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驻地设计师项目之我见

2019-07-15李盛弘

设计 2019年12期
关键词:手柄印章设计师

李盛弘

一、慢跑观察日记——设计意识:探究物件与行为的本质

在这次三个月的设计师驻地(Designer in Residence)项目中,我的其中一个设计成果是整理一本相片日记的小书《设计意识:探究物件与行为的本质》(Design Consciousness:Small Things with Big Heart)。一周中的三天,每天上午七点我都会沿著普福尔茨海姆(Pfo rzheim)的河畔公园慢跑约一个小时。一开始我视这项晨间运动为单纯的健身方式,和我在上海的生活习惯无异,纯粹是单纯的健康运动,只带着无线耳机、iPhone、运动型太阳眼镜与钥匙就出门慢跑了。

慢慢地我意识到在新居住的城市慢跑,很难没有新的发现。还好我随身携带手机记录,用相片捕捉每次慢跑的新发现。每次我都选择不同的路径慢跑,或沿着河边的自然生态小径、或经过城市马路街道、又或穿过人来人往的商店街、大学校园以及观光景点等。每次都有不同的新发现,慢跑让我对城市的观察更加细微与生动。

这张相片是拍摄于城市广场上的儿童游乐场。照片中有一个开放式的红色书架,我时常可以看到社区老人和年轻人在这边伫留看书、捐书与选书。我询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这是一个社区分享的公共书架,当地居民可以分享书籍,也可以拿走你所需要的书籍。这不就是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ics)最好的在地化例子吗?

分享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某天我慢跑到一半,却在街道旁的垃圾桶前停了下来。我问自己,“为何垃圾桶要上锁?垃圾应该不太值钱,若是垃圾桶加上锁,反而增加丢弃垃圾的困难度,违反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准则。”自己呆想了十多分钟后,也想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后来我问同事才知道,原来德国对于垃圾的量和所收的税是成比例的,所以居民为了要确保他人不把垃圾丢入自家的垃圾桶造成额外的费用而加上了锁。

这些细微且不同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对身为东方设计师的我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的。我希望能从大部分人习以为常的日常事务中抽丝剥茧,找出一些创新的可能性。而这本相片日记《设计意识:探究物件與行为的本质》记录了三个月来我在德国的所见所闻,书中的每张相片都运用了三个简单的框架来分析,即相片的内容(Context)、思考的问题(Conside ration)和灵感启发(Concept)。身为一位创意工作者,我们应该期许自己不能只看到事件的表象。看到表象只是第一个层次的“看见(To See)”,我们只看到光线反射下的形体;第二个层次是“看懂(Tounderstand)”,在这个层次,我们会了解到一件事情与一件物品背后所发生的故事,我们要看到形体的外部与内在;最终一个层次是“看透(ToSee Th rough)”,“看透”意味着我们不只了解形体外部与内在,还要产生自己对一件事情或是一件物品独到的观点与深刻的见解。这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说自己了解一件事情或是一件物品。

二、从3D打印到传统产业——与百年印章老店的一周设计冲刺

这次在普福尔茨海姆(Pforzheim)参加的为期三个月的设计师驻地项目(Designer in Residence),使我能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与当地居民、社群和大学进行互动。其中一个小故事就是与这间百年印章店Weeber的一个短期设计合作。刚刚抵达这个城市不久后的一天,我和另外两位设计师在市中心走走逛逛时,一下就被这家店的橱窗摆设给吸引了。这间从1912年开业并经营了一个世纪的印章店,最初只制作传统的金属印章与木头印章,随着时代变迁,也慢慢开始设计制作大型装置,如海报幕布、招牌指示灯、企业与商业用途的公司印章或是定制个人印章等。

这次和我接洽的是第四代接班人Sebastian Hermann先生,他毕业于普福尔茨海姆大学的市场管理科系,我们两人相见甚欢。我看他巧妙地整理印章,并和我讨论印章上的图案设计,就好奇地问他为何不选择读当地有名的珠宝或设计相关科系,他回答说因为他觉得设计已经存在于他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以他想要试试其他的领域。

这次和Sebastian Hermann先生合作,我想利用一周的时间,运用3D打印机做为主要工具,改良现有印章手柄的设计。Sebastian主要负责印章上的图案设计,使其能根据我的印章握把设计而调整。在观察讨论时我发现,现有的印章手柄设计让使用者较难把印章与纸面平行对齐,导致很难准确对准并将印章盖上。如果将印章手柄的造型设计视为可以帮助使用者对齐的辅助工具,除了可以保持印章手柄的美观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功能性。

于是我快速打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印章手柄。第一种设计是将印章手柄的四边倒角,让使用者无论从哪一边都可以弹性地去对齐纸张;第二种设计是考虑到印章毕竟还是有方向性的,所以只将印章手柄的其中一边倒角,确保使用者能正确地在对的方向盖上印章;第三种类型的印章手柄设计是想要尝试全新的一种操作行为,水滴状的中空造型让使用者用食指做为主要施力点。中空的造型不只是节省印章材料,也可以成为桌上的一种雕塑。

这三种类型的设计概念是在一周内完成的。时间虽然非常紧迫但是却能尝试用不同观点去体验与设计印章手柄,我也和sebastianHermann先生说明这只是现阶段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下得出得三种设计结果,不一定是最好或是最佳的解决方式。我觉得整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方法能和当地人一同合作,并在不同文化与背景中交流。我更享受的是运用现代的设计方法和3D技术与传统产业店家的制作方式和思维产生碰撞,对于未来的印章设计启发出更多想像空间与可能性。

三、产品瑕疵反而是一件好事情——慕尼黑与FREITAG门店的相遇

和家人一同在慕尼黑旅游,意外地遇到瑞士品牌FREITAG的店面。也正好我自己的FREITA侧肩电脑包拉链有些问题,我便顺道询问一下维修的问题。我和店员解释了我在德国停留时间只剩下一个月了,并询问把包送到瑞士维修时间上是否来得及。他们态度很好,仔细地将侧肩电脑包彻底检查并评估了损坏状况,而后更用急件帮我派送处理,使我可以在六月底离开德国前收到修好的包。当他们将我的侧肩背包收走时候,同时也给了我一个一样型号的替代侧肩电脑包,方便我在等待维修的时候仍可以有包使用。如此体贴的服务让我回想起去年,我在阿姆斯特丹也是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依然记得FREITAG店长的名字claudia,她也是细心地询问我,并且帮我规划寄回时间与收件地点。

我想这一切并不是巧合或是我运气好连续遇到两个服务周到且热心的FREITAG店长,而是这个品牌对于服务有一定的高要求。这不是我第一次维修这个背包,我相信这款侧肩电脑包的确是一件有瑕疵的产品,特别在拉链的设计部分。但是身为使用者,我反而是感谢因为产品上的小瑕疵,让我有机会体验一个到位的服务,让我更深入地认识这个品牌。

有一个朋友跟我提到一个和FREITAG相关的小故事。去年FREITAG品牌的两个创办人兄弟来上海,参加在上海店面的开幕仪式。他们出机场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骑自行车从机场前往FREITAG店面?”这直观地反映了这个品牌一直提倡的回收环保精神绝非市场口号,更是创办^一直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日常。

FREITAG品牌从使用卡车回收的布料制作各种功能性的包开始创业,目前已经拓展至服装领域。我从店内拿回了他们近期的报纸宣传物“On The Road to F-abric”。仔细阅读后,我非常佩服他们把新的服装材料与制作方式用清晰而生动的说故事方式告知消费者。和传统的服装制作相比,FREITAG服饰可以节省更多的碳足迹、劳力与材料成本。一个品牌精神往往体现在这些细节中,环环相扣不可轻忽。

两周后的六月中,我拿到了修好拉链的侧肩电脑包,通过这整个维修的过程,让我多认识了几个FREITAG的共同爱好者,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个“表里一致”的好品牌。

四、车厢内的设计灵感——从五感(Flve Sense)体验到无感(lntegrated Sense)体验

从法兰克福前往荷兰Cube Museum的路上,在荷兰境内我坐上一种arriva类型的列车。上车后我把行李放好坐定,环顾四周并没有感到这类型的火车和其他列车有不同之处。宽敞的内部空间、大片的开窗、舒适的座椅、可折叠式的小桌和其他德国火车有着相似的设计。

但仔细观察后,车内的设计细节仍然吸引了我。细节之一是座椅背套上绣着让座于年长者、孕妇或是行动不便者的图示。一般在车上我们会看到在椅子旁边写着“博爱座”、“老弱病残孕专座”等字样或是放上斗大的图案,生怕有人会不知道这是为特殊人群设置的专座。但这列车上的设计在不影响整体车厢内部美感的前提下,又兼顾了指示性。当时我坐在斜对面的座位上,第一次视线扫过座椅时并没有发现这个图示。第二次才看到这个非常细微的设计巧思。毕竟给予行动不便的人让座本身是一种人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不应该是因为座位上方有醒目到令人尴尬的标识才做出让座的举动。

另外一个细节是列车上的垃圾桶。在找不到任何文字与图案在垃圾桶上,非常简洁的两个几何形入口对应着应该放置的垃圾种类,便于乘客直觉性抛弃垃圾,又不失美感。

随着我在德国搭乘火车次数的增多,便不免注意到大多数的德国火车上靠近车门的扶手位置,其实并不是在对齐车门的正中间,而是在靠近楼梯的一面留下比较宽的空间。我很喜欢这个设计细节,它促使我们反思,“为什么扶手要对齐车门正中间呢?”扶手的位置应该对应的是“人的需求”。设计师用一根不锈钢扶手将车门动线划分为二:上车方向与下车方向。扶手一侧所留出的宽度也足够让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可以扶着把手上下车。

和上述三个较为隐性的设计例子不同,下图是车厢外非常明显的指示性标识设计。在透明的车门上用白色粗线条勾画出自行车和轮椅的图形,即使在月台远处也能一目了然地告知乘客此节车厢是给乘坐轮椅者或是骑行自行车乘客使用的。充分利用了视觉上的冲击与反差传达产品的功能性。

这个车门边上控制车门和灯光的按钮的设计也非常清楚,钥匙转到不同的角度会对应到不同的功能。前提是我们需要先知道上面数字代表的意思,就可知道该如何正确的操作。

我想大部分的设计师都知道设计需要充分应用人们的五感(FiveSense),包含: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体感,能够增强用户体验接触点(touch point)的效果。这是非常好的设计开始。在这里我想提一个设计概念——无感(Integrated Sense)体验。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想法,这里的“无”指的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意思。设计师希望在使用者还未察觉出不同的情况下,即将设计的巧思无缝融入到现有的产品与服务中。大部分设计师在求新、求异的竞争市场环境中,希望能够脱颖而出。但是这和“无感体验”的设计宗旨并无冲突,“无感体验”是在追求一种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下的整合,造型与设计仍有发挥的空间,但是整体应该是平易近人的感受。

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下,五感体验和“无感体验”是需要兼容并存的。上述提到车门外的视觉设计与车门边上的按钮设计都是属于需要强调功能属性为主的体验,因此着重在使用者视觉上的影响。反观车内的座椅、垃圾桶与扶手的设计,则更关注在整合性的无感体验上,在不会危害使用者的情况下,能让乘客轻松地了解信息、使用设备。

五、博物馆导览员也是服务体验设计师——从成就感(achievement)到使命感(fulfillment)

前阵子荣幸受邀前往位于荷兰的Cube Design Museum分享工业革命4.0相关议题,也顺道看我的其中一项设计作品。一下火车我将轻便的行李寄存后,就直奔博物馆看展。博物馆由于已接近五点闭馆时间,没有太多的人在逛,馆内一位身着黑色衣服的女士走向我并询问我是否需要导览,虽然我可以选择静静A看展,但是我很开心能有人自愿为我导览讲解。她就是Marina sjoer女士。

在Ma rina sjoer女士的详细解说下我才知道,此次在cube DesignMusuem举办的NATURE-collabo rations in Design展覽中是不放置任何解说文字的,参访民众可以选择阅读设计精美的导览手册或是运用手机语音方式导览。无解说文字的设计除了保持展场干净与视觉上一致性的美感外,主要目的是要让观众能专注于体验设计作品,和作品有更多的互动与参与感。透过导览介绍也发现,展场内每一个区块的不同材质的地毯,纸浆、碎石、木头等在展览结束后都不会被丢弃而是会被回收使用。这些细心的展场设计正是在呼应此次谈论自然与永续的主题。

Marina sjoer女士连着两天带着我导览参观、帮我与作品合影、带我走访博物馆其他有趣的地方,例如:360度向下投影式的影厅。她也热心跟我说明她设计导览路线的原因,其中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二楼展厅有一个半开放式的展览空间,里面播放着已经绝种的犀牛的影片,无论参访者在哪一个位置,都能听到影片的声音。她为了消除这个不大不小的背景声音,会先带参访者到这个定点前试问大家猜T这个声音是哪一种动物。当大家热烈讨论起来时,她再慢慢移步进影片播放空间,让大家知道这是已经绝种的白犀牛的声音。当参访者再从影片播放空间出来的时候,人们会发现这个声音自动从脑中消除了,不是因为实际关掉了影片的声音,而是因为参访者脑中对于这个背景声音因为脑中的理解而在心中自动消除了。

这个小故事给我一些启发,Marina sjoer对于工作上的态度和热诚是毋庸置疑的,而更让我敬佩的是她不仅仅是一位专业的博物馆导览员,更胜任了一名称职的服务体验设计师。导览的每个细节她都会注意到,如上述帮助消除掉可能会困扰参访者的影片声音。她也和我分享了展览作品上没有文字的另一个好处,便是作为导览员的她可以自由发挥去塑造她想要给予参访者的观展体验。她并不想给予参访者关于每件作品的直接答案或是提供单一的一种观看方式,她想要抛出一些关于作品与创作者相关的开放性问题,让人们有机会思考和讨论。

和Marina sjoer女士讨论越多,越发现原来她不只是参与了导览的部分。NATURE-collaborations in Design这个展筹备了二年半的时间,她从一开始的筹备会议就加入了团队,了解展览空间内的每一个故事,与策展人进行充分讨论,阅读每一位设计师的作品。我越发觉得博物馆导览员这一份工作的专业性与所代表的崇高价值。在导览的最后,我不禁想要帮她拍一张与展览海报的合照做为纪念,因为这张相片会提醒我,对于在工作上的自我要求与表现出的态度,每个人皆有各自的追求。有人视其为一项养家糊口的任务,有人视其为一份可以带来成就感的责任,有人视其为一个能展现个人使命感的平台。

猜你喜欢

手柄印章设计师
九连环玩法大解密
我是小小设计师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创意设计师
微软发布两款全新Xbox One手柄
印章
土豆印章
大象的印章
为什么厨具的手柄不是金属的?
银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