悟性修养,一切引导都会落空。再次,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实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一切工作的最后落脚点都是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学生感受和体验能力普遍缺乏的原因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缺少感悟和体验的实践。因此,教师通过展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的实践,是促成学生体验和感悟习惯形成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终促成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状态的基础。

综上所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在生活中是一句俗语,用在阅读教学中是一种状态和一种境界。它是对体验和感悟一般状态的超越,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和感悟。它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德芳.论教学策略的学生选择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3,(12):34-37.

[2] 宗树兴.论师生互动的基本内涵[J].当代教育科学,2013,(23):63-64.

[3] 杨祥明.阅读教学的尴尬与突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7):18-20.

[4] 黄厚江.阅读教学的基本定位[J].中学语文教学,2013,(10):11-15.

[5] 邵军.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态视角[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1,(5):42-46.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内涵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