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科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的实际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分析

2019-07-15曹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带教消化内科临床护理

曹霞

[摘要] 目的 分析消化内科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自该院消化内科在2018年3月—11月期间实习的66例护生,分组方法选用随机抽签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护生应用常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33例护生应用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评价带教老师的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水平,两组护生的综合能力评分、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对比教学满意度。结果 相比对照组带教老师,观察组带教老师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水平更高(P<0.05);相比对照组护生,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更高(P<0.05);观察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预见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消化内科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的实际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护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且教学满意度较高,可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关键词] 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4(b)-0109-02

临床实习通常是护生过渡为护士的一个学习阶段,是培养和考核护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临床护理带教除常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外,消化内科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得以重视和应用[2]。该文为分析消化内科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的实际应用效果,2018年3—11月间选取该院66例护生进行教学,探讨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该院66例接受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带教的护生,按照随机抽签法平分为33例对照组和33例观察组。

对照组男护生、女护生分别为2名和31名;年龄区间18~20岁,平均年龄为(18.92±0.23)岁;大专16名,本科17名。

观察组男护生、女护生分别为3名和30名;年龄区间17~21岁,平均年龄为(18.56±1.28)岁;大专15名,本科18名。

對比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可对比研究(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在该院消化内科接受临床实习的护生;经该院伦理会同意及护生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接受带教实习。

排除标准:该院所有护士参加;之前接受过临床护理带教。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常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入院介绍,各级带教老师根据实习大纲带教,并分组跟随资历经验丰富的护士和护师进行临床实践。

1.3.2 观察组  规范化:①严格规范带教老师上岗条件。选拔带教老师需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学历达到本科以上,职称达到主管以上,且业务水平和护理技能均相对较高和娴熟,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均较高。符合带教老师的条件者需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学、职业道德等。

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组织教学监督和评价,对带教老师需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并由校方组织实践学员和专家进行抽查,以座谈会、实行讲座及查房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教学现状,并及时反馈。以最终考核结果作为带教老师的考核主要依据[3]。

③制定带教大纲。第一周介绍病区环境、特点、实习内容及相关人员,学习基本护理技能;第二周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及健康宣教,组织护士及实习生查房,鼓励实习生提出疑问。制定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考试。

1.4  观察指标

以带教老师的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水平,护生的综合能力评分、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考察消化内科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的实际应用效果。其中带教老师的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水平以自制的教学评价问卷表进行评定,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护生的综合能力评分、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由带教老师、护士长共同制定考试题目,包括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以及综合能力考核,理论考核内容包含护理病历书写、基础知识就病例分析3个方面,满分100分;操作考核内容包含肠外营养、灌肠及鼻饲等,满分100分;综合能力考核内容包含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预见能力,每项25分,满分100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带教老师的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水平

观察组带教老师的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水平相比对照组分数更高(P<0.05)。见表1。

2.2  评价综合能力

观察组护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预见能力评分分别为(21.65±1.80)分、(22.06±1.55)分、(20.92±1.88)分、(20.65±1.68)分,相比对照组综合能力评分要高(P<0.05)。见表2。

2.3  评价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91.55±5.61)分、(90.82±4.20)分,相比对照组成绩要高(P<0.05)。见表3。

2.4  评价教学满意度

观察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为96.97%(32/33),对照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为69.70%(23/33),(χ2=8.836,P=0.003<0.05)。

3  讨论

由于护生实习时间较短,需在有效时间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实践能力,提升综合护理能力,所以对带教老师和教学模式需具备较高水平和要求。针对临床实习带教老师的教学管理,有学者提出带教老师需持教师资格证进行上岗,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上岗制度,促进临床教学工作[4]。传统护理教学模式是以大纲带教进行,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不仅培养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上岗条件,还能增强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教学队伍建设具有积极作用[5]。

该文教学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带教老师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水平更高,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以及综合护理能力水平更高(P<0.05);且观察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更高(96.97%VS69.70%),(P<0.05)。再次證明,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为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在临床教学中,规范化管理模式通过发挥带教老师的积极性,明确带教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为提高护生的临床教学素质和护理质量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对消化内科临床护生采用规范化临床护理带教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准,还能明显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护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新华,罗媚,谢镕蔚,等.规范化人文素质培训在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2):357-359.

[2]  王芳,王宁,张淑彦,等.护理临床带教的风险因素及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1):111-112.

[3]  蔡华,秦月兰,陈金辉,等.责任制成组护理在护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7):1456-1457.

[4]  褚梁梁,李云峰.临床护理带教老师领导行为与护生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18):2252-2253.

[5]  陆静,周曦.实习护士职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389-1391.

猜你喜欢

带教消化内科临床护理
中医催乳教学在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