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当代转型的探讨
2019-07-15骆丽萍
摘要:语文作为技工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技工学校的教学课程内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大多数技工学校,非专业课程的语文课程往往放在学校课程结构的边缘,语文教师已成为技工学校教学团队边缘的弱势群体。 在新时代,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队伍应该如何实施当代转型,以便运送大量具有高度运营能力和高综合素质的技术工人呢? 这对于技工学校教育工作者而言,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技工学校在新的形势下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本文从技工学校语文教师队伍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新形势下实现当代转型的三大路径,为技工学校语文教师队伍的当代转型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技工学校 语文教师 当代转型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重点学科的语文教学课程,该学科的知识内容在中国积累了深厚的文化成果,也是人才素质发展的基础资源。语文课程是技术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技校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素质,也为其学习其他课程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大多数技工学校中,存在诸如学习质量低、学习效率低甚至排斥学习中文的学生。教授语文的教师因此成为“第一责任人”,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新时期下,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该如何实现当代转型,从而为企业输送大批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工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队伍不容忽视,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一、技工学校汉语教师的现状与问题
笔者在技工学校担任语文老师期间,不断反观自身与同行的现状和处境,总结出目前技工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一)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缺乏积极的心理状态
技校的语文教师心理特征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缺乏安全感。近年来,由于学生生源的自然减少,很多技工学校招生面临危机,这大大降低了“边缘化”课程中语文教师的“安全”。其次是缺乏归属感。不同于高中的语文教学,在技工学校里,语文课程是属于“非专业”和“非技术”课程,中国教师处于技术学校教师队伍的“边缘”位置。第三,幸福感不断下降。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升学压力小,但同时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也少的;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没有科研的压力,但同时他们也没有学术的骄傲。
以上三种心理状态导致技工学校语文教师没有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安,经常抱怨,并认为在技工学校里讲授语文是他们无助的选择。职业倦怠、发展瓶颈、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使得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们心灰意冷,缺乏教学热情和成就事业的信心。
(二)技工学校语文教师队伍缺乏稳定
长期的“边缘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技术学校语文教师的不稳定,思想的不稳定性将首当其冲。思想的不稳定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技工学校语文教师队伍的流失。技术学校的语文教师找不到价值感,学校对语文科目和语文教师的培训不够重视。这些现状使得绝大部分技工学校语文教师大学毕业后,其学历、教育理论和知识结构方面都处于“原始状态”。语文教师们知识结构的更新停滞,造成晋升机会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机会也消失了。职业前景的不明朗使得这支队伍面临师资流失的挑战。语文教师们要不干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不求突破,要不时时寻找出路而不甘于在本职工作岗位钻研和奉献。这两种现象对技工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技工学校汉语课程学科建设缺乏动力和创造力
语文课程对现代化的技术工人的培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语文课堂中传授知识的模式仍然主要遵循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技工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语文教学的模式和效率令人担忧。与学校其他科目相比,技术学校的语言学科在课程建设方面相当滞后。技工学校汉语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如下:
1.缺乏课程培训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技工学校不同的专业的语文课程,其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有哪些特点,这让不少语文教师深感迷茫。由于缺乏对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直接导致了汉语课堂教學的困难,使得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僵化,缺乏吸引力;在教学语言的组织中单调,缺乏活力;在课堂教学组织上缺乏艺术魅力。没有吸引力,也没有办法谈效率。最后,语文课堂呈现出学生们昏昏欲睡,老师身心疲惫徒劳无功的局面。
2.语文教学方法单一
技校的语言教学模式跟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几乎没有区别,手段单一,方法陈旧。
首先,课堂容量小,学生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和信息量有限,不能更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宝藏不能尽可能丰富。
第二、教师的教学更加偏向知识的灌输,教学手段比较单调,一些教师在调动课堂气氛方面缺乏经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这造成了学生积极主动性不高,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倦感、疲惫感、以及困惑感,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只能被教师牵引着、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同时,技工学校语言教学的基本水平普遍较低,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不强。在课堂上,教师仍然按照以前的模式进行演讲,与学生的互动很差,导致教学效果极差。它造成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和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呈现“双低”现象。
第三,在技术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有一个统一的教学过程和进展,如作者介绍,背景介绍,词汇掌握,年级划分,文本分析,内容归纳等。学生只对课堂上的知识点有一般性的了解,他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教师教学缺乏亮点和吸引力,这反过来又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技工学校的语文课堂没有深刻认识到技校学生和普通高中生之间的显著差异,进一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3.分离阅读,写作和口语训练
在技术学校的语文课堂上,阅读,写作和口语技能培训仍然是分开的。 虽然涉及这三个教学内容,但三者之间没有合理的整合。该教学模式简单地将原始教学分为几个部分。 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更注重阅读练习和写作练习,但在口语训练中并不多。这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难以达到整合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实现技工学校汉语教师当代转型的路径和选择
讲授技巧不如中学教师,研究能力不如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不能适应学生需求,这使得技工学校语文教师队伍面临困难重重的当代转型,然而势在必行。
(一)实现技工学校语文教师教育理念的当代转型
技术学校语文教师教学理念需要从“以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从“教学知识”向“实践取向”转变,从“终身职业体系”到“终身学习”的转变。新型技工学校语文教师应具备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包括文本解读能力、学情判断能力、反思实践能力,并在这三种能力上都能达到理想的水准。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是培养和塑造当代技工学校新型语文教师的核心问题和当务之急,也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师教育当代转型的核心目标。
“以学生为本”意味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是知识学习和碰撞的舞台。 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指导。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形式可以融入到文本的教学中,以及文本中人物的角色, 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语文教学更加多样化,更具吸引力,更深刻。 在每个环节和步骤中,我们可以安排创新和发挥,真正体现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锻炼学生的勇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二)实现技工学校汉语教师教育模式的当代转型
职业技能教育以如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劳动者为主要功能,这就要求职业技能教育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融汇贯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不能作为唯一模式,否则必将造成教学效果低下。
技术学校的语文课程不到一小时,时间短,任务繁重。教师应根据课堂的灵活变化,制定相应的高质量教学目标,控制整个课堂的方向。语文的教學方法包括综合教学法,多媒体表达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类型。技工学校的语文老师要想上好语文课,必须深入钻研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掌握常用文体对应的常用教学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流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三)实现技工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当代转型的路径
新形势下要求技工学校领导与顶层设计者需要更加明确语文教师的地位,逐渐把“边缘化”变成“基石化”,即重塑语文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1.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技工学校语文教师培训体系。
技工学校传统的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的成长已经跟不上现代技术教育的要求。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必须全面成长,实现全方位的当代转型。
2.提高技工学校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如果教师能够在职业教育领域做自己的工作,教师就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科教学。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理解相关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通过各种现代多媒体掌握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走在技术教育的时代前沿,把握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脉搏,将相关的职业教育知识和所学到的信息结合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了技工学校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结语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的今天,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师职业发展大有所为,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实现该角色的当代转型势在必行。路漫漫而不畏艰难,必能有所成就。
(作者简介:骆丽萍,中级语文讲师,单位:龙川县技工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