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江流域(古田、连江段)饰面石材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分区及规划
2019-07-16郑侠
郑 侠
(福建省煤田地质勘查院,福州,350001)
敖江是福建省八大水系之一,是福州城区的第二水源地,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对当地人类生存发展和生物多样性存续至关重要。早期福建敖江流域沿线各县大力发展饰面石材产业,矿山的开采虽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也带来大面积“青山挂白”、地质灾害易发和水质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相关研究表明[1,2],敖江流域下游区域,特别是陆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与流域周边的矿山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迫切需要对整个流域饰面石材矿山开展生态环境恢复治理[3]。
目前,国内对单个地区的矿山恢复治理开展研究比较多[4],但将流域的矿山恢复治理和生态环境情况与山水林田湖保护修复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治理的综合整治的研究并不多,笔者拟对福建敖江流域近百个饰面石材废弃矿山开采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矿山生态环境整治规划与治理措施。
1 敖江流域(古田、连江段)饰面石材废弃矿山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底,古田全县共有饰面石材采矿点59个,均为废弃关闭的露天采场,其中鹤塘镇57个,卓洋乡2个。古田县饰面石材废弃矿山开发占地440.52 hm2,其中开采面占地100.01 hm2,中转场地占地42.49 hm2,固体废弃物占地298.02 hm2,矿山建筑8.84 hm2。矿山开采用地情况,从地类看,共占用林地159.18 hm2,草地3.26 hm2,耕地31.74 hm2,园地1.47 hm2,恢复治理面积123.69 hm2,其余为非农用地类(表1)。
表1 古田县矿山开发占地及恢复治理统计汇总(单位:hm2)
Table 1 Statistical summary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restoration control of the deposits in Gutian county (unit: hm2)
乡镇矿山开发占地占用土地情况采场中转场地固体废弃物矿山建筑林地草地耕地园地恢复治理面积鹤塘镇97.2939.31295.668.26156.563.0631.741.47121.29卓洋乡2.723.182.360.582.620.2002.4合计100.0142.49298.028.84159.183.2631.741.47123.69
截至2018年底,连江县共有饰面石材采矿点34个,均为废弃关闭的露天采场,主要分布在蓼沿乡北面和西面、丹阳镇的西北部,其中蓼沿乡30个,丹阳镇4个。连江矿山开发总占地199 hm2,其中开采面占地44.93 hm2,中转场地占地5.18 hm2,固体废弃物占地145.73 hm2,矿山建筑3.07 hm2。矿山开采用地情况,从地类看,共占用林地68.97hm2,草地0.49hm2,耕地8.72hm2,园地0.62hm2,其余为非农用地类(表2)。
表2 连江县矿山开发占地及恢复治理统计汇总(单位:hm2)
Table 2 Statistical summary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restoration control of the deposits in Lianjiang county(unit: hm2)
乡镇矿山开发占地占用土地情况采场中转场地固体废弃物矿山建筑林地草地耕地园地恢复治理面积丹阳镇7.520.2313.580.576.6400.160.194.16蓼沿乡37.414.95132.152.562.330.498.560.4390.73合计44.935.18145.733.0768.970.498.720.6294.89
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破坏。普遍存在开采面过高,边坡过陡,局部开采面甚至呈直立状。采场边坡不规则,山体表层土体剥离,基岩出露。开采面周围山体浅层土体受开挖影响,植被砍伐破坏严重。
(2)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古田、连江县石材矿山生产区隐蔽性差,直观可视性强,可视范围广,多数沿公路、围绕村庄、城镇周边分布且紧邻S304省道,大部分矿山位于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堆渣和直立开采面不仅毁坏矿山原有的地形(地貌)也造成了自然景观被破坏,极大地影响矿区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特别是在城镇周边、风景名胜区,交通干道(S304)两侧可视范围内,视觉污染严重。测量显示矿山每处堆渣均有数十万方,视觉污染极其严重(图1,图2)。
图1 蓼沿乡山斗花岗岩矿山Fig.1 Shandou granite deposit in Liaoyan village
图2 古田县鹤塘苏洋王柏林巧玉矿山Fig.2 Wangbo Linqiaoyu deposit in Hetang village,Gutian county
(3)水土流失。采矿作业及修筑矿山道路对地形(地貌)、地表组成物植被、土壤及岩层造成强烈破坏,导致大面积山体裸露,引发水土流失。废弃矿渣堆的随意堆放破坏了原生植被,加之缺乏排水系统的合理规划,还有受地表水冲刷、侵蚀、软化等作用,这些都导致整个矿区水土流失严重。
(4)地质灾害。矿区的开采面大部分形成高陡边坡,开采面坡度大部分为70°左右,采坑深度3~30 m。土质裸露区与堆渣区存在潜在的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周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
3 规划分区及恢复治理方案
结合敖江流域陆域与水域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运用目前国内矿山恢复治理的技术方法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理念[5-7],对区内存在问题予以分区,并逐区拟订有效恢复治理措施。
3.1 规划分区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在充分考虑矿山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前提下,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自然恢复区。其中,分布在行政村以上的人口集中区、省道和县道可视范围、视觉污染严重、易引发地质灾害的“青山挂白”点列为重点治理区,分布在农业生产区周边的“青山挂白”点列为一般治理区,其余的为自然恢复区。
按照上述分区原则,分布在古田县鹤塘镇和卓洋乡、连江县蓼沿乡和丹阳镇共93个矿点,分为重点治理区20个(包括景观4个)、一般治理区40个、自然恢复区33个。重点治理区采取平面、立面一体化治理工程措施,一般治理区采取平面治理、场地整理为主,自然恢复区以隔绝人为工程活动影响的措施为主。
3.2 重点治理区治理方案
(1)开采立面治理。对于岩质开采面治理要结合景观需要情况,需要的位置做一些摩崖石刻,不需要的位置可以采取简单的黑化措施。对土质裸露区治理应采取削坡减载、分台阶以生态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手段综合治理,保证坡面、采面的稳定。
(2)采坑治理。利用现场废弃石块、弃土对矿坑进行回填,将矿坑变为可利用土地资源。根据废弃矿山总体规划和布局,可将矿坑改造成人工水域,发展养殖业、旅游业。
(3)堆渣面的治理。对废弃石料进行二次加工,变成沿路石和铺路石、鹅卵石、人造石;石粉可制作成涂料、填充剂、人造瓦片和免烧砖等。较小废石堆石块可采用刷坡、客土绿化处理,较大废石堆石块且坡度陡可采用坡面清理、部分外运块石处理以及其他边坡治理工程措施。堆渣面进行土地复垦。根据当地政府政策及矿山土地适用性评价原则,因地制宜,局部可做成梯田式坡面,并设置截、排水沟,完善矿区排水系统,坡脚设置拦挡坝等。
(4)平台及中转场治理,重点以打造旱地、经济林为主,也可结合当地政府需求,结合当地特色,将部分矿山平台作为食用菌生产基地等。
(5)矿山公园改造。根据地方需求,结合当地相关政策,可将部分矿山凹陷采区建成人工湖,坡面建成石级台阶,加护栏,适地造半悬式亭台,削直岩壁,形成有当地特色的摩崖石刻场所(如佛经),充分利用山体地形(地貌)及现有植被,结合采矿遗迹、史迹(幽岩寺、观音山)宗教文化等区域优势资源,建集健身、度假养生、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山体公园,打造新的城镇后花园景区。
(6)植被恢复。这是废弃矿山恢复治理的关键,植物种类的选择是矿山植被恢复的重要因素。对植物种类做出合理的植物配置,模仿自然植被群落的特征,采取乔、灌、草、藤相结合。
4 预期效益
矿渣堆、工业场地、道路、开采立面、矿坑经治理后,既治理了地质灾害隐患、恢复地质地貌景观,又改善了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区内部分土地使用功能得到良好利用。规划实施后,消除地质灾害隐患13处;土地整治后,可实现资源再利用,释放大量土地,初步估算约100 hm2;打造矿山遗迹公园,带动当地旅游,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5 总结
(1)收集敖江流域内近百个矿山的基础资料,通过每个矿山的开采立面、土质裸露区、中转场和堆渣场等进行实地调查,得出矿山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山体大面积“挂白”、地形(地貌)景观被破坏、水土流失、矿山道路被破坏,以及堆渣区可能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
(2)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结合矿山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等因素,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自然恢复区,其中属于重点治理区有20个、一般治理区有40个、自然恢复区有3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