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体会
2019-07-15常明敏
常明敏
【关键词】艺术教育;核心素养;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9)11-0067-01
艺术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习、了解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几大内容后,我们应该思考,学校的艺术课程、活动可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吗?是否是学生需要的课程呢?笔者以舞蹈排练为例谈艺术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人文底蕴
这是艺术教育的优势,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审美情趣的培养载体。比如舞蹈排练,老师讲解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不断纠正后才能达到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作不只是简单运动,而是如何让他用肢体表达人类的情感,如何用肢体塑造美的形象。老師用美的示范,培养学生们美的眼光、美的心灵。学生慢慢学会审视自己的动作是否优美,同样知道了“美”的内涵,以此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美、欣赏美。有句话说得好,我们的生活不缺乏美,只是缺乏欣赏美的眼睛。
二、实践创新
艺术活动就是在不断实践中创造新生,达·芬奇从画蛋到《蒙娜丽莎》、贝多芬从音阶练习到《命运交响曲》……同样的道理,舞蹈排练就是实践。模仿老师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练习,看似是简单的过程,但不同的个体在学习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唯有亲身经历,才知道问题所在,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为以下几种解决方式:个人努力、同伴互助、老师引导。
而最终是否成功解决,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排练中,结束段落学生们始终合不上音乐,在大量的实践尝试后,学生们自发进行了改编。改变了队形的组合、缩减了前一个动作的重复次数,使得各个点位的学生最后都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同学还创造出新的结束造型,这就是团队的创造力,这就是我们需要营造的氛围,我们希望看到碰撞的花火!
三、责任担当
自古以来的艺术作品,或多或少体现着作者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贡献。学生的舞蹈比赛强调整体效果,要求队员有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担当意识。完成好自己动作的同时,关注队形;有独舞表现时,尽量出彩;高潮时的托举,当好磐石。一个好的舞者,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担负起众人的嘱托,要当好团队的护花使者。
四、健康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让我们从中窥见生活的点滴;艺术高于生活,让我们在美的享受中健康生活。看似缤纷的艺术,背后却影射出生命的珍贵、人性的内容,让读者在观看时不断汲取经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艺术的高峰需要我们成为永远的攀登者,人生有了高的目标,生活一定是有滋有味的。
五、学会学习
艺术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在学生舞蹈排练中的一遍遍重复,看似枯燥,却讲述着一个“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看着舞蹈一天天成型,学生之间配合更加默契,让学生们明白了前面的功夫没有白费,懂得了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再联系到学业中的语数英,也有着大量的背诵、练习,也是简单重复,但也有着存在的必要。通过这样的举一反三,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观。
六、科学精神
科学与艺术有着很多的共通之处。爱因斯坦明确表示,他所喜欢的乐器——小提琴为他的科学事业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现在的艺术课程,也有着专门创作的课程,让学生们尝试着在想像的海洋中遨游。国外有很多学校打破学科界限,借用STEM模式,开展艺术学科教育。把音乐、美术、手工、舞蹈等学科交叉、结合,呈现出一种崭新的艺术类课程。例如,一堂课,老师节选某个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之后学生根据感受创作一幅美术作品或用手边学具制作手工作品。差异化的感受让作品丰富多彩,之后学生小组讨论,解说各自创作意图,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全程教师无过多参与,只是组织及适时点评,对有创造力的作品进行凝练、升华。一堂课“美”字为核心,让学生们在无限的想象中感受着科学的精神。
艺术教育的实施影响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核心素养的提出,又为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艺术教育需要完善课堂内容的同时跳出课堂,不断开发各种艺术活动。在各类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在提升中助力学生成长,从而让艺术温润未来的美好生活。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