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经汤结合针刺治疗冲任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7-15史桂荣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痛经针刺

【摘 要】目的:观察温经汤结合针刺治疗冲任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6例冲任虚寒型痛经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3例)针刺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带脉。行经前一周开始治疗,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治疗组(13例),在针刺基础上结合温经汤。两组治疗后以疼痛指数为评价指标,评价两组疗效差异。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结合针刺治疗冲任虚寒型痛经的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针刺;温经汤;痛经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是指女性月经前后及行经期间,周期性的出现小腹、下腹痉挛性疼痛、坠胀痛,痛引腰骶。临床常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其副作用大且不能根治。冲任虚寒型妇科病主要是胞宫虚寒、阳气失于温煦、血行不畅而出现的经行腹痛。本试验选取痛经患者中辨证属冲任虚寒证者,针药合用的治疗方法,治疗冲任虚寒型痛经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冲任虚寒型痛经患者来自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及平谷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治疗组及对照组病程(月),两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2。

1.2 诊断标准

西医痛经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制定以下标准:

(1)好发于未婚的青年女性;

(2)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阵发性、周期性小腹疼痛、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晕厥;

(3)全部病例均B超妇科检查或肛查,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炎性疼痛、占位性病变所导致的疼痛。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2]制定虚寒证标准:

(1)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

(2)次症:月经血色淡,畏寒肢冷;

(3)舌脉:舌黯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次症至少具备一项方可诊断本证型。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的诊断标准;

(2)符合痛经辨证分型冲任虚寒证患者;

(3)年龄为20~70岁并且病程小于2年;

(4)能够配合治疗并完成疗程者。

1.4 排除标准

(1)中断治疗,未能完成本实验者;

(2)合并有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3)精神病患者;

(4)未按规定治疗,在观察期间采用其他治法者。

2 方法

2.1 治疗组

(1)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带脉。

(2)针刺操作:患者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0.25×2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时垂直刺入约0.2~0.3寸,得起后留针30min。起针时用干棉签按压,行经前一周针刺治疗,共治疗两个行经周期。

(3)温经汤:治疗组用温经汤治疗,基本组方:吴茱萸10g、当归15g、半夏5g、桂枝5g、芍药20g、丹皮10g、川芎10g、党参10g、麦冬10g、生姜3g、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行经前一周服用,共治疗两个行经周期。

2.2 对照组

除不予温经汤治疗外,取穴、针刺方法及治疗周期同治疗组。

2.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通过数字分级化(NR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进行评分,0~10分代表不同的疼痛分级,0分代表无疼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治疗前后患者自行划分。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正态性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两组均数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治疗前疼痛NRS评分比较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治療后治疗组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 讨论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温经汤结合针刺治疗冲任虚寒型痛经疗效比单纯针刺治疗冲任虚寒型痛经的止痛疗效更好(P<0.05)疗效肯定。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独特优势,经方温经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中记载:“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寒,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日: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淤的功效,主治冲任虚寒型痛经。方中用吴茱萸和桂枝以温通散寒,白芍止痛,党参甘草健脾,半夏、生姜温胃气,川芎以行气。此方温通消补并用,温热药物大于寒凉药物。可治疗妇人少腹寒,痛经,逾期不至等。查阅近十年的临床文献,关于针灸疗法治疗痛经的文献有很多,有温针灸治疗痛经、有针刺结合艾灸疗法、有埋线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本实验中针刺取穴,主要以局部及远端取穴,治疗方法以补肾培元、温经止痛为主。取穴少而精,其中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之功,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是先天之气海。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足三里可治疗腹部疾病的有效穴位。<针灸甲乙经>: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带脉主之。中医经典有关于带脉穴的记载,《素问∶气府论》∶王冰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针灸大成》∶妇人小腹痛,里急后重,瘛疭,月事不调。《医宗金鉴》∶主治疝气,偏堕木肾,及妇人赤白带下等证。带脉可治疗妇人月经病。三阴交位于内踝上三寸,是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三经交汇处。《聚英》:“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疝三阴交气,小便遗失……男子阴茎痛,元藏发动,脐下痛不可忍,小儿客忤,妇人临经行房羸瘦,症瘕,漏血不止,月水不止;妊娠胎动,横生,产后恶露不行,去血过多,血崩晕,不省人事。如经脉闭塞不通,泻之产通;经脉虚耗不行,补之,经脉益盛则通”。

通过此实验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应用温经汤结合针刺疗法,能够有效的改善,冲任虚寒型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但本实验仅对有限的样本进行了观察研究,初步证实了温经汤结合针刺疗法能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4,347.

[2]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3.

作者简介

史桂荣(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脑病。

猜你喜欢

痛经针刺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超声电导透入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0例
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的疗效观察
温补肾阳,选对药物是关键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