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舒婷诗歌意象的艺术特征

2019-07-15王凤月吕祎雯

北方文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舒婷意象诗歌

王凤月 吕祎雯

摘要:舒婷是新诗潮历史上的重要诗人,她的诗歌创作有效接续了新诗的浪漫主义传统和新时期之初的现代主义倾向,诗歌意象具有象征性、女性倾向和古典意象的现代性等鲜明特点,象征性使得她的诗作保持了一种深度模式,又通过意象的女性倾向呈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同时在解读传统诗歌的古典意象过程中,呈现出自由平等的现代意味。

关键词:舒婷;诗歌;意象;特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诗坛在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下,出现了具有崭新美学特点的一代诗歌——朦胧诗。朦胧诗以意蕴深厚的意象组合抒发主体的内在情感,从自我心灵出发,推动当代诗歌打破自我封闭的场面,与人类文化积累建立联系和对话。在这样的创作潮流中,舒婷诗作中的意象具有鮮明的风格化倾向,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让中国诗歌在时代的变化中拥有了自己的特点,用巧夺天工的意象符号,将文化底蕴与时代生活的融合,以女性化的温情明朗入诗,实现了意象艺术的突破,彰显了鲜明的个人化特征。

一、潜流下的沉思与婉约:意象的象征性

舒婷的诗歌以真挚清新的风格博得欢迎,同时又有着舒婷对于诗歌思想性的精心打造,无论是“会唱歌的鸢尾花”、还是开着红硕花朵的“木棉”、亦或者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含着丰富的意味。

在《会唱歌的鸢尾花》中,舒婷用通篇的“鸢尾花”意象表达出了作为一个普通人需要温情呵护的生活向往和与时代共鸣而承担起“历史责任”的矛盾心情,并将这个矛盾的不断发展全程表述。“鸢尾花”意象在舒婷的诗歌中张力巨大,在前几部分中,她用鸢尾花构筑起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叮当响的月光”、雪地上的大森林、古老的斜塔和那一棵心愿单上的圣诞树,“鸢尾花”像是恋爱之中那个被宠爱的女孩子,唱着欢快的歌儿在奔跑,一切来得清新和谐。但舒婷又从来不肯让她笔下的意象如此轻易的落入读者意料之中,后半部分的画风变得雄浑,“鸢尾花”的血管里响起了猩红的节拍,在时代的呼唤中,温柔乡中的“鸢尾花”开启了背负历史责任感的沉重之旅,曾经温婉明媚的鸢尾花“走过钢尺交错的市街”,“走向广场”,感受生活的铸造。以鸢尾花的成长,表达了民族的历史进程,以及个人历史责任感的淋漓抒发,唱着歌的鸢尾花意象呈现出的如磐石般的坚韧,是个人理想在大时代中最好的权衡,是女性面对理想时的铿锵力量。

舒婷诗歌中大量象征性意象的深入浅出,构建出思维的城堡。想表达女性的理想实现历程,就用唱着歌的鸢尾花从童话里的梦境诉说到星辰下翻滚的海浪;想追求高尚完美的爱情,就让自信的木棉和心爱的橡树扎根在一片土地,同甘共苦、冷暖相依;想表达对祖国和时代的赤子之心,将“花朵”、“灯”、“阳光”、“星月”放在强调与突出的位置,同时不失风度地用“老牛车”、“纤绳”、“驳船”将那些过往记录。她的诗歌意象背后是她良苦用心的构建,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融入自己的独立思考,把感受诉诸读者。这些精致的意象组成诗歌呈现出舒婷诗歌的婉转、迂回、隐约的风格,在诠释现代主义诗歌特色的同时,也成就了个人风格的特色化。

二、温情中隐忍和深沉:意象的女性倾向

舒婷的诗作中时刻呈现着对人性的赞许和肯定,体现出80年代新启蒙思潮当中对人的价值尊严的尊重和诉求,同时她诗歌的人性主题中有着对女性非常明显的关注。不同于女诗人自古便有的柔情温婉、患得患失特点,不同于女性化特征意象习以为常的阴柔和细致。舒婷诗歌中始终呼唤着女性追求,以女性视角诠释时代的暮鼓晨钟,不仅表现女性的温情和敏感,还有站在时代和历史维度上的隐忍和深沉,呈现女性的处境和体验,表达一份对女性的性别期待。

在《致橡树》中,她选取的“橡树”、“木棉”两个意象,长期以来饱受女性读者的青睐,因为在诗歌史上,长期的封建观念,女性的爱情被压抑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从来没有哪两个意象能够如此强烈又贴切地体现出女性立场与女性价值,表达如此平等、独立的爱情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1)在“木棉”意象中,舒婷表现出自己的新时代女性观:女性与男性应该站在共同的高度,还有她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同时,她还以“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进行不厌其烦的反衬,为每一个意象展开条理有致的论证,以针砭种种她所不满的爱情,“凌霄花”的生长要通过攀援棚架,于是以此否定为提高自己身份地位而攀权附贵的不纯洁爱情;“鸟儿”为绿荫的遮阳挡雨而迷失自我,终日以单调的鸣叫声卑微地维持感情,于是以此来否定功利性的不健康爱情,还有“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一系列意象符号,展示出过去和当下女性在情感方面的种种不良状况和不平等的境遇,为新时期女性发出平等爱情的呼唤。

在诗歌《惠安女子》中,舒婷将传统的女性写成一首悲悯的歌,“成为风景,成为传奇,”(2)却没有人看到裸足踩过的那些碱滩和礁石,她选取了全新的意象,让自由和解放不再是琥珀色眼睛中的野火,而是“在爱人肩上痛哭”的真实情感表达,是“相互致意”的真诚和独立。以温情的目光观照女性的生命体验并通过女性本能诉求呈现女性性别主体的价值和存在。

三、古今合一:古典意象的现代性

舒婷诗歌中的意象有效衔接了古典诗歌传统和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现代主义的诗歌技巧探索,在携带中国古典的审美意味的同时又倾注了大量的现代内涵,传递出现代人格的思考和人道主义诉求的现代性。

在传统文化古典诗歌语境下,“花朵”意象承载着中国古典文化的审美内涵,功成名就时的“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祸乱交兴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凋零,“花朵”作为外部形象与诗歌情愫结合为天人合一的意境。舒婷在诗歌中突出花朵艳丽的颜色,美好的姿态,赞美、感叹这份婀娜多姿,“鸢尾花”可以唱着歌儿做梦,构筑一个自我的童话世界,可以“走向广场”,具有明显的人格化特点,追求平等自由动态生活,身心愉悦的与人交流。

舒婷诗歌中的古典意象,满赋耳目一新的新时代气息。“尽管舒婷的诗流露出古典的气息,但她毕竟是受现代文化影响的现代人,她那些蕴含古典韵味的新诗在本质上还是现代的,而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也具有现代意味。”(3)她在选取古典意象时,时刻从个体本位出发表达自我情感,她追求平等爱情、人性自由、自我解放。感伤爱情时,她会想到“悬崖上展览千年”的贞女,更渴望“在爱人肩头哭一晚”的自然情愫;她记得季节为落叶和新芽打下年轮的戳记,是古老的诗人留下的时光流逝的感叹,构建的是永恒主题:“为向天空自由伸展/我们绝不离开大地。”杰姆逊曾提出:“在思想上,现代性所标榜的是个体的建立,是一种理性,是对前途的乐观。”舒婷诗歌中的“月夜”、“秋风”,无不传达个人独立和理想主义,充满理性思考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舒婷在诗歌中非常自然地衔接了对古典诗歌中深刻的记忆,又在新时期呈现出历史转型语境下的人们的内心诉求,在古典的意象中构筑新思考,又以理性赋予其现代内容,展示一个崭新的充满爱与和平的世界,呈现出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特殊意义。在启蒙思潮下凭借这样的古典和现代交融的特征博得读者的关注和好感。

钱钟书先生曾提出:“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变象易言,是别一诗甚且非诗也。”舒婷的诗歌意象深刻的思想性;以女性倾向的观照带给人们心灵的有效慰藉;在古典意象中抒发现代人的情绪,在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之间的完美对接,形成她诗歌意象内涵丰富的艺术特色,丰富了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诗歌的抒情表达。

注释:

舒婷.舒婷诗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6页

舒婷.舒婷诗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8页

孔丹丹.论舒婷诗歌的古典意象.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8卷/第1期)

参考文献:

[1]舒婷.舒婷诗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4.6.

[2]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3]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8.

[4]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

猜你喜欢

舒婷意象诗歌
舒婷《致橡树》(节选)
诗歌岛·八面来风
舒婷的鼓浪屿
诗人舒婷的爱情故事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