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静待花开
2019-07-15管爱平
管爱平
前段时间,笔者曾到一所公立初中进行教学调研,随堂听了一节八年级的写作课。授课教师从近年丽水市中考语言表达(写作)题的要求和特点出发,从审题、立意、构思等角度进行写作指导,重点讲了立意的方法和技巧。课上,师生互动积极,课堂氛围和谐融洽。课后,我随机请了几名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不少学生都表示:写作立意方法(角度)是知道了,也明白了一些技巧,但对写作仍心存畏惧,不知该如何下笔。于是,本人在该年级各班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堪忧;教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比较关注技法的指导,随意性较强,缺乏长期的统筹安排。可见,现阶段初中写作教学仍较薄弱,学生怕作文,教师也不善于教作文。
教无定法,但一定要得法。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写作教学效率呢?本人认为应“多措并举”,坚持不懈,方能静待花开。
一、分层要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使其更好地成长。元初许鲁斋曾说“随材施教”要着重“教其所短”。同样的道理,写作教学中,虽然教师可通过统一要求和指导使学生基本上学会写作,但学生的智力水平毕竟是有区别的,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存在高下之分,因此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
具体做法是:每接一批新生,通过一学期的习作评改、考查摸清学生的水平层级,在第二学期着手进行分类训练,按学生作文水平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组。
很明显,D组学生最害怕写作,写作成绩也是最落后的。对这些同学,要消除他们的惧怕心理,让他们明白写作只是把自己心里想的、口上说的用笔写到纸上而已,至于写多写少、写好写差则另当别论;评价时以鼓励为主,同时引导他们多朗读、多交流。
只会简单记录,写作内容较空洞的学生可归入C组。平时应要求他们把事情写完整,在写作时尽量运用各种描写方法,该详细的地方就多写几笔,不要求出奇制胜、脱俗新颖。只要他们能写出一篇叙事完整、内容较充实的文章,也应给高分。
B组同学,在叙事、描写上是没问题的,平时训练应要求他们写出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的文章。这就要多训练他们运用议论性语言,使其能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懂得怎样在文章中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另外,还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尽量向A类作文靠拢。
对于A类同学,教师要多在思想深度上下功夫,多向他们推荐思想较深刻的读物,尽量使他们的作文不仅有文采,还有内涵。同时,教师要教会他们如何修改文章,或者帮助、指导其他同学修改文章。这样,既可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也可树立榜样,带动其他学生写好作文。
入学的第一个学期,不要急于分组。经过一个学期的统一写作训练,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水平自然心中有数,先由学生自由选择组别,教师再适当引导,这样既可保护学生自尊心,又能基本保证合理分组。
第二学期着手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准备适当的阅读、写作材料,利用写作指导课或课余时间,采用“复式教学法”进行分组、分层指导。如给定习作题目或总体要求后统一指导,然后再按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分组练习、分组指导、分组展示。在指导某一组时,其余小组组内交流或独立构思,各组指导依次进行。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多指导、展示的机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科学阅读,增添积累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那些爱看书的学生词汇、表达能力、语感、写作能力都比那些不爱看书的同学强。可见“千方万法,不如读书一法”。所以让学生读书是教好写作的关键。
我们可利用“名人效应”和学生的“向师性”心理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如利用班会课和课前准备等时间给学生讲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故事,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书,及阅读收获、感受,以身作则,现身说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但是,初中学生自觉性普遍不高,况且要在繁重的学业中挤时间读书,只靠说几句话是不行的,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一要创设时间。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们要教学生挤时间读书,也要帮他们挤时间。如与班主任老师协调,利用班会课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课程进度正常的情况下,尽量穿插安排一些时间来阅读;与家长合作,利用双休日加强阅读等。二要创设场所。我们应为学生创设能安心读书的场所,如在班级设一个“图书角”,尽可能多给学生购置有益的书刊,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刊捐给班级,大家共享;与学校沟通,让学校阅览室充分发挥作用;争取家长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等等。
为让学生认为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教师应特别注意“乐读”氛围的营造。我曾采取自由、宽容、以鼓励为主的方法。对于学生读物的选择、读的结果,一开始比较宽容,只要爱读就行,量的多少、怎么读、成果有多少都不做严格要求。等到学生渐渐形成读的兴趣,再在阅读的方法技巧上适当点拨。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再去大量阅读。如此循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慢慢提高。同时要定期开展“读书汇报课”,请学生对自主阅读情况进行汇报,课上各抒己见,交流思想、经验,分享阅读成果,享受阅读氛围。
为帮助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更好地从读物中汲取营养,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给学生以圈、点、画、批、摘、思、析、评等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粗读,要指导学生了解内容大概,要限定一定的时间开展快速阅读训练;精读,则应指导学生全面、精细、深入地理解文本,尽量做到“纤屑不遗”。
教师还要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参与和多方位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向同学展示阅读成果;也可采用交流讨论或竞赛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展示活动。一学期可举行一两次全班性的读书交流,让学生交流阅读收获,解决阅读疑问,互相推荐好书来读等。
三、以读促写,双翼齐翔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名家经典之作,其语言、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都是学习写作的最好范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课文的学习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自觉渗入写作教学的因素,或注意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词段,或研究、学习他人的写作思路,或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展,或写读书笔记,或依据相关材料进行扩写、缩写、仿写、续写、改写、编課本剧……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激活思维、启迪灵感,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达到双翼齐翔的效果。
1. 以本为范,仿创结合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半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我们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也可以是“仿创结合”。如《背影》的语言朴素而又典雅,作者采用白描的方法,集中描写父亲在特定场合下使作者极为感动的那个背影。笔者曾在引导学生细致分析文中父亲体态、穿着打扮、过铁路买橘子的情形后,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以母亲或父亲为对象进行仿写。学生有了范文,加上亲身感受,所写习作大多条理清晰、顺序合理、描写具体。在仿写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依据课文素材创造性地延伸原作情节,拓展写作空间,对课文进行二次创作。
2. 找准结合点,用好范文
每篇文章都有其特点,或语句优美,或结构紧凑,或思想深刻……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课文的优点进行读写能力训练。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问:文章的哪一部分最精彩?精彩在哪里?我对哪部分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要找准读写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是:按一定顺序,条理清晰;巧用修辞,生动活泼。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点,让学生明白这一段读来十分生动有趣的原因就在于此,然后可以让学生仿写作文片段《公园一角》或《校园一角》。
像这样,立足课堂教好范文,让学生汲取文中的精妙之处,积累写作素材并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就能促使学生及时把读与写联系在一起,读而有感,感发为文。
3. 多种形式,交替变换
为提高学生写的兴趣,也为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应注意各种写作形式(扩写、缩写、仿写、续写、改写、编课本剧等)的交替使用。如学了《石壕吏》,可以让学生把它改写成独幕剧;学了《秋思》,让学生把它改写成散文;学了《三峡》,让学生写《我随郦道元游三峡》或《我带郦道元游三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其写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读中学写”需要教师及时批阅,及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如果只是让学生写,而不做修改上的指导,学生的进步也不会很大。再有,“读中学写”是一项考察耐力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只有在不断的阅读、写作实践中多练习,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着眼学生实情,是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抓手;“科学阅读”能开阔学生视野,可拓展学生写作思维空间,积累书面语言材料,为学生的写作引入了源头活水;“以读促写”开发学生的潜力,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相信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定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