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方法初探

2019-07-15李萍

北方文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方法

李萍

摘要:因年龄、教育程度及生活阅历等因素影响,高中生在学习《外国小说欣赏》课程时存在一定困难。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选修课课程宗旨及教材编者的意图,在总结研究教学实例基础上,从聚焦单元话题、运用任务驱动、设置情境体验、引入比较资源四个方面,提出并探讨了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方法

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高中语文课程中开设了《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外国小说欣赏有利于学生汲取外国优秀文化精髓,丰富文化知识底蕴,提高个体综合素养。但由于受到生理年龄、教育程度、生活阅历、认知能力及心理成熟程度等方面综合限制,高中学生对理解认知外国小说文学流派、作家写作技巧及其中蕴含的丰富外国文化等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定位为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即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形成良好文化心态,同时学习鉴赏小说基本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基于《外国小说欣赏》的课程定位,外国小说欣赏课程教学应以整合建构小说知识和欣赏能力、拓展文本应用为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实际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多样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聚焦单元话题法

《外国小说欣赏》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传统语文教材编排方式,依据小说元素来设定单元话题,并进行相关话题的选文编排。编者独具匠心的八个“话题”知识构成了外国小说的基本认知体系,贯串文本教学始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培养外国小说鉴赏能力的切入点,通往外国小说鉴赏王国的八条通道。

每篇小说教学目标的确定都要依据相应话题。如第七单元的主题是“情感”,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就应围绕“情感”设计展开。在《山羊兹拉特》一课中,可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鉴赏小说中山羊兹拉特与阿隆一家之间的情感,品味情感魅力。教学内容则紧紧围绕“情感”这一单元话题,引导学生从“人”和“羊”的不同角度去品味山羊兹拉特内心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细腻含蓄的情感处理方式。在历经“生离死别”和“失而复得”这种悲喜交加式的情感淘漉后,山羊兹拉特与阿隆一家的情感极度升华,超越了简单的动物与人类两种截然不同生命的界限,最终由被动命运的承受者变成了平等生命的拥有者,成为阿隆家庭中的一员。

一節课要容纳一篇外国小说,但学生阅读接受能力有限,因此选准研究角度很重要,切忌“面面俱到”。教学内容要聚焦单元话题,以其作为单元文本欣赏突破口,围绕话题集中认知解决一个重点问题。教学内容要呈现“话题”与“文本”的关联互动关系,既要重点突出“话题”的主旨内容,又要充分解读“文本”的内涵外延。从“话题”高度去欣赏“文本”独特之处,会有事半功倍的亲身体验,依据“文本”内容去领悟“话题”精髓之妙,会有豁然开朗的境界升华。如从“叙述”的主题角度去探究《桥边的老人》中人性的光辉,从“人物”的主题去引导学生在《娜塔莎》教学活动中,“贴着人物读”,读出“原型人物”的魅力;“贴着人物写”,写出“原型人物”的特点。

二、运用任务驱动法

外国文学作品阅读鉴赏中,学生静态思维活动较多。充分运用任务驱动策略,让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通过意境构建和文本情景再现,让学生在仿生情境中自主学习,体味文本。设计以问题解决、任务完成为主线的多维互动教学活动,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内化小说阅读知识,在合作交流中提升语言运用水平。

如在教授《娜塔莎》一课时,可以设置学以致用环节,要求学生尝试运用“贴着人物写”的手法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如结合《娜塔莎》第二部分,贴着娜塔莎激动渴望的心情和执着单纯的性格特点,写一段安德来邀请娜塔莎跳舞时娜塔莎的内心独白,或贴着黛玉谨慎小心的心理和寄人篱下的身世,写一段《林黛玉进贾府》中宝黛初见时黛玉的内心独白。又如《炮兽》一文描写的场景震撼人心,很适合拍成能直观呈现场景的微视频宣传片。课堂上可以将同学分组,结合课文内容场景将《炮兽》改写为一段微视频脚本,并朗读展示。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和场景的理解,相互评价,形成班级统一的微视频版本。通过完成这样的制作任务,学生不但是教材使用者,还成为教学文本研究者、课堂活动组织者和任务活动受益者。

任务驱动策略的运用,使教学活动围绕特定学习任务来进行。教师对外国小说内容理解要力求精准到位,并科学设计、合理布置教学学习任务。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重点突出,章法有序。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内容迁移,引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使学习思考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

三、设置情境体验法

小说是作者创造的、既来源于生活又游离于现实的“心灵世界”,小说阅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无法直接感知的世界。《外国小说欣赏》的题材内容与中国学生的日常经历迥然不同。有的小说呈现异域风情,人文习俗和人物思维方式与学生迥异;有的小说是节选,学生缺乏对著作文本的整体认知理解;有的小说年代久远,因历史背景复杂而晦涩难懂。这些都是影响学生理解外国小说的不利因素。在讲授外国小说时,可以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下,可迅速将创设情境与储备知识、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迅速建立起与新知识链接,短时间接收最大量的新知识。

外国小说的阅读欣赏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学再创作活动。学生阅读外国小说的过程,是与小说文本及作者对话交流、思想碰撞和自我体味的过程。外国小说大多具有有待读者去填充和补足的“空白点”和“未定点”。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总结甚至创造这些“空白点”和“未定点”,让学生通过对阅读文本的鉴赏、思考、融汇和提炼,去填补这些“空白点”和“未定点”,形成对阅读文本的再创作,对作者思想的检验和挑战,成为真正的读者。

外国小说中的语言和情节有时如同诗歌一样,言有尽而意无穷,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身份和心理,深度理解文本思想。在《山羊兹拉特》一课中,阿隆和兹拉特被困在雪地里,阿隆一边捋着羊毛一边同山羊兹拉特说话,故事浓郁的情感直抵人心,但这种浓郁情感在山羊兹拉特身上仅一个“咩”字就表达得淋漓尽致。对此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人类语言写出山羊“咩”所要表达的情感,设想山羊在这个时候应该说怎样的话。学生在朗读文本时,体味到了山羊的傲娇、善解人意、友善和坚强,对“咩”字的含义也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内容:“这里有草,我有吃的,就有你吃的”“主人,你别担心,雪下得再大,我也会陪着你的,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去。”虽然“咩”是山羊兹拉特唯一的声音,但这却是人世间最入耳、最动听、最无暇、最耐人寻味的声音。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的对话是一次人与动物跨越心灵的对话,是心灵的呼唤与被呼唤,以此启发学生去体味作者简单笔触却蕴含丰富思想灵光的妙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学生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他们的创造意志。在《外国小说欣赏》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导入学生情感体验,发挥学生小说文本欣赏主体参与性,在中西思想文化融会贯通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抒展学生的人文情怀,也使课堂教学更具朝气与活力。

四、引入比较资源法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过程中,可将古今中外的小说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学生语文视野,这也是课程纲要基本要求。通过引入不同资源鉴赏文本进行深度阅读,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挖掘外国小说这座内涵丰富的“宝藏”,加深文本理解,提升阅读欣赏能力。如《山羊兹拉特》一课,可以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芥川龙之介的《橘子》、海明威的《美国太太的金丝雀》,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传达、处理情感的方式和技巧。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学生在“情感”话题上进行深入探讨体味,迁移了课上学习内容,丰富了文学作品鉴赏层次,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如《牲畜林》一课,可以要求学生延伸阅读《拉贝尔日记》《黑暗弥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希特勒名单》,让学生体会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运用艺术技巧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的“真实”,以回应学生对小说内容真实性的质疑。

在设计外国小说教学内容时,可以运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把不同篇目中关联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文章特点,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如阅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丹柯》时,可将丹柯与中国作家鲁迅《药》中的夏瑜进行比较。夏瑜与丹柯都为革命奉献了宝贵生命,都没有得到百姓和族人的理解,但不同的是,夏瑜属于现实主义悲剧英雄形象,而丹柯则是浪漫主义英雄形象。

外国小说欣赏虽是选修课,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寻未知、獲取新知、丰富认知、完善真知的有效路径。外国小说欣赏的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单元话题,以人为本交流、师生对话、生生互动方式,营造立体仿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汇古今、贯通中外,在文学鉴赏的海洋中漫溯自得,逐渐完成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英华.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J].现代阅读,2010(3).

[2]袁行霈.外国小说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张斌.比较《外国小说欣赏》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文科爱好者,2018(23).

[4]孙绍振.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09(8).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侧重欣赏实效,着眼音乐创造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