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直觉模糊理论的PPP物有所值定性评价研究

2019-07-16李利军冯媛媛

中国工程咨询 2019年7期
关键词:定性直觉权重

文/李利军 冯媛媛

一、引言

财政部PPP中心发布的“全国PPP项目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2018年四季度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管理库累计项目数8654个,累计落地项目数4690个,落地率54.2%[1]。落地率数据显示出有将近一半的PPP项目通过了前期物有所值论证,却并未实现物有所“值”,也从侧面反映出作为判定项目是否适合PPP模式的物有所值评价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PPP物有所值方面,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以定性评价为主,目前社会上对定性评价指标的完善性、指标权重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可信性存在一定程度地质疑,评价过程中也存在忽视专家打分之间的差异,简单求取算术平均分导致客观性降低的问题,还有一些评价走过程、走形式使评价效果大打折扣。来庆泉[2]在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决策框架中提出以项目期望能获得的节约成本作为物有所值进行考察。彭素[3]建议从PPP可行性、PPP必要性、VFM可行性、其他因素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将这四个方面作为项目评价一级指标,依次从这4个方面确定二级指标,并用Delphi法修正改进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研究。袁竞峰[4]将评价指标分级,在结合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定性和定量因素,通过单位成本效益的方式进行物有所值评价定性,首次提出评价指标不应只关注经济成本,还应将社会效益考虑在内。笔者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完善指标的前提下,将直觉模糊集理论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应用于定性评价流程中,解决原打分法主观性强、指标权重设定范围广、专家决策犹豫度的问题,以期对PPP物有所值评价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借鉴。

二、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存在缺陷与完善建议

(一)现有定性指标存在的缺陷

《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 (财金〔2015〕167号) (以下简称“指引”)中对定性评价指标做出了相关规定:基本指标主要包括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风险识别与分配、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政府机构能力、潜在竞争程度、融资可行性;补充指标主要根据项目具体特征,从项目规模大小、预期使用寿命长短、法律和政策环境、政府采购政策落实能力、运营收入增长潜力、行业示范性中选取2~3个。

笔者认为,目前定性指标存在以下不足:

基本指标中,一是社会资本有效竞争的问题没有明确。公共产品或服务具有排他性,某些领域存在严重的行业垄断现象,如我国高速公路、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导致其投资积极性下降。从某个意义上理解,物有所值可以说是社会资本激烈竞争的产物,如何筛选出最能实现项目物有所值的社会资本,那就是让社会资本长期处于有效竞争的环境中。二是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履约能力关注不够。由于履约阶段缺少竞争压力,政府对于社会资本的履约情况难以做出同等资源和技能下的对比;目前还未建立完善的争议解决机制,社会资本由于政府未履行应尽的义务以致自己权益受损时,也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三是缺少项目对于市场需求反应的指标。PPP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社会对于它的需求程度会有怎样的反应也应体现在定性指标中,着重关注市场的需求反应[5]。

补充指标中的运营收入增长潜力主要关注的是项目后续发展,即社会资本能否在满足公众需求的前提下,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创新以实现节约政府资金和增加自身收入的目的。这里只关注项目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没有考虑到整个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即项目未来的发展路径能否适应政府不断更新的政策、措施、提议,还有待进一步补充。另外,原有的项目规模、预期使用寿命以及项目涉及到的固定资产种类这几项补充指标在涵义上有交叉的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我国现阶段的指标没有考虑到项目对外部环境的影响,缺乏社会、环境、政策影响等外部指标。类似轨道交通、旅游、污水治理等方面的项目,虽然使用者付费对于数额庞大的建设成本是杯水车薪,但项目运营成功后,或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或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又或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一个项目的好与坏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评价,还应该考虑到对周围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因此现阶段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尚有欠缺。

(二)设置定性指标的原则

针对定性指标存在的缺陷,在我国现有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PPP项目发展的现实情况,本文从可行性、有益性和可实现性三方面完善指标体系。

1.可行性

可行性指的是政府所期望得到的公共产品数量或服务质量能以产出的形式展现出来,主要是为支付体系或PPP合同条款的制定提供明确的依据,比如要求公共产品的数量能够清晰的确定,公共产品的服务能够准确的衡量。可行性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到项目产出、公平、效率、责任、运营灵活性等方面。

2.有益性

PPP模式能够更好的控制风险,通过签订绩效考核制度和运营补贴支付协议来激励社会资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促进社会资本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然而,当风险转移被约定在合同报价中,政府就需要向社会资本支付风险的成本,这时候就需要判断PPP模式带来的收益能否超过它的额外成本,这就是有益性指标的作用。判断PPP模式是否有益,主要从风险管理、激励制度、创新、全生命周期等角度考量。

3.可实现性

PPP的可实现性主要从市场兴趣、竞争程度、合作成本等方面进行评估。物有所值作为社会资本竞争的产物,在选择实施方式前应充分了解市场对项目的响应程度,另外,政府实施PPP的能力和社会资本本身的实力都会影响项目的市场兴趣和发展前景。

(三)定性指标的确定

基本指标在社会资本有效竞争、政府和社会资本履约能力、项目的市场需求度三个方面的考核关注度不够,因此,将“项目产出”“公平效率和问责”“市场兴趣”纳入基本指标中,并保留原有基本指标中的“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风险识别与分配”“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三个指标。PPP的物有所值始于立项,终于产出,只有全生命周期内的每个阶段都为了最终目标协调有序的进行,才能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这一指标不可缺少;PPP项目周期长,风险无处不在,因为风险管理不当失败的项目比比皆是,故“风险识别与分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针对性的绩效标准是发现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与PPP各参与方的利益息息相关,也是运营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性是决定一个项目能否立足于行业的根本,所以“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应保留。原基本指标中的“政府机构能力”“潜在竞争程度”“融资可行性”虽然对识别项目物有所值有一定作用,但是新纳入的三个基本指标已经包含其所表达的含义,且这些指标通常在资料中出现时的权重都比较低,故没有纳入到6项基本指标中[6-7]。表1是新的物有所值评价指标。

三、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定性评价过程

(一)相关理论

Atanassov在1986年提出的直觉模糊集概念,是在传统模糊集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与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同时反映出支持、反对和弃权的观点,并通过隶属度、非隶属度、犹豫度三个方面展现模糊问题的本质,主要用于建立不同决策环境下的模型,一般都与属性权重密切相关。与传统概念上的模糊集相比,更能细腻地描述不确定性,在处理和表示不确定性、不精确性信息的概念时更加灵活实用,更有表现能力[8]。

表1 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

随着直觉模糊集和直觉模糊熵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学者将直觉模糊相关理论与神经网络算法、层次分析法、P2P信任模型等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已经在解决多属性模糊决策问题上取得了成功。本文将直觉模糊理论应用于专家打分过程中,通过直觉模糊熵和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IFWA一次评价可同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专家权重,并且专家权重依据具体项目的不同随之改变,使专家权重的确定更符合实际情况,直觉模糊熵越大,说明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越大,该信息占的权重越小,更能真实反映出传统模式下和PPP模式下指标的重要程度和专家意见。

(二)评价过程

因为是在PPP模式和传统模式间作比较,所以两个实施方案组成的集合为M={m1,m2},7个专家组成集合E ={E1, E2…E7},根据上文确定的评价指标,确定6个基本指标和3个补充指标,依次表示为d ={d1, d2,…d9},相应的指标权重为 ω={ω1,ω2…ω9}T,。令矩阵表示专家Ek在方案mi中针对第j个指标作出的评价,即。,和分别表示专家Ek在方案mi中针对第j个指标打分时的满意度、不满意度以及犹豫度。评价模型的计算步骤如下:

1.专家对两个模式进行评价,打分后建立直觉模糊矩阵

则专家k针对2个实施方案分别在9个评价指标体系下的评价为:

2.规范化专家评价矩阵

评价指标可以划分为正向评价指标(效益型指标)和负向评价指标(成本型指标)两类,指标越大评价越好的指标是正向指标,指标值越小评价越好的指标归为负向指标,方案中为正向指标时,指标隶属度越大越好,负向指标方案对其隶属度越小越好。为方便比较,在对评价方案排序前,先将两类指标规范化,将直觉模糊决策矩阵转化成正规范化矩阵

3.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根据直觉模糊熵的定义,则方案mi在指标Dj下的熵值:

根据(6)求得最终物有所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向量为:

4.计算专家权重

将直觉模糊熵值eij与物有所值指标权重向量w∗集结计算得到加权模糊熵:

式中,Gk为加权模糊熵;E(Rk

j)为第k个专家的直觉模糊熵值。利用加权模糊熵计算专家的权重:

5.运用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IFWA

将专家评价信息矩阵Rk与对应的专家权重矩阵进行集结:

为使直觉模糊数的大小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得到计分矩阵S:

根据上式(12)得到计分矩阵

如下:

6.两个方案进行综合排序

比较两个方案的物有所值评价结果,若S1>S2,则方案m1优于方案m2。

四、算例演示过程

所选的PPP项目是按照我国现行的物有所值评价体系进行的,已经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上文中建立的体系得到的结果与原结果进行拟合,检验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本文的改进研究目标是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改进后的方法适用于所有行业内的PPP项目,本文只是用某高速公路PPP项目验证研究结果,并无特殊的行业针对性。

1.组成专家组,进行打分

专家小组在对传统项目和PPP模式进行打分之后,所建立的专家评价信息直接模糊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专家打分模糊矩阵

表2 专家打分模糊矩阵

2.规范化专家评分矩阵

本研究物有所值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中6个基本指标和3个补充指标均属于效益型指标,因此不需要进行规范化矩阵这一步骤,即Ak=Rk。

3.指标熵值的计算

4.指标权重的计算

优化权重矩阵,得到物有所值评价指标全局最优权重:

5.专家权重的计算

6.得到转换成记分矩阵S

将记分函数矩阵S和指标权重向量W进行集结,得到方案m1和m2的综合得分:

由计算结果可知,s1=0.656 0、s2=0.548 4,s1>s2,即方案m1比方案m2得分高,说明在PPP模式与传统模式间,前者更能做到物有所值,此项目应选择PPP模式。案例演示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说明改进后的评价体系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仍是科学可行的。

五、结果分析及建议

进行案例演示的PPP项目已经进入了招标阶段,这也说明了改进后的物有所值评价是科学可行的。演示结果一方面证明该方法对于定性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基于直觉模糊信息集成的计算权重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赋权方法;另一方面证实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对于传统的专家打分模式能为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有益信息。该方法最大的优势能够清晰地得出每个指标具体的权重,通过分析改进前后得到的指标权重,期望为现有的指标权重的调整提供改进的方向。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指标权重结果分析表

通过计算发现,调整后基本指标占了71.63%,补充指标占了28.37%,与原来基本指标占80%,补充指标占20%相比,调整之后的基本指标权重和补充指标总的比例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总体变化不大。建议补充指标的比例可以相对上调,尤其“项目正外部性”这一指标,在补充指标中占了很大的权重,一方面证明构建指标体系时加入这一指标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每个补充指标所占的权重也可以相对扩大比例[10]。对于能够反映项目本质的指标,如“运营灵活性”“绩效导向和鼓励创新”这类指标可以不限定指标的权重。

猜你喜欢

定性直觉权重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拉马努金——天才的直觉
权重常思“浮名轻”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现代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进步”之定性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