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和定位在麻醉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019-07-15郑鑫
郑鑫
[摘要] 目的 分析麻醉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应用超声诊断和定位的效果。方法 于该院2017年1—12月期间参加麻醉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中选取6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规范化培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超声诊断和定位培训,对比两组培训效果。结果 研究组书面理论知识得分为(92.5±3.3)分,与对照组的(81.4±3.7)分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分为(93.1±2.8)分和(82.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诊断和定位应用于麻醉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住院医生的专业技能,提升麻醉效果。
[关键词] 超声诊断;麻醉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定位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4(b)-0099-02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麻醉医生在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麻醉医生的操作水平会直接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和围术期生命安全。如何快速准确地完成麻醉评估和有创操作,也是每位麻醉医生关注的重点。因此,提高麻醉科住院医生的操作技能和麻醉评估水平,为临床提供优秀麻醉人才,也是当前麻醉学教学面临的新挑战。超声作为一种实时、动态和多切面扫描的技术,能够使各种有创操作实现可视化,可应用于麻醉管理的各环节,在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应用超声诊断和定位,有助于住院医生更好地掌握超声技术,更好地胜任临床麻醉工作。为分析麻醉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应用超声诊断和定位的效果,现于2017年1—12月间参加麻醉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中选取60名的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住院医生60名,均为在该院进行麻醉科规范化培训的医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名。研究组中男17名,女13名,年龄为21~41岁,平均(27.9±3.1)岁。对照组中男18名,女12名,年龄在22~40岁之间,平均年龄(28.1±3.3)岁。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麻醉科规范化培训,研究组在培训中应用超声诊断和定位技术,实施分阶段学习,根据受教者的掌握程度循序渐进,培养受训者的操作信心,培训初期可采用一对多的带教方式,复习课本中的解剖知识,并采用人体模特现场超声演示等方式,强化受教者对解剖知识的了解,强化其对局部组织间解剖关系的认识。在培训中期采用教师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超声引导实践操作学习,将学习与回顾相结合,掌握麻醉操作的标准流程。在实习后期应巩固受训者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尝试逐步脱离超声辅助,开展盲探穿刺,在遇到困难后再实施超声检查,查找穿刺失败的原因,增强受训医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测试检查受训者的学习效果。
1.3 观察指标
培训1个月后对两组医生的书面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进行评估,理论知识测试范围主要为所培训的知识点,临床实践能力评估包括术前评估、麻醉药物选择、麻醉方式选择、麻醉诱导方式和注意事项等,总分均为100分,对两组评分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组研究数据,使用(x±s)代表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书面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超声的不断推广,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临床有创操作和麻醉前评估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以往的麻醉科住院医生培训过程中,有创操作一直是培训的重难点,所需讲授的内容多,而且临床操作有限。培训过程中缺乏实施监督指导的有效评价标准,部分初学者由于对解剖知识了解不够或经验有限,很容易出现定位不准、穿刺成功率低的情况,甚至会对周围组织器官造成误伤,从而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传统麻醉科培训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较大欠缺,不利于住院医生动手能力的提高[1]。超声辅助有创操作可有效弥补上述不足,进一步提高麻醉科住院医生培训的规范化水平。超声诊断和定位技术应用于规范化培训中,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超声还可以将有创操作实现可视化,方便带教人员进行操作指导,也能够给受训人员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2]。
超声诊断和定位应用于麻醉教学,首先应掌握有创操作的相关超声图像,以便受训者能够通过超声技术了解局部解剖关系,对穿刺针的位置进行动态监测,准确定位导管尖端位置,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有创穿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超声引导有创操作能够打破盲探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节省教学实践,提高受训者的专业技能,从而提升麻醉科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超声引导下动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神经阻滞麻醉等都是麻醉儿科住院医生的培训重点和必备技能,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有助于明确解剖位置和深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有研究报道,超声引导组的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超声组学生更容易掌握该技术[4]。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在直视下操作,有助于准确避开神经和胸膜,减少血胸、气胸和误穿动脉等情况发生。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神经阻滞能够直接定位神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减少局麻药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所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打破了传统盲探式操作的局限性,提高了麻醉质量和麻醉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5]。
在麻醉前评估中应用超声技术有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为临床合理麻醉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指导。在对麻醉科住院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时,应重点掌握麻醉前评估的有关内容:①气胸诊断,X线与CT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低,而床旁超声具有明显优势,所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超声征象有助于诊断患者气胸,超声显示彗尾征和肺滑动征缺失是判断气胸的重要指标[6]。②胸腔积液诊断,超声在胸腔积液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操作简便,能够评估胸腔积液容量,可对肺膨胀不全和渗出等进行准确鉴别。③颅内高压和饱胃状态评估,都是麻醉前评估的重要内容,应用超声辅助诊断可有效提高评估的准确性,降低患者手术风险[7]。
麻醉科规范化培训应用超声诊断和定位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训练受训医生的手感,将学习与回顾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受训者能够熟练掌握各操作流程和技巧,之后再逐步脱离超声的辅助,尝试盲探穿刺,积极寻找穿刺失败的原因,不断改进操作技术,从而提高受训者的临床实践能力,以便即使在医疗设备有限或不具备超声检查的肌层医院,受训者也能够稳定发挥,保持较高的穿刺成功率,保障麻醉质量[8]。该研究中,在传统麻醉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础上,研究组受训者应用了超声诊断和定位技术培训,结果显示,研究组受训者的书面理论知识得分达到了(92.5±3.3)分,临床实践能力得分(93.1±2.8)分,与对照组的(81.4±3.7)分和(82.6±4.2)分比较均显著较高,表明超声诊断和定位在麻醉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受训医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麻醉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应用超声诊断和定位等辅助技术,有助于弥补传统麻醉科教学的不足,打破传统盲探式操作的局限,增强麻醉操作的安全性,提升麻醉科住院医生的实践能力,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冕,刘玥.麻醉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接受快速肺超声培训后诊断围术期气胸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9(32):69-70.
[2] 陆瑜,王德祥,王磊,等.麻醉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及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2):3-4.
[3] 张延卓,岳子勇.情景模拟和PBL教学法在麻醉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2):5-7.
[4] 马冬梅,徐桂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6):589-591.
[5] 周榮胜,王强,薛小红,等.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 25(2):297-301.
[6] 解丽梅,李婧宇,任卫东.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3):2-4.
[7] 唐华,蒋鹏程,陈晨.临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超声医学教学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4):319-320.
[8] 江岚,陈智毅,冯素华,等.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医生乳腺超声新技术教学要点探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3):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