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材中学习写作

2019-07-15徐艳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风俗课文生命

徐艳霞

首先,让学生学习课文的主旨。茨威格的《成功的秘诀》叙述了艺术家罗丹请自己参观他的工作室,却因过于专注修改作品而将客人忘记的故事。在故事结尾,作者感悟:一切艺术、一切事业成功的奥秘——聚精会神;集中所有的力量以完成不论大小的一件工作;把我们容易分散、容易旁骛的意志贯注在小小的一点上。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叙述了体弱怯懦的小亨特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最后在父亲的引导下,他一步步走下悬崖,终于脱险的故事。文章最后,作者感悟: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个大困难。

这些文章,先叙后议,卒章显志。我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先让学生速读课文,概括内容,找出记叙的要素及点明主旨的句子,这样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再总结课文的写法,最后让学生用先叙后议的写法写一件事。

其次,让学生学习课文的结构。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可见,一篇好文章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冰心的《谈生命》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一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然后将生命分别比作“一江像东流的春水”“一棵小树”,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发生、发展、壮大乃至消亡的过程及生命的规律;最后得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结论,收束全文。

我在教学这类文章时,先让学生给文章画出结构图,然后分析这样写的好处——脉络清晰,富有层次。然后再结合几篇小短文给学生介绍常见的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1)“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选取几种典型事物分别描述,形成并列结构。(2)“总—分”结构。首段总起,然后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组成并列结构。(3)“分—总”结构。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组成并列结构,再卒章显志,升华主题。让学生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来批注赏析,最后拟定题目写作。

再次,让学生学习文章的立意。文章的立意考查的是作者对社会、生活、人生的见解和主张,最能体现作者的才情和见识。因此,写作文确立中心对学生无疑是一个难点,教学时要善于从课文中借鉴作者的立意,使学生学会立意的方法。如学了《背影》,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了那位不善言辞的父亲绵绵的爱意,真正感觉到父爱无声时,我对学生说:“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作家朱自清让我们感受了父亲深沉的爱,我们可以大声说:‘世上还有爸爸好!下面把你想对父亲的赞美说给同学听听。”学生都能写出饱含深情的话,再让学生以“父爱”为话题作文,抒写自己对父亲的感激爱戴之情,把这种感情留在他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借鉴写作题材。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认识能力有限,不善于调动生活的积累,一写作文就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我们可以运用教材向他们展示写作的广阔空间。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其中“我”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并念念不忘的情境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就让学生反复认真读课文相关段落,说出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找出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再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中相类似的经历并说出这次经历对自己的意义,当堂讲述再拟题作文。

再如:学习《端午的鸭蛋》一文,学生发现文中写的端午的风俗跟自己家乡的风俗有着极大的不同,很是兴奋,于是我就让学生仿照文中写端午风俗的内容写写自己家乡的某个节日的风俗,这样写成的语段内容丰富,趣味盎然。

看戏、捕鸟、下棋、偷豆、遇险、买橘子、警察断案、毕业典礼……每一个词语的背后都有着众多的故事,唤起学生的记忆。亲情、友情、师生情……每一种情感都可以让学生想起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教学时,可以运用这些内容让学生学习从生活中选材,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語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还是写作技巧、表达方式,都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典范。只要我们用好课文,针对学生平时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有意识地将阅读与写作指导联系起来并长期坚持,就一定会架起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桥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猜你喜欢

风俗课文生命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跟踪导练(四)4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日“高学历风俗娘”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