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工农城乡关系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019-07-15魏百刚

四川党的建设 2019年13期
关键词:县域城乡农村

魏百刚

6月18日至19日,四川省委与《求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国内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齐聚蓉城,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研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是贯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持续推进。而加大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深入总结宣传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全国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乡村振兴是我们党在新时代

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并写入党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了明确指示要求,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我体会,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高度重视,响鼓重槌、念兹在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主要是基于三方面考虑。

第一,着眼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城乡差距大是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如果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那就不能算是實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

第二,瞄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强大的产业基础也在农村。所以要达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就要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都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三个阶段的安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安排是协调契合的。

第三,立足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一些过去的发展方式不适用了,原有的治理模式不管用了,迫切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发展水平,使乡村迈进现代化的轨道。目前,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工业化、城镇化已经到了较高水平,完全能够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力度,有能力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今明两年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决胜期,所以今明两年重点就是完成我们党和国家承诺的“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建设。

发展县域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县是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农民和市民最重要的结合部分。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靠发展乡村产业,即构建立足县乡村,以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载体,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从各地情况看,当前乡村产业发展重点要解决四方面问题。

一是解决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多数乡村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创新能力不足,工艺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休闲旅游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小众类、精准化、中高端产品和服务。

二是解决产业链条偏短的问题。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二产连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三产发育不足,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能力不强,农业生态功能开发不充分。

三是解决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一些农村供水、供电、供气条件差,道路、仓储物流等设施未实现全覆盖;产地批发市场、产销对接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落后,物流经营成本高;农田灌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高标准农田建设比重仍然偏低。

四是解决利益联结不紧密的问题。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大多是简单的土地流转、劳动雇佣和产品买卖关系,股份合作、利益融合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小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不够。

今后,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就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促进“一产提质、二产提档、三产提标,融合增效”。“一产提质”就是要推动种养业提质增效。“二产提档”就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三产提标”,就是要提升乡村服务业标准和质量。“融合增效”,就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壮大县域经济、

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新时代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核心就是要重塑工农城乡关系,扭转长期以来“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式,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藩篱,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真正建立起向县域倾斜的体制机制。

一是优化现代乡村产业布局。亟须研究制订相关扶持政策,将县城或中心城镇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改善农村营商环境,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实现加工在乡(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

二是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一方面,培养本土人才,重点培育高素质农民和乡村实用人才。另一方面,吸引外来人才,破除城市人才下乡的制度障碍,建立城市专业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搭建乡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投身乡村振兴。

三是创新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新路径。乡村振兴需要把土地资源用好用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如果把这个政策用足用好,就能解决大问题。

四是建立多元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要研究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加快建立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多元投入格局,进一步提高公共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出,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等。

五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差距最直观,农民反映最强烈的是农村人居环境、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差大。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制度接轨的基础上提高农村标准,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六是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市民化。加快推进户籍、就业、社保等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让进城农民平等享受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公共服务。(责编/陈贤凤)

猜你喜欢

县域城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