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指导课的开展
2019-07-15虞少菁
虞少菁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然而现实中的语文课堂常常囿于应试,往往侧重于文言文、古诗词教学,对于现代文又侧重于艺术风格、手法的鉴赏,明显存在学生阅读量不够、阅读选择不够精致的问题。说得直接一点,现代文阅读更多是为了考试服务,为了做那些阅读题服务。我们提倡看整本书,提倡看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正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
通过开设阅读指导课,使学生通过阅读及相关活动,摄取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实现人格和人性的健全发展,是我们极力去探索并实践的思路和方向。近年来,我校积极研究,依托学校资源优势,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个简单可行的阅读教学模式,行抛砖之举,期引玉之功。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一、集中学习,统一认识
部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读一些“闲书”、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温先生还强调,语文课不能满足于精读精讲,不能要求阅读全都围绕写作,还要在精读精讲之外教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
因此,选择适宜的课外阅读书籍、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进而拓宽其阅读面、提升其阅读能力,是当下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那么,我们如何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如何为学生选择合适、有效的阅读文本呢?
我们应认识到我们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语文教师要思考,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基于此,再来确定阅读研究课程。教师是引领者,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提高审美情趣;教师也是参与者,要主动、热情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诵读、探究、写作。我们应有一种“课程意识”,把课文外的阅读当作课程来研发,把它作为课程上起来。
二、精心打造校本内容,构建全面的阅读体系
为更好地开展阅读指导课,我们成立了编写小组并编写了阅读校本《爱上悦读》。校本给学生开出的书单范围广泛,选目经典,分为七个单元板块:中国小说、外国文学、中外戏剧、名人传记、诗词文赋、历史文化、美学经典,力求内容充实、语言精致,贴近孩子的认知世界。
为了让学生更有丰富的阅读积累,校本课程采用了“单元合成”的结构方式,七个单元板块,每个单元由单元导读与目标、作品内容详介、精彩片段欣赏、作品赏析、作品探究五部分组成,全面构建阅读体系。
各单元板块使用说明如下。
单元导读与目标:迅速梳理本单元的内容,明确阅读的目的。
作品内容详介:对推荐的作品进行精心的资源整合,而非简单的作品简介。
精彩片段欣赏:选择作品的精华部分与学生分享。
作品赏析:对作品进行艺术性的分析,指导学生进行鉴赏。
作品探究:阅读之后的思考和延伸。
三、精心装点阅读教室,营造优雅的阅读氛围
需要说明的是,为阅读需要,我们依托了我校图书馆的优越资源,选择以图书馆作为主课堂进行阅读教学。学校图书馆有图书约五万册,阅读课桌可同时容纳150人。我们又在图书馆门口布置“书法长廊”,展示学生软硬笔书法各数十幅,供同学们观摩,使人一进阅读教室就感到墨香沁脾。教室内,两台液晶平板电视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播放影音素材,室内装潢书卷气浓郁,为学生打造了一个优雅的阅读平台。与之相应,各班配置“读书角”,由学生捐赠图书,各班内也充满了浓郁的阅读气氛。
四、阅读指导课的实施
为保证阅读指导课的开展不流于形式,经学校研究决定,我们把阅读指导课正式纳入日常课表,每周各班开展不少于一节的阅读指导课。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文本进行收集资料、浏览、精读、品味、研讨、探究、写作等步骤,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1. 以“读”为根本
阅读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根本,因为读是后面所有步骤的起点,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读,教师即便舌灿莲花也徒劳无功。
2. 以“悟”为延伸
在读的基础上,我们强调“悟”,希望学生在读书时能有自己的体会、认识与思考,从而为深化阅读提供保证。没有悟,等于没读,很多经典名著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3. 以“导”为支点
如果把阅读指导课的开展分为三个阶段,打个比方来说,前面一个阶段是播种,第二个阶段是施肥,那后面的写作就是收获。在学生有了较充分的阅读之后,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有所突破、加深、升华,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积累,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做好课前工作,形成好的学案,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
4. 以“议”为训练
以“交流探讨”的形式,在班内定期进行阅读成果的交流和汇报,以此推动阅读进程,使学生自觉自主地阅读。可以先确定一个话题,将一些类似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
5. 以“用”为验证
前面我们说过,阅读的收获体现在思想的升华、人格的成长上,而这些收获呈现的载体是什么呢?是学生的作品。现在我们常常说“以读促写”、学以致用,落实、落地的就是“用”。比如,读《老人与海》,就要学到老人坚毅勇敢的硬汉精神,敢于直面现实中的坎坷困境;读《边城》,要能认識世界的美好,用好的心态去善待身边的人;读《麦琪的礼物》,学生会明白原来小人物的爱情也可以惊天动地……收获情感之后,学生可以任意挥洒自己的笔墨,留下阅读的印记,这不就是我们需要的吗?
五、 完善阅读指导课课程实施的评价及保障措施
1. 坚持评价的多维性
在阅读指导课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一是要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工作,对课题研究做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二是要形成对学生的多维性评价,不仅要关注他们的阅读收获,还要关注他们个性的开发、潜能的激发,建立学生个人的阅读档案袋,对其阅读情况及时进行统计、评价、反馈。
2. 坚持评价的多元性
在阅读指导课中,我们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评价,甚至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今天(本周、本月、今年)我读了那些作品?阅读这些作品,我是否都有所思考?是否学有所用?是否通过读书笔记或读书感悟的形式把思考记录了下来?我现在能够规划自己的阅读吗?”等等。
3. 坚持评价的多样性
把结果和过程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糅合,强化学生的信息的收集及反馈能力,及时进行小结,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引导。每个学期,班级可以开办一次读书成果展,形式可以是诗歌诵读、手抄报编写、情景剧表演、读后感交流、读书笔记评比等。我们选拔表现优秀的积极分子,成立校文学社,健全了社团机构。社团经过近几年的不断磨合,造血功能不断强化,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各项社团工作,如每日校园广播,每学期迎新、艺术节表演,文化展示,阅读采风等。我们编撰的校刊也为学生发表作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总而言之,阅读指导课是一个形式还是一项事业,取决于我们的坚持,急功近利是不行的,我们应该要有耐心与恒心。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们就能帮助孩子获得一辈子享不尽的精神财富。建阳三中赖家兴校长有言:“我们在做的是一件事业,一件为孩子终身发展谋福的事业。”大哉斯言,我辈岂能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