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 更重要的是戒“心瘾”
2019-07-16摄影谢军
□文/本刊记者叶云 摄影/谢军
无烟日的活动现场
吸烟的危害几乎人尽皆知,但是控烟、戒烟却一直是个世界级难题。今年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烟草和肺部健康”,旨在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减少烟草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宣传烟草对人们肺部健康的影响,包括从癌症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借此机会促进人们对烟草使用和接触二手烟雾的有害和致命影响提高认识,并劝阻使用任何形式的烟草,包括电子烟。
吸烟危害依旧严重
每年,全世界有700多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其中600多万人缘于直接使用烟草,其他则是二手烟、三手烟的受害者。众多研究表明,吸烟可引起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此外,吸烟对各种心理行为也会构成危害,如睡眠剥夺、儿童发育不良和智力低下等,严重影响吸烟者的家庭生活和工作。而长期被动吸烟者所遭受的身体危害比主动吸烟者自身损害更为严重。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布的《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50.5%,女性2.1%,农村28.9%,城市25.1%;二手烟的暴露率高达68.1%,50.9%的室内工作者在工作场所看到有人吸烟,44.9%的调查对象报告有人在自己家中吸烟。另外,公众对于低焦油卷烟的危害缺乏正确认知,对“低焦油不等于低危害”的正确认知比例仅为18.1%。而年轻人成为使用电子烟的“主力军”,15~24岁年龄组人群电子烟使用率为1.5%。
根据浙江省疾控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全省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1.92%,与吸烟相关疾病慢阻肺40岁及以上居民患病率为11.25%、肺癌发病率为85.36/10万。
王雪芬主任(左)给大伯进行戒烟指导
无烟日活动现场专家力劝戒烟
在浙江省无烟日活动现场,浙江省医学会呼吸分会烟草病学组的专家现场开展了咨询。60多岁的张大伯有30多年烟史,一天要抽20~30支烟。他告诉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王雪芬主任医师:“我知道抽烟很不好,对孙子也不好,抽多了很不舒服,非常想戒,但是屡教不改,4年前戒了16个月后又开始吸。”
工作人员给张大伯做了呼吸测试,结果显示他有阻塞等肺功能损害,相当于他的肺功能只有同龄人正常肺功能的64%。王主任告诉张大伯,吸烟对健康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损伤肺功能,容易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甚至肺癌。而暴露于二手烟、三手烟的孩子,肺部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张大伯频频点头,表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次一定要彻底戒烟。
王主任给张大伯的戒烟建议:计划两周,每天逐渐减少烟量,把所有跟烟有关的东西,如打火机、烟缸等都扔掉,如果戒烟过程中感到不舒服,就去戒烟门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最后,王主任和张大伯击掌鼓励:“男子汉一言九鼎,加油,相信你一定能戒烟成功。”
随着劝阻戒烟不断普及,令人欣慰的是,相比以前,很多人都有了主动戒烟的念头。根据《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戒烟率为20.1%,16.1%的现在吸烟者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计划在1个月内戒烟的比例为5.6%;在过去12个月吸烟的人中,19.8%尝试过戒烟。
尝试戒烟的前三位原因包括:担心继续吸烟影响今后健康;已经患病;家人反对吸烟。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计划戒烟者:32岁的卜先生,当爸爸后得知吸烟对孩子健康影响很大后,下决心戒烟;37岁的梁先生去年体检查出肺结节后,医生表示继续抽烟会让肺部健康变得更糟,也下决心戒烟。自己下定决心,是戒烟第一步开始,然后就是坚持。
一般人认为的戒烟最难的点是身体对尼古丁的成瘾性,事实上,研究表明,相比而言,最大的戒烟难点是“心瘾”。据介绍,目前戒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靠意志戒烟;另一种是辅以药物和心理治疗。戒烟初期,身体会出现尼古丁戒断的反应,比如情绪烦躁、精神萎靡、不停打哈欠等,都会让人更想吸烟。如果靠自己硬撑实在难受,可以到正规医院的戒烟门诊寻求医生帮助。只要能坚持住,很快就能体会到呼吸变通畅、喉咙更舒服等好的健康感觉。
无烟日活动现场
浙江各部门协同控烟
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控烟工作,积极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全省倡导“无烟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健康和控烟理念,营造无烟健康生活环境和氛围;推进戒烟服务,在全省建立规范化戒烟门诊,帮助吸烟者健康戒烟;《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明确了“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的控烟目标,将控烟工作纳入健康浙江考核内容。
控烟工作是一个需要长久努力的过程,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共同协作,个人要主动参与,合力开展青少年烟草流行监测、公共场所控烟、控烟宣传、戒烟服务等工作。呼吁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无烟环境”的创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