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野心家,还是个人奋斗者?

2019-07-15刘玉婷

北方文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于连红与黑形象

刘玉婷

摘要:《红与黑》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于连是《红与黑》中塑造最成功的形象。关于于连的形象,文学理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于连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平民阶层企图向上晋升的野心家,也有人认为于连是反对封建权贵、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于连的形象,揭示这一形象背后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于连;形象;红与黑

于连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人物,同时也是司汤达塑造的最满意的人物形象。关于于连的形象,文学理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于连是平民阶层竭力向上晋升的野心家、有人认为于连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的形象具有反封建贵族的深刻意义。如何深入理解于连这个人物形象,我想要从时代背景及人物背景、野心家、个人奋斗者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于连的人物形象。

一、时代及人物背景

《红与黑》的副标题是“一八三零年纪事”,司汤达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为背景,是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画,全面地展现了当时法国从小城到省城至京城贵族、教会、资产阶级和贫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1]于连属于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受过良好教育,但平民身份,很难在这个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一席之地。因此,他向往拿破仑时代,想要飞黄腾达必须要靠自己建功立业。

值得一提的是书名《红与黑》的含义,红代表革命、军工、和行伍生涯,黑则代表教士的黑袍、教会和教士的职业。其寓意是从前拿破仑的帝国时代,年轻人,尤其是并非贵族出身的年轻人,可以参加革命的军队,凭着勇敢和手中的武器建功立业,出人头地,“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但时移镜易,拿破仑失败,封建王朝复辟、贵族卷土重来,他们和教诲互相勾结,平民青年没有出路,只能以教师职业为晋身之阶。[2]因此,当波旁王朝复辟、于连“建功立业、飞黄腾达”的梦想破碎后,“红”这条行伍生涯的道路已经被封堵,等待他的只有“黑”这条路,进入修道院、穿上了黑色的教士黑袍,以期将来成为一名大主教。

于连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他既充满激情而又冷静,既要确立自主,又时时表现出屈从和依附。[3]于连出身平凡,他身体羸弱,不受父亲和父兄的喜爱,常常被父亲和父兄厉言相向,侮辱打骂,在家中毫无尊严可言。报复贵族对他的蔑视,一心要握着德·雷纳夫人的手、为了跻身上层社会,主动接近德·拉摩尔侯爵小姐。德·拉摩尔侯爵最终答应了于连和侯爵小姐的婚事,就在于连的梦想快要实现的时候,对于连恋恋不忘、饱含深情的德·雷纳夫人在忏悔师的教唆下,违心地写了一封告密信,这封告密信不仅断送了于连和侯爵小姐的婚姻,也使于连认清了贵族阶级的真实面目,勇敢坚定地走向死亡。

二、作为野心家的于连

前文提到,于连是一个充满矛盾色彩的形象,他既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自卑又虚伪、怯懦。笔者认为,作为野心家的于连,在其丰富的性格特征中又特别、主要体现了几种人格特质,即强烈的自尊心、虚伪和反抗精神。

于连强烈的自尊心来自于强烈的自卑,在成长的过程中,父兄对他的蔑视、侮辱使他的心理愈加灰暗。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平民身份限制了他,尽管于连有非常强的个人能力。作为平民的于连,他狂热地崇拜拿破仑,希冀自己能在拿破仑时代,通过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来实现自己对名誉的渴求。市长聘请于连当家庭教师,于连关心的不是父亲所艳羡的薪资,而是自己将同什么人一起吃饭。“我不当仆人”“畜生,谁说当仆人了?”“那我和什么人一起吃饭?”他心里想:“如果要降低身份,和仆人一起吃饭,则不如放弃这一切。”[4]强烈的自尊心让他关注的不是能有多少财富,而是自己的身份地位、名誉。当德·雷纳夫人打算背着丈夫给于连一些钱买衣服时,于连却说:“夫人,我人穷但志不短。”德·雷纳夫人对待于连真心实意,于连出于强烈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认为这样做就把他看得和仆人没有两样了,坚决拒绝了市长夫人的好意。当和市长夫人在一起时不小心碰到了夫人的手,夫人立刻把手抽回去,但于连认为自己既然碰到了这只手,便有责任不让对方把手抽回去,想到有责任要完成,如够完成不了便会闹笑话甚至会觉得低人一等,他满腔欢喜霎时烟消云散。他立刻想起必须维护自己的荣誉,下定决心当天晚上无论如何非使夫人同意把手让他握住不可。[5]

虚伪是于连作为野心家人格特质中非常显著的一部分,然而一个出身平民的青年,想要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让自己有立足之地、获得一定的地位,虚伪狡黠是生存的一种手段。于连不相信神学院所谓的信仰,他只相信、崇拜自己的偶像——拿破仑,然而,為了晋升,获得名誉和地位,他将自己的对拿破仑的崇拜、真实的理想深藏心底,表明面上装出一副神学的卫道者。他很清楚自己的前途要仰仗谢郎神甫,便刻意博得他的欢心,把一部拉丁文的新约圣经背的滚瓜烂熟,德·迈斯特先生写的那本《教皇论》也能倒背如流。其实他哪一本都不相信。[6]为了摆脱下等身份,跻身上流社会,所有的不择手段在虚伪的于连心目中都成了名正言顺的正当手段,一切的虚伪和罪恶都成了为实现理想而不得已而为之的借口。

三、作为个人奋斗者的于连

作为个人奋斗者的于连,从他的平民阶级身份出发,笔者认为在其丰富的性格特征中又突出体现了自卑、真诚和妥协这些特质。

于连的自卑心理一部分是因为出身平民阶级,在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于连有满腔的抱负、想竭力改变自己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即强烈的个人愿望和身份地位之间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是成长的阴影,从小遭受的打骂、侮辱使他的心理更加灰暗,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于连在爱情中也非常自卑,当然,爱情的追求也具有野心成分。

虚伪的于连也有真诚的一面,在瓦勒诺先生的家宴里,于连得意于自己用虚伪与卖弄才华而大出风头,但瓦勒诺对穷苦人的行为却引起了于连强烈的情绪反应,这正是于连内心真诚政治的挣扎与抗议的表现,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正直与来自头脑里的虚伪产生的冲突。

作为平民的于连,性格中既有反抗的一面,也有妥协的一面,这妥协的一面表现在一旦于连的愿望得到实现,他便变得安逸、满足;当他意识到无论他如何反抗,都不能改变贵族对他的仇视、都无法真正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时,他无力再反抗了。然而,从生命的视角来观照他的妥协,这是肉体对封建社会的妥协;然而,从精神的角度来看,最后的这次妥协是他精神上的最有力、最响彻的一次反抗。

《红与黑》中的于连是世界名著长廊中的经典形象,于连的性格具有多重内涵,其形象因此也格外地受评论家及读者的喜爱。于连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他既是一个野心家、又是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代表。因此,全面的看待于连的形象,不仅要结合时代背景、更要结合于连自身性格的矛盾性。

参考文献:

[1]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1.

[2]司汤达.张冠尧译.红与黑[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3.

[3]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3.

[4]司汤达.张冠尧译.红与黑[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24.

[5]司汤达.张冠尧译.红与黑[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56.

[6]司汤达.张冠尧译.红与黑[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25.

猜你喜欢

于连红与黑形象
德·雷纳尔夫人的性格分析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