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的作用分析
2019-07-15潘玉兰
潘玉兰
[摘要]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人员绩效管理的作用。方法 选定2017年4月—2018年12月该院在职的138名外科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69名(常规管理理论)与观察组69名(目标管理理论),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及绩效考核达标率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文书规范、业务能力、基础护理、护理服务、操作水平、护理满意率及绩效考核达标率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管理理论方法可有效提升外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理论;护理人员;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4(b)-0063-02
目标管理理论是一种自我控制、民主的、参与性较强的考核型护理管理手段,可在形成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发挥各个医护人员的潜力,提升其护理能力、提高其工作热情,进而对医院整体护理质量作出一定改善[1],但由于缺乏该类管理方式的系统评价及研究,该文于2017年4月—2018年12月探讨了目标管理理论方法对外科护理人员的效果,具体内容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该院在职的护理人员,总计138名,均为外科医护人员,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目标管理理论方法的一组(69名)作为观察组,使用常规管理理论方法的一组(69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女68名,男1名,对照组女67名,男2名;观察组21~48岁,平均为(37.58±3.97)岁,对照组23~47岁,平均为(38.04±3.78)岁。比较以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确立目标、完善考核标准、定期培训、定期考核等。
1.2.2 观察组 目标管理理论,方法:①确立各科室年度目标,对上年度所有医护人员的工作成果、护理质量作出总结、分析及有效探讨,后根据医护人员个体差异(职业素养、职业规划、工作特点)以及各科室的疾病类型、时间规划、人员结构,制定确切的年度科室目标[2];②确立科室各医护人员目标,主要依照其护理能力、职业素养及以往成就制定针对化的个人目标,如能力一般者,可从工作积极性方向参与考核,并向优秀人员看齐,能力优秀者则应制定相应标准、难度稍高的目标任务,以便充分提升与发挥其护理工作能力[3];③建立奖惩标准,实施期间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奖惩标准,按照各医护人员完成目标的状况予以一定物质奖励,奖惩有度,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④建立考核体系,为保证医院护理质量,各科室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主要考核医护人员的护理知识、操作水平等,并根据个体考核的最终结果对其中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且应围绕此问题针对性作出相应办法予以解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测评两组外科护理人员的文书规范、业务能力、基础护理、护理服务、操作水平、护理满意率及绩效考核达标率指标数据。以上指标均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各条目分值:0~100分)作相应测评,得分越高表示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越高。其中护理满意率:不满意指标分值范围0~59分、一般满意指标分值范围60~75分、满意指标分值范围76~90分、十分满意指标分值范围91~100分,护理满意率=一般满意率+满意率+十分满意率。绩效考核达标率:不及格指标分值范围0~59分、良好指标分值范围60~85分、优秀指标分值范围86~100分,绩效考核达标率=良好率+优秀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作相应数据统计,计数资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外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指标
观察组在文书规范、业务能力、基础护理、护理服务及操作水平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外科护理人员的(医生及患者评价)护理满意率指标
对照组:14例不满意,不满意率为20.29%;15例一般满意,一般满意率为21.74%;23例满意,满意率为33.33%,17例十分满意,十分满意率为24.64%,护理总满意率为79.71%。观察组:2例不满意,不满意率为2.90%;10例一般满意,一般满意率为14.49%;29例满意,满意率为42.03%,28例十分满意,十分满意率为40.58,护理总满意率为97.10%。通过以上指标可知观察组在护理满意率(97.10%)指标上高于对照组(79.7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比较两组外科护理人员的(医生及患者评价)绩效考核达标率
对照组:13例未达标,未达标率为18.84%;25例良好,良好率为36.23%;31例优秀,优秀率为44.93%,绩效考核达标率为81.16%;观察组:1例未达标,未达标率为1.45%;12例良好,良好率为17.39%;56例优秀,优秀率为81.16%,绩效考核达标率为98.55%。通过以上指标可知观察组在绩效考核达标率(98.55%)指标上高于对照组(81.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医护护理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建立优良医疗环境、改进并完善医护体制、培养优秀护理队伍及规划护理组织系统等[4]。医护管理者(护士长)的目标管理主要包括根据下属的个人能力、个人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计划、考核,分配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任务,并在以工作目标为中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升其护理能力,以便相关医护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进而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5]。管理者应在年度护士例会开展过程中总结上年度工作内容并制定下一年度工作总目标,将总目标细分为日目标、周目标、月度目标及年度目标,依照各科室疾病类型及各医护人员的特点专长设定相应目标,提升各医护人员的自我需求感、职业素养及一定护理能力,改进并完善自身护理质量管理内容,但同时应注意目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及科学性[6],符合实际情况较差的工作目标会影响后续工作的成效及相关进展,并使其失去管理意义。目标管理应建立在管理者明确总目标的基础上,体系权责分明,绩效奖惩有度,对工作能力一般者予以一定精神支持,对工作能力优异者则予以一定物质奖励。此外,目标管理亦能根据医护人员的个体差异及各科室的岗位特点针对性作出管理培训,可提升医护人员的医护知识认知程度,增加其临床护理经验,由个体至整体,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该次研究观察组在文书规范、业务能力、基础护理、护理服务、操作水平、护理满意率及绩效考核达标率指标上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能证明目标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的效果较常规管理理论更佳。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目标管理方法,可有效提升医生及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并对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达标率有一定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獻]
[1] 杨瑞红,谢金霞.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共同护理单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7,28(24):4115-4116.
[2] 樊霞.目标化管理理念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7(6):214-216.
[3] 彭秀清,胡艳,关婷娇.PDCA循环管理法在妇产科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0):2960-2962.
[4] 李爱求,龚梅,陆群峰,等.护理安全屏障在儿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9):661-662,669.
[5] 程晓莉,周凡蓉,姜仪.护士长综合绩效考核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5):341-342.
[6] 张晓霞,刘珊,罗娟.目标管理在临床科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武警医学,2013,24(8):73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