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城市交通枢纽环境智慧适老化设计研究

2019-07-15曹莹

设计 2019年13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大数据

曹莹

摘要:将我国城市交通枢纽环境的适老化设计纳入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建立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智慧适老化环境设计研究体系,旨在改善老年乘客的交通环境体验。从城市形态学、建筑类型学、交通学和行为心理学领域,引入环境形态分析法、环境类型解析法、行为数据仿真法和行为数据编码法。以笔者参加设计的南京铁路南站候车层适老化环境设计工程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诠释其适老化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城市交通枢纽环境的适老化设计是建立我国“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大数据 城市交通枢纽 智慧适老化 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IR: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7-0052-03

一、城市交通枢纽环境智慧适老化设计的研究背景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时期,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日益加快并呈不可逆之势,老龄化已成为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伴随老年人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增大,公共环境的适老化建设是我国目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早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建立老年宜居环境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老龄化人口结构急剧变革对我国城市交通产生了巨大影响。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得到大幅提高且精神需求出现多样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老年人出行的首要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建设和智慧交通的快速发展期,国家对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环境的开发与建设十分重视,它作为承载城市文化面貌的交通系统网络节点是多种交通方式客流集散换乘的场所。但目前的交通枢纽环境是针对20至50岁身体心理健全的中青年人所设计建设的,未将老年人视作独立人群考虑比重急剧增加的老年乘客在其环境内的各项需求及特征。在交通枢纽环境中增加适老化设计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对交通枢纽整体环境进行系统性的适老化设计研究,以快速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交通形势。它将显著促进我国老年^健康出行,推进我国“积极老龄化”宜居环境的建设与发展。

同时,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我国城市交通枢纽环境的智慧适老化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环境的发展。因此,基于老年乘客大数据应用的智慧适老化设计为我国城市交通枢纽环境的研究提供了新兴的交叉视域,本文章将通过数据驱动与仿真实验得出的智慧适老化设计策略,建立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智慧适老化环境设计系统,实现设计对策与工程实践的有效对接。

二、城市交通枢纽环境智慧适老化设计的应用价值

(一)推进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智慧老龄化”宜居环境的持续发展

在城市交通枢纽环境的适老化设计中引用大数据,从城市形态学、建筑类型学、交通学和行为心理学的领域中,分别引入环境形态分析法、环境类型解析法、行为数据仿真法和行为数据编码法这四项多学科的交叉方法。以拓展交通枢纽环境适老化研究的视角,完善传统的交通枢纽环境设计方法,为我国老年公共宜居环境的规划建设提供多种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

(二)满足面向中国老年乘客的交通枢纽环境优化设计的工程实践需求

针对我国一、二线城市的高铁站、地铁站、公交站和机场分类提出城市交通枢纽环境的智慧适老化设计策略,以适应日益严峻的老龄化交通形势,满足老年乘客的交通枢纽环境优化设计的工程需求。—方面,对现有交通枢纽环境进行改造增加适老化的设计内容,另—方面,为新建的交通枢纽环境提供合理有效的适老化实施策略和辅助决策方案,从而节约交通枢纽环境前期的投入费用和后期的改造成本。

(三)利用典型案例的示范效應推动全国交通枢纽环境的适老化转型

以笔者参加的我国一、二线重要城市的数个交通枢纽站点作为适老化环境设计的典型案例,在构建我国交通枢纽环境适老分级设计体系的同时,总结其“智慧适老化模式”,树立典型示范案例,具有其重要的榜样意义。

三、城市交通枢纽环境智慧适老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笔者将大数据应用到我国城市交通枢纽环境的适老化设计中,通过采集挖掘和融合交通枢纽环境的老龄数据,从城市形态学、建筑类型学、交通学和行为心理学的领域,引入环境形态分析法、环境类型解析法、行为数据仿真法和行为数据编码法,对环境老龄数据进行行人仿真实验和行为姿势编码实验,精确地诊断交通枢纽环境现存的适老化问题,更具针对I生地提出智慧适老化的设计策略和构建适老分级设计体系,并利用仿真实验确保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围绕城市交通枢纽的“评估适老环境现状一采集环境老龄数据一仿真编码实验数据一智慧适老化设计一设计策略仿真评价”五部分展开,如图1。

(一)评估交通枢纽的适老环境现状

对我国城市交通枢纽进行分类和分级,选择一、二线城市具有代表性的高铁站、地铁站、公交站和机场,评估老年乘客对交通枢纽现状环境的适应性,并建立老年乘客的交通枢纽环境仿真底图。

(二)采集、挖掘和融合交通枢纽环境的老龄数据

选取不同性别、年龄和行为能力的老年乘客作为评估对象,将人工采集和机器自动采集的交通枢纽环境的局部不完整老龄信息加以综合,获取多种老龄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重点采集、挖掘和融合三类老龄数据:1.通过检票机器自动采集老年乘客的基本数据;2.采用微观行人仿真法结合现场勘查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老年乘客的行为仿真数据;3.采用录像监控追踪法采集老年乘客的行为编码数据。

(三)仿真编码交通枢纽环境的老龄数据

一是对老年乘客客流密度和行为活动链进行行人仿真实验,得出仿真样本系统;二是编码老年乘客的常用行为需求姿势,用运算数据进行行为姿势的编码实验;三是依据实验数据诊断现存的适老化环境问题。

(四)交通枢纽环境的智慧适老化设计

根据不同交通枢纽环境现存的适老化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智慧适老化的各项设计策略,包括适老平面布局、适老空间功能、适老环境设施、适老配套部品、适老关怀措施等方面。同时依据老年乘客在不同交通枢纽环境的实际需求,构建交通枢纽环境的适老分级设计体系,包括Ⅰ级基础型适老化设计体系、Ⅱ级完善型适老化设计体系和Ⅲ级提升型适老化设计体系。

(五)交通枢纽环境设计策略的仿真评价

依据各项设计策略优化老年乘客的仿真底图,再次进行老年乘客的客流仿真实验,建立客流仿真样本系统,将得出的实验数据与初始数据进行对比后,给予设计评价结论,以确保各项设计策略能达到预期的优化效果。

四、城市交通枢纽环境智慧适老化设计的实证应用

下面将以笔者参加设计的亚洲最大的高铁交通枢纽站点——南京铁路南站候车层的适老化设计工程为例,对本适老化设计系统展开实证研究。

(一)对候车层的现有适老化环境进行评估

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南京南站候车层在适老化环境设计上,将部分行动不便、有生理疾病的老年乘客划归到残疾人的特殊使用群体中。目前,对其适老化环境设计等级仍处于Ⅰ级基础型适老化设计等级,仅仅关注了老年乘客部分出行的安全性和活动的便捷性,但对其环境舒适度和提升老人活动参与度以及治愈性环境氛围则有待建立。

总的来说,其现有适老化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候车层虽有多部无障碍电梯,但使用时需要提前向工作^员预约,且缺少引导。2.158雷锋服务站可以提供轮椅租借等服务,但离进站口较远且服务人员较少。3.候车层内共有6间无障碍卫生间,分设在进站口两端与中部,但标识不醒目,难以寻找。4.位于站厅西侧的救助医疗站离进站口较远、辐射范围太大,缺少标识引导,且紧急医疗设备配置不全。5.候车区内无划分专供轮椅停放的地点,如图2。

(二)综合人工采集和机器自动采集的老龄数据信息

1.获取候车层内老年乘客的基本数据、行为仿真数据和行为编码数据,以此量化候车层内的老龄数据。2.通过轨迹数据分析,辅以访谈调研,梳理老年乘客的活动类型、活动区域和相应行为模式特征。3.经过数据处理,得出结论:(1)老年乘客占总出行乘客的比重约在17%,以初老期的老人为主,且行动状况良好的老年乘客居多。(2)站内主要包括行动状况良好、行动缓慢以及行动不便的三类典型性老年乘客。

(三)仿真和编码候车层内的老年乘客数据

1.通Anyloglc软件对老年乘客客流密度和行为活动链进行行人仿真实验,图3为南京南站候车层白天日常(非节假日)30分钟内的老年客流密度,其老年客流密度由红色、黄色、绿色向蓝色区域依次递减。2通过仿真实验,笔者得出结论:(1)由于候车区和检票口不明確,老年乘客人流多滞留在候车层中轴线前段区域;(2)由于老年乘客的无障碍路线设计和轮椅租借服务不完善,其人流极少出现在距离较远的北部商铺区;(3)由于医疗和救助离安检口较远,老年乘客人流较少得到医疗和救助服务。

(四)针对老年乘客使用的重点环境做适老化设计

1.针对三类老年乘客做适老化服务模块设计

笔者针对行动状况良好(A型)、行动缓慢(B型)、以及行动不便(C型)的三类典型性老年乘客,遵照“最短路径原则”,设计出适用于这三类老人的陪伴模式、陪助模式和自由模式。(1)A型老年乘客的自由模式路线:适用于身体活动自由的老年乘客,其适老化服务模块包括安检模块、咨询模块、无障碍厕所模块、商业模块、候车模块和检票模块。(2)B型老年乘客的陪伴模式路线:适用于有家属陪同的老年乘客,其适老化服务模块包括安检模块、无障碍厕所模块、候车模块和检票模块。(3)C型老年乘客的陪助模式路线:适用于行动状况差,需要他人陪护的老年乘客,其适老化服务模块包括安检模块、无障碍交通模块、咨询模块、轮椅租借模块、无障碍厕所模块、候车模块以及检票模块,如图4。

2.对重点环境做适老化设计

(1)安检口:为老年乘客和其他特殊乘客一起开辟单独的安检口,并加宽安检口的宽度,供使用轮椅的老年乘客通过,如图5。(2)检票口:将离候车层进站口最近的检票口设置为老年乘客及特殊乘客专用的检票口,旨在减少其与普通乘客之间流线的交叉。(3)无障碍交通路线:在对垂直电梯、人行扶梯、自动人行道这三类无障碍交通路线进行“最短化”处理的同时,使其无缝衔接,并配有必要的多媒体指示标识。(4)候车区:为老年乘客及特殊乘客设置独立的候车区,就近布置咨询台和医疗救助中心,改进老年人专用座椅,并预留轮椅停放位置。(5)无障碍卫生间:加宽卫生间门的尺寸让轮椅出入,卫生洁具加设支撑杆件,并设置紧急呼叫按钮。(6)轮椅租借:在进站口就近设置租借轮椅处,可现场租借也可电话预约,上下车点均由工作人员接应服务。(7)导视标识:完善现有的标识设计位置,加大字体,选用醒目的色彩,简化信息量。

(五)仿真评价适老化环境设计策略

依据上述各项适老化环境设计策略,笔者再次对老年乘客的客流进行仿真实验,如图6。将现有实验数据与初始数据对比后,得出结论:一方面,由于设置了老年乘客专用的安检口、检票口和候车区,老年乘客滞留过多的红色客流量明显下降。另—方面,由于设置了完善的无障碍交通路线和轮椅租借服务,老年乘客客流适宜的绿色区域明显增加。可见,上述各项适老化环境设计策略能达到预期的优化效果。

结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交通形势,文章以国务院倡导的“建立老年宜居环境体系”的发展战略作为指导精神,将我国城市交通枢纽环境的适老化设计研究纳入到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引入四项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建立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智慧适老化环境设计研究的理论体系,以期为我国交通枢纽整体环境的系统性适老化设计研究提供多种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旨在解决当前我国交通枢纽环境因未考虑比重急剧增加的老年乘客在其环境内各项需求而产生的现实问题,改善老年乘客的交通环境体验。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大数据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