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中扬:新增长点带动视觉传达设计朝新目标迈进

2019-07-15李中扬

设计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水墨设计师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会员、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银质奖章获得者李中扬教授长期从事设计教育、研究与专业实践工作,参与国家“863计划”课题,获评国家精品教材。担任国际设计赛事评委,中国教育部、文化部和科技部设计项目评审。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艺术大展》《意大利国际海报双年展》《俄罗斯金蜜蜂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等并多次获奖,海报收藏于德国汉堡艺术与工艺美术博物馆。主持策划了北京国际设计周《国际公益海报佳作展》《当代国际水墨设计展》等。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国际ICO-D成员和美国AIGA会员。在本期专题中,李中扬教授分析了国内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历史沿革,以及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大趋势。

《设计》:如果说工业设计在国内的发展像在蜜月期,有机遇也充满挑战,视觉传达设计的状态则有些像早已步入正轨的家庭生活。在您看来,视觉传达设计在我国是—种怎样的状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何?

李中扬: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较老的设计学科,有种“吃不饱,饿不死”的感觉,各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过去我们常说,设计被认为是大装修、中平面、小造型的格局,现如今这种格局已悄然改变,成为了大装修,中造型、小平面,这说明视觉传达设计在传统领域中正在萎缩。信息化社会,视觉传达设计遇到了新的挑战,数字媒体不断涌现,线上视觉设计的崛起,需要用多元的视觉方式来呈现。随着系统设计的提升,我们的业务要求和角色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不禁要问视觉传达设计其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平面设计公司能够支撑多大的业务量?经调查,北京某知名品牌设计公司,其新媒体设计业务量已经超过了平面设计本身的业务量,这种状况令人揪心,是固守还是开拓,的确进退两难。而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与企业无法对接。

中国视觉传达设计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他们较早地进入了国际专业平台,早在60年代已获得国际平面设计奖项,而现在荣获世界广告五大奖、国际海报五大展的中国设计师大有人在。可以这么说,中国视觉传达设计在国际上参与比赛和展览所获得的奖项是所有设计类别中最多的,也是最全面的。

《设计》:随着科技和材料的迅速发展变化,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是否有所变化?

李中扬: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从广义来说可以分为设计前、设计中与设计后的方法。我们现在要谈到设计方法的变化,主要从协同创新、传播途径与系统方法等三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协同创新。随着高科技下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给国内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首先,人工智能设计是一种高科技下的设计呈现方式。设计师通过高科技手段把人的意识、理念、技术带入到一种智能化中,这种智能化状态经过优化、合成,转换为新技术支撑下的设计方式。其次,视觉传达设计新材料的出现,让过去的技术与工艺受到强烈的冲击,一方面,现代科技与新材料的使用,使设计的价值和品质不断提升,设计时尚化给予人们更多的视觉与产品体验。另一方面,新技术下的环保意识,让设计更加具有生态的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循环圈。通过对未来视觉传达设计材料的使用,将全球设计理念打造成具有一定高度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通过智能输出,我们更好的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探索未来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新途径。

第二,传播途径。通过设计方法的延续,达到客户的目的和需求,形成有效的传播路径和交流互动,客户与设计之间应有效的沟通,才能获得双方的认同。利用多样化的传播形式,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升级。

第三,系统设计。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段,不断建构与整合,形成组合的多样化,以系统设计的方式,凸显视觉传达设计的整体意识。

总之,面对国内的地域文化、旅游、娱乐、文创和大型活动的兴起,设计师通过跨界融合,运用系统设计方法给予受众以企业的核心价值和品牌的理念,让方法变为有趣的故事,传播文化理念与战略。从文化现象和品牌意识出发进行商业价值转化,达到真正的设计目的与诉求。

《设计》:您策划的“水墨设计”展即将举办第三届,请您谈谈这个展览最初是如何策划的。第三届展览较前两届有什么变化?在您看来,“水墨”代表怎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如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李中扬:我们策划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当代国际水墨设计展》已经举办了两届,第三届将改为双年展。该展览从設计的角度出发,利用水墨的特点进行设计上的创新与创作。将水墨设计纳入到国际平台上加以呈现,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地域优势,逐渐形成“世界领先、中国唯一、北京平台、首师特色”的展览理念。同时,结合我院水墨绘画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如何将艺术与设计结合在一起,通过设计让水墨文化与艺术融合,在应用方面有所发展。通过两届国际水墨设计展,我们征集到了20多个国家、6大类别、近5000多件作品,我们采用了中外评审团队进行严格评审,确保获奖和入选作品的水准。通过第三届双年展,我们准备从一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第一,在设计意识与创作上给予更大的准入空间,确保作品的多样化与高品质。第二,强调跨界融合,吸收具有一定水墨意识的新作品,使不同的专业领域都可以进入水墨设计平台。第三,在水墨设计的主旨下,不断扩大展览的内容与品种。第四,提升水墨设计的文化价值,突出学术思想,形成一定的理论高度。

国外的设计大师对水墨设计的探索和应用方面很有兴趣,他们利用现代水墨这一特有的视觉媒介,融入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体现出水墨设计不是单一,而是多元化。那么既然是多元化的设计形式,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平台做得更高更强。

说到水墨设计我们绕不开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他的“水墨”符号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通过水墨设计的方法和运用,展现出中国水墨文化的意蕴。水墨设计的发展对中国文化而言,有着突出的优势和特点。它就像中国的乒乓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均展现出不凡的实力。国球已成为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乒坛上成绩显赫的常青树,而我们运用了水墨特征去加以构建。在水墨设计领域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利用国际平台去传播水墨设计的文化价值,形成独具风格、富于探索的新水墨设计方向。当代水墨设计,除了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之外,还包括文创设计、环境设计、媒体设计、水墨实验和水墨艺术等方面。它具有:开拓国际视野、吸取传统精华、弘扬中国文化、强化人文优势,不断深化水墨设计的个性化与设计应用,使之融入社会与大众之中。

《设计》:国内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现状如何?您认为存在哪些问题,各大高校有怎样的特色?国外高校有那些经验值得借鉴?

李中扬:关于国内视觉传达设计的教育现状,大家可以通过每年高校毕业设计展了解信息,目前国内设计教育机制大部分千篇一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目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力,从学科建设来看,大家在教学上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成效不大。翻开各校教学大纲,多半是以传统形式授课,充其量补充了一些媒介设计课程,导致了课程的系统化研究并不深入。另外,专业课程结构过于老化,未能有效地利用自身潜力形成专业特点。

针对国内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何使教学目的和方法变得更加具有开创性,有几点值得关注:第一,可依据不同类型的学校提出办学理念和实施目标,在类别上,全国有美术院校、艺术院校、综合院校、文科院校、工科院校、师范院校、高职院校等性质的划分,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专业倾向和课程设置。第二,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形成自身特色。特色形成有其探索和沉淀的过程,要让资源发挥作用,并结合地域文化需求和项目来进行实践。让资源最大化、最优化与合理化,让资源与特色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第三,设计教育不仅仅体现在项目上,它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相统一。针对学生的基础课程,提倡维度递增与转换的能力训练。完善特色课程,如《图案设计》课,现在看来很有必要。因此,现在我们给予学生的知识点应该更有内涵和深度,学会探索和实验。通过多维思考和动手实践,让同学们充分感受、认知和体验,这对学生的学习与设计能力提高有所帮助,十分重要。第四,模块化案例项目教学。作为设计课程应当是有项目、有系统、有组织的整体教学。按照模块教学分类,把几门课融入到大的教学系统,通过项目分析和案例研究,最后完成整体设计。它的最大优点,是由多个老师来共同完成一个大的设计课题,让设计理论、方法与模块化的案例相结合,在实践中完成系统设计,这样做比较有针对性。

有关国外高校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国外设计院校有上百年的历史,教学体系相对成熟,专业课程相对稳定,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来看,设计教育在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之中。从教学课程来看,需要增加人文和历史课程,在通识教育中,以宽口径的方式进入到设计领域。从教学方法来看,以体验性教学、实验性教学与模块化教学等形式,加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教学过程来看,通过专业学习增强沟通能力,以国际视野拓展设计能力。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围绕主题,形成对话与交流方式。通过比较,国内院校在专业上注重技巧、技法的训练,而国外院校更加注重意识与方法的训练,两者在教学上有一定的差异性。

《设计》:做一个好的视觉传达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如何继续学习?

李中扬:作为视觉传达设计师,首先具备一定的设计基础和熟练掌握基本软件,其次是对设计概念保持敏感度。在设计方法中,概念要有针对性,直接满足用户需求,在设计表达方面能针对客户要求进行准确表述。再者,作为一名设计师,要学会准确的沟通,因为设计沟通对于服务行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沟通上出现了问题,那设计师将无法在设计上进行深入和延伸。最后,综合应用能力对一个好的设计师来说尤为重要。他能够将调查分析、定位与判断、设计语言、视觉表现与实施效果等与客户进行交流。利用综合优势讲好故事,让客户满意。

在继续学习方面,第一强调系统性。过去,我们在专业学习方面都是零碎的知识,现在企业则要求对项目整体考虑,让系统性贯穿于工作与学习之中;第二,真诚交流与友好态度。设计师并不是艺术家,它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因而在与客户的交流中,始终保持以用户满意为原则,在设计上给出相对全面的方案,如将迎合型、引导型和折衷型设计方案给用户进行选择,从中挑选满意的作品;第三,学会做一名有符号感的设计师,用户在选择设计师,设计师也在适应用户,如何让设计师或为用户的“手杖”,这点非常重要。设计机构与用户需要沟通,而设计师正是这种沟通的手杖,手杖应当具备有效性和针对性,而这点正是年轻设计师们必须去掌握的。

《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大趋势是怎样的?

李中扬:目前,国内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较快,基于以下几点:

一、维度递增,跨界转换。当平面设计遇到挑战的时候,你要用设计维度进行思考,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已从一维到四维不断提升。一方面遵循维度递进规律,让思维逻辑化;另一方面,运用多维方式不断建构与转换。创新思维在转呈中彰显新的概念与创意,使视觉传达设计效益最大化。

二、线上线下,专业拓展。过去,我们的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在线下进行,很多方面都遇到了市场的挑战,尤其在信息社会的互联网+影响下。随着新媒体交互设计的兴起,H5、UI、动态设计、网页游戏、移动终端等媒体机构的新型人才的涌入,它预示着线上视觉传达设计革命的到来。线上视觉设计在观念、思维、创新和方法上不断冲击着线下视觉传达设计。

三、科技介入,智能制胜。科技引领设计大势所趋。阿里巴巴发明的鲁班智能设计平台,它每一秒钟就可以设计8000多张的海报供客户选择,彻底的颠覆了这种旧的商业设计模式,所以像大型活动、奥运会、商业推广等不再是单一视觉形式,而是集科技、文化和综合设计于一体。

四、地域整合,文创出彩。这给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取向,因为地域化发展,品牌提升,旅游娱乐及文创产业提升要求我们从视觉传达设计内容上丰富其形式,做好文化设计,同时,包括生态环境,文化与旅游、教育与健康、少数民族设计等,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对视觉文化的整体实施。

《设计》:请您和《设计》的读者分享1-2个最近正在关注或研究的理念/领域/问题。

李中扬:我比较关注中国智慧设计,这个选题颇受启发。中国古代设计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智慧、伦理和设计方面都很出色。好的设计,从古到今仍在沿用。它经历了时代的考验,除本身的功能外,它以智慧取胜。比如汉字中的合体字,人们能够把文字组合在一起,并形成文字图形的符号,非常智趣。作为合体字,它结合了中国文字的永字八法,针对笔画巧妙穿插,形成了特定的文字符号。这种文字符号为老百姓所喜好,在很多地域和环境中都有应用。比如:“招财进宝”合体字,既有象征意义,又有吉祥寓意。渔民出海打渔都要贴上这种符号,以示对收获的期盼,满载而归、年年有佘。可以试想,如果用英文写招财进宝,以单词组成合体字的方法将难以实现。这表明中国汉字的特点及汉字结构的穿插应用,中国的合体字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设计智慧在国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设计师王序设计的海报《风月无边》,将风月二字的外框去掉,使得文字符号本身有一定的想象力,非常有智慧和创意。海报《年华有限》将年华二字加上外框,使字形组合非常有趣而生动,形成了一种智慧和美感。两幅海报均以成语和文字为主题,设计中充满着视觉文化的哲理。除此之外,本人还比较关注“中国传统汉字排印智慧与设计应用”,中国古代对于文字的排列、组合、架构和使用非常有智慧,它们通过各种有意味、有特点的文字排列并传递智慧。强调东方设计学理论下的建构与方法,以优秀的设计智慧加以归纳,学习和研究前人的经验,以中国的文化符號和设计智慧立于世界之林。

《设计》:请您推荐一些值得视觉传达设计从业者及爱好者关注的资源,以及2019年国内外值得关注的业界大事。

李中扬:视觉传达设计资源,应该说较为丰富。随着国家各部委的合并与改革,现在的职能部门发生了变化。在设计领域,视觉传达设计正朝着自然资源设计、生态环境设计、农业乡村设计、文化与旅游设计、教育与健康设计、人工智能设计、工程设计与少数民族设计等方向发展。新的目标政策带来了资源上的增长点,而这些增长点带动着视觉传达设计朝新的目标迈进。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大事频频发生,设计方向正在悄然改变。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乡村振兴与文化建设、地域开发与生态设计、各地申办“世界设计之都”等活动给予设计注入无限的活力,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给予视觉传达设计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猜你喜欢

水墨设计师设计
我是小小设计师
BUBA台灯设计
水墨
水墨人物
创意设计师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当代水墨邀请展
天才设计师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