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

2019-07-15杨露

南风窗 2019年14期
关键词:碧桂园学院职业

杨露

今年是十年来第一次,高考报名人数突破千万。在这千万考生当中,很大一部分人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从规模上看,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职教体系。职业教育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高素质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教育,职校毕业生成了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

虽然很少有人否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职业教育却抱有一定偏见。产教融合的难以落地、就业质量不高等都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要破解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源上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读职校,学什么?

能力与学历,门第与机遇,究竟哪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职业发展?对于广东梅州贫困家庭出身的余坤章来说,能上大学已然是一种幸运。从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毕业两年后,他已经在公司做到了区域经理的位置。

相比之前还要靠爷爷微薄的退休金养活家里五口人,如今月薪过万的他,再也不是曾经那个贫穷困苦的农家子弟了。从高职院校毕业短短两年,余坤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许多本科毕业生,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事实上,大多数高职毕业生还挣扎在月薪两三千的低技能岗位上。

近年来职业教育虽被高度重视,却鲜有职业学校成为人们追捧的深造首选。 “上职校学不到真本领”,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的担忧。这样的担忧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困境。为了和中职拉开差距,不少高职教育把重点放在了“升本”或学生的理论教育上,反而没有更加注重“职”,以至于难以培养适应社会的高技能水平高职生。

“职业教育要走改革的路而不是走升格的路。” 近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发表了他的观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到现在,有些职业院校有较明显的“升格”和“升级”愿望,“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很可能就走到了‘同质化道路上去了。”

要想让中国的职业教育“香起来”,不能再走老路,而要走改革之路。职业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课程教育的含金量,在专业设置、课程配套方面与实践深度结合。毕竟,不能给人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难以得到社会的尊重。

在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2019届的367名毕业生全部落实就业岗位,301名同学成功获得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岗位,占比82%。其中,17名学生毕业就获得了万元月薪。

是什么让这所职业学院在办学的五年多时间里实现了从崛起到跨越?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院长刘惠坚有着二十多年的职业教育经验,在他看来,职业教育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学校定位的问题,前置性地把控职业教育的趋势。

“比如酒店管理专业,中职教育如果能够培养出胜任服务员这个岗位的酒店人才,那么为什么高职,甚至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还是需要先从服务员开始就业?”刘惠坚提出了疑问。中职与高职在专业设置上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不仅专业名称一样,连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基本相同,教学内容也大量重复交叉。

“不同层次的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定位。”刘惠坚强调,碧桂园职业学院在办学之初,就把“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当作定位,不培养"士兵",而是要培养“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

在全国范围内,这是第一家如此大胆定位的职业学校。为了摆脱“千校一面”、人才输送脱离企业实际需求等问题,刘惠堅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把别的学校两年半的课程和实操精简到一年半,浓缩出最重要的精华部分。

“这个过程你们听起来可能是天方夜谭,但实际上经过改革,我们发现有大量的章节内容对我们学生将来的专业就业毫无帮助。”刘惠坚将学生整个三年的所有课程和活动都聚焦在骨干型人才所需要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上。

职业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课程教育的含金量,在专业设置、课程配套方面与实践深度结合。

余坤章对此深有感触,“学院实行的是三段式教学组织培养模式,第一年主要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二年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第三年企业实践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项目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与毕业后的工作进行接轨,实现了毕业即就业。”

产教融合,不是空话

谈及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德国。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象征”和“符号”,是一种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以企业培训和实践为主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说,“为保持经济竞争力,德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

双元制职业教育四分之三是由企业来完成的。在德国人的眼中,双元制职业教育并不是挽救素质低的学生的一种方式,而是培育支撑“德国制造”的“工业技师”。数年前,刘惠坚考察德国职业教育,他发现,无论是学术型的高中,还是职业教育型的技校,都是不同层次人群对职业教育的选择要求,同时满足了德国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

于中国而言也是如此,不同类型的人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上来说,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真正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可小觑。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事实上,中国二十多年前即有产学融合的办学模式,学习德国的职教体系,但一直没有成功。企业期望获得合作学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学生经验有限,能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也是有限的。与此同时,学校追求企业投入更多的投资和加强相关专业建设,希望从企业获取更多资源。但对企业而言,协调的成本也很高。

这是一场双方的博弈,虽然每个高职院校都在高呼校企合作,但本应是实践主角的企业对校企合作却没有积极性,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当初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在办学之初找到刘惠坚,他只强调了一点要求—碧桂园世界500强的产业资源必须全力支持碧桂园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改革工作。后来这种支持落实到了碧桂园集团校企共同办学理事会,由碧桂园集团联席主席杨惠妍担任理事长。

相比其他职业学院,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的最大优势是与碧桂园集团各公司同属碧桂园集团,产权关系本质一致,这就使得学院和公司成为目标一致的共同体。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理事长杨惠妍是一个能够掌握整个集团资源的决策人物。

在强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下,整个集团的资源被调动起来。比如学生要参加国家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学校的老师力量不够,经过协调之后碧桂园旗下企业的高管也能加入到指导队伍中来。课程实践方面的指导也是如此,在大三阶段给学生配备业界实践导师,实现“精准上岗,精准任职”。

熟练,有思想的毕业生,他们了解公司岗位的需求,并且可以在出现问题或者看到机会时,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2014级建工学生黄道境,作为团队主要成员编写了《逆作法独立钢管柱无线传输调垂施工技术》施工工法,这一成果在碧桂园总部三期项目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被广东省建筑业协会认定为“科学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正在申报国家级工法。可见,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落实”,产生良性循环,才是多赢的选择。

如今,中国制造业要走向工业4.0时代,碧桂园集团也在2018年7月正式进军机器人领域。紧接着今年,碧桂园职业学院紧跟国家以及碧桂园集团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在目前已有的建筑、管理、教育等优势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应用方向)专业。将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与现有专业融合之后,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和精准就业势在必行。”刘惠坚表示,在学院2019年即将招收的630多名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专业与智能控制、机器人领域相关。

职业教育也是成才之路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能做职业教育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它能将企业责任和社会价值都融入其中。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全免费,在学院里,每个学生都是贫困生,他们都有着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经历,辍学打工、贫穷拮据。

杨朝邦来自广东阳春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年迈,早年曾患过肿瘤,虽然做了切除手术,但因为切除不彻底而复发,一直没有好,所以只能靠做些轻松的农活维持生计。母亲体弱多病,智力低下。

高三时,父亲突然中风导致脑梗塞,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以及本就拮据的家庭,杨朝邦也面临着去工厂打工或继续学业的两难选择。就在他准备向命运低头的时候,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这所免费招收贫困学生的学校让他又看到了希望。

社会资本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在权力运行机制的创新之下,能够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和共赢。

如今毕业步入工作岗位的他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回想起自己曾经因为贫困差点辍学,杨朝邦深觉很幸运。“还记得初入实践工作岗位,很多现场的东西都没有接触过,无从入手。通过企业导师的现场指导和自己慢慢地摸索,我慢慢学会了独立,自己也慢慢地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现场经验以及学习方法。”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所以说不仅资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重要的是将学生成功培养成为胜任高薪工作的人才,才能让他帮助家庭消除代际贫困。通过产教融合,让学生掌握能拿万元月薪的职务岗位的素质、技术和能力,才能让社会知道受到良好职业教育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和过上好生活。

“当前家庭困难的学生数量在下降,为保证办学的连续性,在坚持慈善办学的前提下,学院将逐步探索新政策。”碧桂园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许从进介绍, 2019年学院已经适当放开原本“只招收贫困生”的限制,在广东省内试点招收少量非贫困生。

许从进表示,学院2019年将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统一实行免费政策,其中对家庭困难考生继续提供全额资助,即免收学费、教材费、食宿费、服装费、床上用品费、学习用品费,并补助寒暑假往返路费等;同时对于非贫困学生,学院将提供全额奖学金。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还专门提到了“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大规模扩招显示出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既是顺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之举,也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之举,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符合时代需求的职业人才,正享受着最好的教育前景。

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的同时如何保证发展质量,广东碧桂园学院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无疑提供了一个“产教融合”的改革樣本。社会资本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在权力运行机制的创新之下,能够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和共赢。这样的产物,便是时代所需求的职业教育。让人们看到,职业教育也是成才之路。

猜你喜欢

碧桂园学院职业
初等教育学院
碧桂园天著首开大捷,新产品成热销秘诀!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收入准则对南充市碧桂园财务会计的影响
碧桂园:2019年总收入4859.1亿 同比增长28.2%
“碧桂园杯”2018第十三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圆满落幕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院掠影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