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增速放缓看中国经济的全局(社评)
2019-07-16
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速6.3%,其中第二季度增长6.2%,这是27年以来的最低季度增速,在中美贸易战前景扑朔迷离的时候,这个数据给人的第一感受是有些沉重,中国经济增长在持续放缓,下行压力不见尽头,如果固定在这样的视角,形成这样的思路,你就会越看越悲观。
我们曾经习惯了8%左右甚至两位数的高增长,6.3%所带来的心理感受的确会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百分之几,说到底是用来生活的,而不是用来宣传、炫耀的。我们可以说,6.3%,哪怕6.2%,甚至再低一些,拿到世界上去看也很不错,在主要经济体中依然遥遥领先。但这样的对比并非老百姓最关心的。
中国政府近来再次强调,不会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因为中国经济需要健康发展,强刺激能把数据变得更好看,但那样做为了什么?要给谁看?老百姓要的不是数据,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质量。
中国经济正在开展由政府主动调控推动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根本方向就是以人为本。在生活中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这种转型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看到污染在减少,经济发展的生态化原则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消费在经济动力机制中越来越占据中心位置。
公平也受到全社会的共同重视,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成为重要的政策导向。这些年保姆、护工等底层工作收入的增长都处在最快的行列,腐败等导致不平等的因素受到强有力遏制。
在经营领域,过去的一年保护民营经济再次成为政策的突出取向,小微企业尤其受到扶植。虽然贸易战加剧了,但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在政策层面形成新的突破,中国对各类企业的营商环境都在改善。
这几年中国的GDP增速一直在缓慢下降,但GDP的含金量却持续上升,与人们过好日子的对应度越来越高。中国的自然环境和城市治理水平都在提升,传统经济模式向新经济模式的转化很快,老百姓生活的面貌加速变化,我们身边的中国不是停滞的,从城市的样子到手机端上提供的服务都呈现良性变化的趋势。
我们有过经济过热的经历,不管有没有用的东西,先建起来再说,资源消耗和污染都很严重,腐败渗透到大量环节,很多地方拆了建,建了再拆,虽然GDP数据很高,但它不可持续,且存在与改善人民生活错位的大量浪费。中国经济这些年的调整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我们的生活正在更高的质量上被再造。
当然了,经济下行压力毕竟是重大挑战,尤其是下行的趋势不见缓解,这是中国各级政府必须严肃面对的。
调整中的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实现更高一点的增速呢?我们认为不应放弃对这种可能性的积极追求,而应当保持这样的自我鞭策,为此就要多想办法。比如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兴起“夜间经济”的建设,这就应被认为是对经济新空间的开拓,我们希望这方面的思路不妨更大胆些,不要自设禁区。另外很多大城市汽车限购,这样的限购世界很少地方有,中国各大城市能否换个思路舒缓城市的拥堵呢?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原则必须坚持。然而目前的限购政策压制了很多正常购房需求,各地的房地产治理能否做得更加精细,从而使那些住房而非炒房的需求得到满足呢?
高质量的发展不意味着对经济活动的“高档化”追求,高质量的含义应该是与人民过美好生活愿望的对应度更高。城市管理不能追求高大上,而应当把人们的方便、安全和舒适放在首位。秩序、多元和自由应当在城市里有机统一,要避免只重其一而不计其余。
中国经济潜力十分巨大,老百姓的生活还有很多重塑空间,它们是这些潜力的核心内容。发达社会已经缺少这样的空间,很多落后且缺少秩序的国家没有那样做的能力。中国因此是经济前途最光明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但潜力归潜力,把潜力尽可能充分地释放出来,落实中国经济的这一使命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