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
2019-07-15张克年
张克年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9)11-0114-01
分层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即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具体特征,给学生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计划。这一方式的运用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下面,笔者就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学生分层
在分层教学之前,首先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将学生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优秀生能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能进一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对于中等生则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对于后进生,则要求他们能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基础的知识,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还需要遵循自愿、公开与动态的管理原则,并让学生意识到分层不是为了划分三六九等,而是为了促使他们自身都能在应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让学生对这一教学方法不产生排斥。如此,才能让学生自愿参与到考核当中。当考核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分层的结果公开。这个过程中假若教师强加自己的主观意见给学生,那么可能会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因此,在公开分层结果之后,教师很有必要给学生陈述自己的意见以及分组的原则,广听学生的意见,并根据需要调整分组。在分层之后,有的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态度,在学习上突飞猛进;也有学生骄傲自满,导致成绩一落千丈。为此,教师要坚持分层的动态化原则,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分层
通常来说,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相应的层次目标。比如笔者是这样设置的:优秀生目标:要求他们在学习中能独立推导并论证课本中的公式、定理等,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练习题以及一些变式拓展题,注重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从多渠道解决问题,重视给他们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中等生目标:要求他们掌握教材的概念、例题、定理与基本的运算,能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逐渐向优秀生靠拢。后进生目标:要求他们能记住课本的概念与公式,能模仿例题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如此设置,能保证他们能掌握基础部分的知识。当然,要强调的是:教师要给后进生更多的关心,让他们逐渐向中等生靠拢。
以教学“平行线的性质”为例,笔者在教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层。对于优秀生,要求他们能独立推导出平行线的性质并灵活运用这个性质去解决变式题;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掌握平行线的推理过程,并能灵活加以运用;对于后进生,要求他们能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并能证明两个角相等的基础问题。通过分层设置教学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课堂设问分层
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同,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让优秀生、中等生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多提出一些问题,并鼓励全班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如此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多鼓励并引导他们学习,结合他们的基础能力布置更加简单的学习任务。
以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课的内容为例,笔者在讲解完这部分的内容后,给优秀生与中等生设置了两个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过程是什么?解题过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之处?”而对于后进生,则让他们从以上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回答。如此一来,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或者是后进生,都有发挥的余地,且也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总之,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体现,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发挥分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相信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一定能优化分层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編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