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导“语文养成教育”之动因

2019-07-15陈列勇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教辅文本阅读教学

陈列勇

有人问:时下语文教育的主张和说法很多,像“本色语文”“绿色语文”“人生语文”“快乐语文”“语文主题阅读”“高效语文课堂”,等等,你为什么还要提出“语文养成教育”呢?我的回答是:这是我长期以来对语文教与学的一种感悟与认知。

毋庸讳言,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急功近利”的语文教育观一直左右着我们。

在阅读教学上,明显地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李维鼎先生早就列举出五个“不足”、五个“太快”:一是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二是咀嚼不足,结论得出太快;三是讨论不足,分歧消解太快;四是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五是整合不足,阅读结束太快。时至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这些现象非但没有改观,反而因“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相当一些教师将权威机构所编教辅,简单地“拿来”,把教科书中一篇篇鲜活的文章肢解成零零散散的结论性的条条框框,在教学过程中不待学生充分地感知文本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不待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去感受、品味和吸收文本内容,不待学生积极调动思维从容地展开研讨,更不待学生围绕文本经过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的几个回合的探究,便匆匆忙忙地将肢解的结论性的东西一股脑儿兜售给学生,或者只是列举出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让学生进行演绎式的印证。像時下某些教师设计的所谓牵一“问”而带全篇的“主问题”其实就是文本研讨的某个结论性的东西,这样的结论先抛给学生,势必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过程。在这种阅读教学的误导之下,学生学习语文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文本可以少读甚至不读,只是抱着教辅资料摇头晃脑地背记那些所谓的结论,或者只是埋头做训练题。更有甚者,语文教学出现了理科化的倾向,一些老师照搬市场上销售的按照数理化等理科训练模式编写的训练册,课上练,课下练,由“模块训练”到“单元训练”。据透露,这种训练方式“行之有效”。但是,如此只重“结果”忽视“过程”的教学,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吗?

在作文教学上,已经完全陷入了“技术化”的泥淖。一些教师在年复一年地面授制造考场作文“亮点”“机宜”。于是,学生不断学习作文“应考术”:什么开头或结尾运用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排比句,连续设问构排比,巧设博喻成排比,叠用假设构排比,变换时空成排比,等等。于是,学生们满脑子只想着“蒙”高分,为了高分“胡编”作文,为了高分“耍弄”技巧。

试想,这种缺乏厚实的感性基础的空对空的“伪阅读”,这种远离作文本真的“游戏化”的“伪作文”,怎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语文是“工具”的,亦是“人文”的。学习语文的目的应有三个层面:小而言之,是掌握一种终生使用的工具,能顺利应对中考、高考及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总而言之,是为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大而言之,是传承民族的文明,固守民族的根本,让民族的血液永远流淌。我坚信“语文养成教育”会找到越来越多的知音,“语文养成教育”研究之花会灿然绽放。

猜你喜欢

教辅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非法劣质教辅须严打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疆:不得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