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语类PRO的缺省研究

2019-07-15王亚丽

北方文学 2019年20期

王亚丽

摘要:句法学是语言学的三大基石之一,从认知角度对句法结构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缺省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句法学的研究分析。本文试从缺省语义学视角分析PRO的特性,在控制理论的强制控制中,先行词的主语控制下的PRO就是缺省主语先行词的宾语控制下的PRO就是缺省宾语,在非强制控制下的PRO具有任意性,其缺省意义根据缺省语义学的三原则具有确定性。

关键词:缺省语义学;PRO;控制理论;缺省意义

缺省语义学(Default Semantics,简称 DS),也被称作默认语义学,是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学教授 Kasia Jaszczolt 于 2005 年在其专著《缺省语义学》中提出。国内语言学界对缺省语义学的了解不是很多,目前仍然处于对该理论进行介绍和应用的阶段。笔者试将缺省语义学与句法学相结合,从认知缺省角度分析句法结构中的空语类PRO的特征。

一、空语类

乔姆斯基(1981)提出了空语类(empty category)的概念。空语类主要是指存在于人类语言的深层结构但在表层结构没有语音表现的一类名词性短语。空语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位生成,是代词性成分,包括空主语PRO和pro;另一类是移位生成。按照用[+/-照应性]和[+/-指代性]的两组特征定义的约束理论,具有[+照应性]特征的名词短语在管辖范围内必须受到约束,具有[+指代性]特征的名词短语在管辖范围内不得受到约束,指称语既没有[+照应性]的特征,也没有[+指代性]的特征,自然不受约束。具有[+指代性]和[+照应性]特征的名词性短语在管辖范围内既不受约束又要受约束,为了不违反格检验式,该名词不得不隐性,这就是隐性的名词成分-PRO,并只能出现在不受管辖的位置。所以乔姆斯基(1981)据此提出了控制理论概念。本文只分析空语类中的PRO。

二、控制理论

1981年,乔姆斯基发表了《管辖与约束讲稿》一书,提出了句法研究的主要理论——管辖与约束理论(简称约束论)。控制理论则是约束论里面的七大子理论之一。句法层面,句子成分有显性成分和隐性成分。显性成分就是在句中有形的:它们在句中都有声音内容。听不见也摸不着的则是隐性成分。控制理论则是对隐性成分的研究。也就是说控制理论主要是用来解释说明生成语法中PRO在句中的分布,即在什么位置上面可以出现,需要什么条件可以出现,以及如何解释此类现象。(桂诗春,王初明:2002)

三、缺省语义学

Bach(Bach,1984:37-58)较早地提出了缺省推理的概念,但他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Jaszczolt 于2005 年在各派观点的基础上试图将意义合并至一个层面,提出了缺省语义学。缺省语义学首先提出了三大原则:层次最简原则:除非必要,意义层次不会增加。意向程度原則:意图有强弱之分。主要意向原则:交际中意图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说者话语中的指称(ibid:12,51,52)。

在缺省语义模式中,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存在两大缺省,即认知缺省和社会—文化缺省。认知缺省与人类心理状态的意图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交际中交际双方存在表达若干意义的意图,而意图是有程度性的,这些意图按照程度强弱可分为最强烈意图、较强烈意图、较弱意图及最弱意图等,其中最强烈的意图形成认知缺省,认知缺省形成缺省语义。由于认知科学中认知具有无意识性,因此,认知缺省也是无意识的、自发的,是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先天性机制(束定芳:2008)。

四、PRO与缺省意义

PRO是空语类中的重要的一类,是一个纯句法上的主语,具有不受管辖的性质,只在句中无格的位置出现。英语中的PRO主要有两类,任意控制与非任意控制,其中,非任意控制包括强制控制和非强制控制。强制控制又包括主语控制和宾语控制。

(1)John hasnt decided[whether[IP ec to study Mandarin].

例(1)中的不定式的动词是study是个二位谓词,需要两个题元角色分派。显性名词短语Mandarin承担study的内题元角色,但无其它名词短语承担其外题元角色;但句子合乎语法,并没有违反“题元准则”。说明是空主语承担了动词study外题元角色。to 前面的空主语PRO必须以John 为先行词,受到John的强制控制,即to前面的空主语就是John,既承担语义的角色,也扮演着重要的句法功能的隐性成分,即:IP中的确省主语。缺省意义和交际意向的强度有关。根据经济原则,为了使交际省力又省时的成功进行,人们都会选择自己意向程度最强,指向性最明显的意义。John就成为了to 的突显的,无标记的缺省主语。例(1)的意思就是约翰还没有决定是否学习普通话,学习普通话的人不是除了约翰以外的人。

(2)John persuaded Mary[PRO to go by herself].

to后面构成的IP里面缺少一个主语,根据格理论原则,不定式to 是无受格能力,然而此处的动词persuaded 的宾格授予了Mary,所以这个名词性短语是没有格的,因此它不能以显性的形式出现,属于隐性成分。反身代词的照应语受到前面的名词的统制,to 后面的IP里面的herself确定了to前面是的隐性名词是Mary而不是John,这种先行词受主语的宾语控制的就是宾语控制。例(2)的意思是约翰说服玛丽自己去,该过程不需要额外的信息补充或者额外的努力就可以的到,这种意义是突显的、无标记的缺省意义。符合缺省语义学的三大原则,话语表达中凸显的最强烈意图便是语言使用者意欲表达的内容,人类心理状态的意图有关,也就是认知缺省。

五、总结

通过对控制理论中的PRO的强制控制-控制主语和控制宾语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句中的非时态位置的隐性成分PRO,也就是缺省语义学中的缺省主语和缺省宾语。这与人类的认知思维模式相符合。语言表达的越简练越容易达到交流的成功。对于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方面的研究也非常的少,所以从缺省这个角度切入,非常符合PRO的特性,隐性即缺省PRO除了强制控制也有非强制控制,非强制控制下的PRO的任意性,更能体现出缺省意义的特性--层次最简性和意图最强性。句法学中的PRO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间接的证明了缺省意义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Bach, E.‘Default reasoning: Jumping to conclusion and knowing when to think twice[J].Pacif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1984 (65).

[2]Chomsky N.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M].Dordrecht: Foris,1981.

[3]Jaszczolt, K.M.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Meaning in Language and Discourse[M].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4]桂诗春,王初明.当代句法学导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2008: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