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合一”选后民进党派系地方版图消长及其影响分析

2019-07-15陈先才翁明源

台湾研究集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潮流派系执委

陈先才,翁明源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厦门361005;2.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3.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福建 厦门361005)

一、民进党权力结构与派系政治

民进党是一个派系共治的政党,派系政治是民进党的固有文化传统。[1]从现代政党的类型来看,民进党算是一个刚性政党,强调对入党、党员管理及退党等制度的管理。民进党党章第四款就对该党的权力结构进行了规定。全台党员代表大会作为民进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每一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简称“中执会”)召集一次,主要职责是修改党纲、党章、选举或罢免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等。中执会是常设权力机构,共有委员35人(包括党主席)。中执会执行委员(简称“中执委”)职位是各派系竞逐的焦点,委员中14人为常务执行委员。

党代表的类型包括当然党代表以及票选党代表两种。当然党代表由党员的职务及身份所决定。根据规定,六都的议员都是当然党代表。换言之,只要当选市议员,就自动成为民进党的党代表。而非六都的县市议员则不能自动成为党代表,需要参选才行。作为党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中执会是非常重要的权力机构。中执委来源有票选中执委和当然中执委两种。票选中执委由党代表投票选举产生,一般30席。当然中执委是因为其职务关系而被纳入中执委名单,身份随职务之终止而终止。如民进党“立法院”党团三长,即党团总召、干事长及书记长是当然中执委,地方县市首长、党主席等为当然中执委。由中执委选举产生的常务委员,谓之中常委,是民进党的权力核心。中常委的来源也有当然中常委和票选中常委两种类型。当然中常委包括六都市长、“立法院”党团三长、党主席等,资格之取得均与职务相始终。票选中常委是指由中执会委员投票选出的常委,共10席。中常会是民进党最高权力决策机构,中常委每周可在中常会上与党主席见面、争取执政资源,因此,其竞争尤为激烈。

从民进党权力结构来观察,党代表、中执委、中常委都是重要职位。派系在党内影响力的争取及运作,主要就与这三种职位的争夺密切相关。派系掌握的党代表数量越多,其当选中执委的机会就相应增加,而中执委的数额越多,中常委的数额自然也增多了。

由于当然党代表、当然中执委及当然中常委等保障名额的存在,民进党派系非常注重对票选党代表、票选中执委以及票选中常委的选举,而这些选举又与台湾地方县市选举密切相关,这也是民进党各大派系特别注重地方县市选举的原因。派系透过地方选举公职来增加对党的影响力,从而增强派系实力。派系在地方公职人员的选举中,最为重视的,一是六都市长的选举,当选者直接进入民进党中常委名单;二是非六都的县市长选举,当选者直接进入中执委名单;三是六都的市议员选举,当选者直接进入当然党代表名单。派系在民进党内部实力消长的指标主要体现为派系在中执会、中常会的席次多寡,以及地方县市长席次的多寡。因此,四年一次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进党内各派系的实力消长,至少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2]

当然,近年来随着台湾选举经费日增,民进党各派系财务出现状况,加上地方诸侯的影响力上升、派系文化在党内常常被批判质问,都使得派系在地方县市的发展受到影响。以非六都的县市而论,派系一般没有多大意愿来发展县市议员,因为这些县市议员不是当然党代表,要成为党代表,至少需要养500个左右的党员才行。这当然是一笔很大的开销,非六都县市的议员很难有这样的财力。因此,各派系扶持非六都县市议员选举的意愿自然降低。但不论如何,由于党代表、县市长是民进党权力结构的重要一环,当然引发了派系对地方选举的关注。同理,每一次台湾地方的公职人员选举,都在一定程度上牵涉到派系实力的消长。地方县市通常是一个派系生存发展的大本营,拥有地方执政县市,派系才有资源招兵买马、培养人才。[3]任何一个派系如果长期没有取得地方执政县市,则该派系的正常运转很难长期支撑。以民进党传统的重要派系苏系、谢系为例,由于这两个派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取得地方县市的执政权,缺乏为其派系发展提供养分与资源的大本营,其发展不可避免面临较大的困难。

二、2018年“九合一”选后民进党派系地方政治版图的变化

民进党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遭遇有史以来极为罕见的大挫败。选举前,民进党执政县市多达13个,选后只剩下6个,尤其是民进党执政长达20年的最大票仓高雄,也落入国民党手中。民进党一夕之间丢掉7个县市,当然对民进党派系在地方执政版图造成极大冲击。

(一)县市长选举

在本次“九合一”选举之前,民进党在13个地方县市拥有执政权。这些县市分别被民进党不同派系所掌控,其中尤以新潮流系为最多。[4]新潮流系(简称“新系”)掌握了高雄、台南、桃园、宜兰、彰化、云林及屏东7县市。这一数字不只比国民党执政县市总数要多,而且也超过了民进党的半壁江山,新系的优势不言而喻。除新系之外,民进党重要派系“正国会”也拥有台中、基隆两地的执政权,党内影响力仅次于新系。其他派系,包括苏系、谢系等,则没有一席之地(如表1)。

表1 2018年“九合一”选前民进党执政县市的派系政治版图

2018年“九合一”选举之后,民进党的执政县市数目由13个跌至6个,对派系的影响非常之大。以民进党内部最大派系新系为例,新系由之前的7县市到只剩下桃园、屏东2县市。尽管台南市未被蓝营攻克,而且黄伟哲在这次选举中采取与新系结好的策略,但毕竟黄伟哲从新系退出多年,这种合作只能算是选举时期的战略性结合。虽然新系目前仍然是党内最具实力派系,但其整体实力大幅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正国会”在这次选举中遭遇极大的挫败,该派系的政治明星林佳龙由于连任失利,其未来政治前景充满变数。“正国会”只剩下基隆市一市。民进党地方诸侯实力的消长,其背后当然与派系在地方执政版图的减增有着直接关系(表2)。

表2 2018年“九合一”选后民进党执政县市的派系政治版图

从选后民进党派系政治版图的最新变化观察,新潮流系仍然是党内最具地方实力者。特别是新系的郑文灿在这次选举中稳住阵脚,其选票数较2014年甚至还有成长。郑文灿面对“韩流”来袭的表现,也使绿营内部不少人对郑文灿的政治前景愈加看好。尽管民进党在这次“九合一”选举中大败,派系在地方的政治版图大为收缩,但由于民进党仍然在台湾地区拥有执政权,派系抢夺资源的重心恐将由地方县市转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台北。新潮流系无疑仍然会是民进党内掌握执政资源最多的派系。

(二)县市议员选举

在这次“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议员席次也有所减少。以六都为例,2014年民进党在六都的市议员选举中共拿下167席,而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六都市议员总席次减少到137席,降幅18%。民进党在县市议员席次的大幅下滑,当然也会影响到民进党派系在地方政治版图中的生态。从这次六都新当选议员的派系分布来观察,谢系实力下滑的迹象非常明显,原因是谢系在2016年之后的派系组织运作较为松散、主要政治领袖谢长廷赴日担任“驻日代表”,从而使谢系的运作与经营相对涣散,战斗力下降。

表3 民进党议员的派系分布

三、2018年“九合一”选后民进党派系地方版图消长的影响分析

民进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派系斗争的历史。党外时期的路线之争,从康宁祥与黄信介开始,就有温和路线与激进路线之争;到了党外后期,有“公政会”与“编联会”之间的议会路线与群众路线之争;民进党建党后,派系斗争更趋激烈。最早是康宁祥的温和稳健路线遭到党内新生代的攻击与批判,从而导致康系式微;接着是新潮流系全面围攻前进系的林正杰;即便是美丽岛系也有内斗,张俊宏与许信良因争夺党主席也使该系出现裂痕,最终导致派系裂解为新时代办公室、新动力办公室等等。早期民进党派系之争夺,或有一些理念或路线的歧异争执,或是有一定理想与理念的坚持,但随着民进党取得政权后,派系界线的意义已经不是政策理念的差异,而沦为因应党内初选压力之竞逐组合的工具。

民进党派系的内斗与博弈当然会使民进党内部的团结十分困难,甚至导致民进党的分裂,给民进党的形象也带来极大损害。特别是派系的存在,使得党内对于政策只分立场不问是非,只有选举动员,而没有理性、良性辩论。

(一)民进党派系之间的博弈加剧

由于派系在地方经营版图的丧失,派系由地方收缩,转而到民进党中央进行博弈。人员位置的安排、利益的争夺都导致派系以败选之责来清算其他派系,如不少派系将2018年“九合一”选举失利的责任归咎于新系。

1.新系与反新系的斗争进一步升级

2018年“九合一”选举出炉后,民进党执政版图大幅缩减,握有最多资源的新潮流系势必成为众矢之的,党内各方纷纷要求其检讨。[5]事实上,在本次“九合一”选举过程当中,党内就已经弥漫着强烈的反新系之氛围。[6]新系执政县市选情普遍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从选举结果来看,新系执政的县市,如高雄、彰化、云林及宜兰等县市都被国民党抢走,即便是台南市,新系支持的黄伟哲也只能说惨胜。其得票率仅为三成八,远不及绿营先前预估的五成以上,只能算是勉强保住基本盘而已。[7]民进党在绿营基本盘的台南选情之所以如此惨淡,究其原因,除了大环境对绿营不利外,也与绿营内部强烈的反新系气氛脱不了干系。

选举结果一出来,虽然党内各派系都受重伤,但各方对新系的抱怨与指责并未减少。诸如“陈菊一离开高雄就压不住,内阁团队表现差,新系该负责”之类的发难甚嚣尘上,民进党内派系内斗的风暴已经开始。新系凭借在党内拥有的强劲实力,自然也不甘处于如此被动之局面。赖清德辞去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职务仅仅两个月,就迫不及待宣布参选2020年“大选”,要与谋求连任的蔡英文角逐党内初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新系在沉潜一段时间之后的政治反扑。

2.党主席选举将成为派系角力的主战场

当前由于整个民进党都笼罩在空前失利的阴影下,各个派系由于担心社会观感不佳,会避免公开的角力动作,但随着未来党主席选举开打,派系为了卡位,必然掀起新的派系厮杀。目前党内主流声音是希望能够推进中生代全面接班,如:民进党党团干事长李俊俋在脸书撰文谈改革理念,主张民进党中生代应该要扛起责任;民进党天王苏贞昌表示应该由优秀的中生代承担更大的责任,他愿意扮演协助的角色;蔡英文也称应让中生代承担更大的责任;甚至有民进党籍民意代表直接点名中生代的郑文灿、陈其迈、林佳龙等人来撑起党的未来。尽管如此,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恐怕还是非常困难,特别是失掉不少地方县市的执政权后,不少派系的人马面临难觅归处的困境。由于行政机构及公营事业单位早已被各派系抢占一空,唯一有机会一搏的只能是民进党中央党部,特别是未来新任党主席将直接掌控2020年“大选”和“立委”的重要提名权,因此,党主席选举会是党内各派系基于政治利益及选举利益争夺的重大战场。派系角力不可避免。

(二)当前民进党派系博弈的基本诉求

1.切割

面对2018年“九合一”选举的重大挫败,民进党各大派系尤其是新潮流系选择了与蔡英文切割的策略。尽管蔡英文在民进党惨败之后请辞党主席,并慰留两位新系大将陈菊和赖清德,但选后至今,批判蔡英文最狠的也是新潮流系。曾经一手把蔡英文拱上大位的新系,为民进党这次地方选举的大败,与蔡英文发生理念分歧,切割意味非常明显。这可以从选后新潮流系核心成员的相关发言一窥究竟(表4)。

表4 新系核心成员发表的与蔡英文切割之言论

从新系核心人员的言论观察,新潮流系目前无论是所谓“逼宫”,还是卸责,其本质是新系要与蔡英文切割的政治戏码已经上演。新系显然不想继续与蔡英文捆绑,郑文灿如此,赖清德更是如此。郑文灿连任后,已进入民进党接班梯队优势地位,如果被蔡拉去当代理党主席,甚至参选党主席,便要与蔡英文承担共业。有“胖周瑜”之称的郑文灿自然婉拒蔡英文,主张“府院党”都要换血,拉升了自己的高度。新系切割蔡英文,明显是为了2020,拒绝和蔡一起溺水;新系甚至透过核心人士公开表态来营造社会氛围,让蔡英文进行“府院党”的大改组,放掉赖清德。在新系的运作下,赖清德不顾蔡英文的再三挽留执意卸职而去,未来绿营内部的派系斗争恐还将持续上演。

2.止损

新潮流系之所以与蔡进行切割,主要的利益诉求还是希望能够在政治上起到止损止血的功效。毕竟新系在民进党重返执政后获取的利益最大,也引发了党内派系的极大反弹。有新潮流派系“立委”直言不讳地说,赖清德势必得请辞“院长”一职,只是时间点的问题。赖清德在民进党败选后的第一时间没有走成,伤害就已经造成了。尽管赖清德最终如愿请辞下台负责,蔡英文却请出苏贞昌执掌“行政院”阁揆,也是体现了民进党派系博弈的现实政治。对蔡英文而言,要谋求连任,就必须稳住新潮流与谢长廷系统的政治布局,还要让赖清德不敢也不会突然冒出头来抗衡。这当然是蔡英文寻求自保的最佳选择。[8]而对于新潮流系而言,苏贞昌本身长期与新系交往,所谓的“新苏联”之称呼即来源于此。苏贞昌的出线当然与新系背后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虽然赖清德离去为新系重要政治人物预留了未来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但毕竟新系也要顾及维系现实执政利益的需求,特别是蔡英文执政后,新系掌握了大量的执政资源,包括重要部会职务、公营事业主管等等,[9]都需要有新系的重要政治盟友上位才能予以保障,而苏贞昌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换言之,无论是赖清德的离去,还是苏贞昌的上位,背后都与民进党内部派系止损的现实考虑密切相关。

3.测试

放话以测试舆论风向一直是民进党派系内部博弈时的重要策略和手段。民进党2018年“九合一”挫败后,党内不断传出向蔡英文“逼宫”的声音。民进党各大派系纷纷放话来测试党内风向以及台湾社会民意的动向。例如,新潮流系民意代表率先释放陈菊、赖清德要请辞的消息,用意是向蔡英文传递赖清德不会再与其捆绑在一起的重要讯息。此外,在蔡英文请辞党主席之后,党内关于未来党主席人选的放话更是多如牛毛。诸如有关郑文灿接任民进党代理党主席的传言,英派人马苏嘉全将请辞立法机构龙头竞选党主席的流言等等,都与背后派系对媒体放话带风向有关,外界自然看得眼花缭乱。绿营内部各大派系的放话,本身就是政治动作,其内容真实与否并不重要,重点在于测试风向,用以观察党内政治风向的脉动。

4.卡位

随着民进党各派系在地方县市版图的大幅紧缩,各大派系在“中央”层面的博弈无疑更为激烈与强化。面对新系全面垄断执政资源的情势,其他派系的不满情绪自然无法消解。事实上,选后“正国会”背景的民意代表蔡适应公开表示“蔡英文也许要思考是否争取连任”,就被解读为派系的“逼宫”行为。[10]民进党败选后党主席的改选过程本身,也与派系的博弈与卡位密切相关。由于此次党主席改选是要延续蔡英文剩下的任期,一直到2020年5月20日止,新任党主席手握下届“立委”及“大选”的提名权,因此成为各派系必争之位。无论是之前在高雄市长和台中市长选举中失利的陈其迈和林佳龙频频被点名,还是最终由各派系共推谢系出身的卓荣泰接任党主席职务,都已显示非新系已开始结盟,防堵新潮流人马接下党主席的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成功。事实上,从卓荣泰接任党主席再到苏贞昌接任阁揆,当然与派系“九合一”选后的政治卡位战有关,也说明当前党内派系的卡位战在一定程度上已暂时停住,派系之间形成最基本共识,就是继续支持蔡英文连任,以维持民进党派系与权力运作的稳定。毕竟对于民进党各派系而言,只有力保2020年的政权保卫战不失手,才有可能继续坐享政治资源。

(三)民进党派系博弈的影响分析

虽然民进党派系有长期厮杀的历史传统,但各个派系在博弈过程中也并非全然不顾民进党的整体利益。正如新潮流系“立法院副院长”蔡其昌在选后否认存在“逼宫”、切割的问题,称民进党的命运就是绑在一起,“这条船沉了,没有任何一个派系下得了船”。[11]派系争夺虽然不可避免,但在事关民进党能否在2020年继续保住执政权的大问题上,蔡英文与民进党派系的利益是一致的,这一点确定无疑。

1.派系博弈会对民进党的政党形象造成严重的伤害

民进党施政不佳,无法得到选民认同,在中期考中被民众抛弃。各派系从利己角度做出反应,基于自保或权力争夺而发生的一系列“逼宫”、切割等操作手法,在台湾社会产生相当负面的影响。民进党整体形象不可避免受到伤害,不利于民进党获取更多民众支持和认可。但这个过程似乎无法避免,派系博弈是政治利益使然,由派系本能所驱动。这是民进党的政党特质文化,民进党本身就有派系共治的传统。

2.民进党派系博弈会以不损害民进党最大利益为底线

尽管民进党派系之间的博弈激烈程度空前,但会以维护民进党现阶段的最高利益为根本目标,亦即实现民进党2020年选举的利益最大化,确保民进党绿色执政的胜选,以及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基调的延续。[12]换言之,确保执政权的延续是民进党当前各派系的最大共识。因此,党内派系博弈都要在这一最高政治目标之下来展开。

虽然蔡英文由于选举失利失去党主席职务,在一定程度上等同民进党与蔡英文各自分手。这在政治效益上是恶化败选结果的分裂作用,有可能加剧民进党的内部斗争,甚至会影响民进党2020年的选举局势,[13]但对于各派系而言,利益是最大的动力所在。在当前民进党士气低迷的情况下,派系冲突过烈不利于民进党人心之凝聚,因此,维持一定程度的团结或有助于提振信心。特别是各派系如果认为蔡英文参选连任更有利于民进党在2020年的胜算,则蔡英文被提名的可能性仍然相当高。毕竟中途换将在民进党选举史上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而且蔡英文手中有执政资源,派系强迫换将或许会发生反作用,使民进党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事实上,对于民进党而言,与其派系夺权,蔡英文继续连任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派系的“逼宫”也好,切割也好,不过是派系在当前政治环境下,抢夺执政资源的博弈罢了。这也是民进党内部有实力的青壮派最终选择让中壮派代表人物卓荣泰接下党主席的重要原因。在卓荣泰掌管党机器之后,民进党内部由蔡英文竞逐连任的态势已基本底定。民进党内部各派系为了尽快稳定军心,本来定调在4月决定2020年参选人,希望能够在2020年选举中抢得先机。但赖清德的加入使党内派系围绕2020年“大选”的角逐与博弈持续发酵。

3.民进党派系博弈的发展趋向

民进党派系在这一波政治博弈中,关注的是民进党中央执政下的资源,包括赖清德去职后行政机构的人事安排,以及2020年“大选”时的候选人及搭档问题。总体来看,派系过分厮杀并不符合民进党利益,博弈过程中也有妥协,从而维持一个表面稳定的局面。新潮流系虽然有强大的实力,但在大环境不利于民进党的情势下,也不能过分张扬,而当有所收敛。毕竟新系仍然掌握众多资源,其他派系无法染指。新系有可能利用手中的资源来与其他派系进行交换,从而维持派系共治的总体局面,力保民进党度过2020年关口。从目前来看,苏贞昌接任阁揆后,并没有对人事进行大幅度调整,一方面当然是基于政局稳定之考量,一切都要以围绕蔡英文连任为目标,“人事地震”可能会带来负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平衡各方派系的利益,例如对败选的陈其迈、林佳龙等委以重要行政职务,其实质当然是派系平衡和安抚。总之,在2020年选举结束之前,民进党内部无论是党务还是行政方面的人事安排,派系平衡将是一个重要的考量面向。

尽管如此,民进党内部政治生态是动态发展的,并非静止不动。党内各派系基于2020年整体利益形成了尊蔡、共治的局面,但无官一身轻的赖清德显然并不甘愿如此。赖清德突然表态要角逐2020年“大选”之党内初选,当然被视为对蔡英文的政治“逼宫”,无疑也会引发党内派系的下一波博弈,以及对新潮流系内部的强烈震撼。

注释:

[1]陈星:《民进党权力结构与变迁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101页。

[2]郭正亮:《民进党转型之痛》,台北:天下远见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第78页。

[3]郑明德:《民进党新潮流系研究》,台北:华立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第29页。

[4]林劲:《民进党新一轮世代交替问题分析》,《台湾研究集刊》2016年第5期,第5页。

[5]丘采薇:《民进党派系之争提前上演》,《经济日报》(新北)2018年11月25日。

[6]陈先才、林明治:《民进党重返执政后新潮流系发展态势研究》,《台海研究》2017年第3期,第8页。

[7]洪荣志:《黄伟哲惨胜高思博冲出蓝光》,《中国时报》(台北)2018年11月25日。

[8]陈淞山:《苏贞昌接阁揆的政治玄机?》,风传媒,https://www.storm.mg/article/814692,查询时间:2019年1月12日。

[9]陈先才、温良谦:《民进党重返执政后派系政治发展及其影响研究》,《现代台湾研究》2017年第3期,第8页。

[10]郭建伸:《绿委逼宫小英 要求弃选2020总统大位》,《中国时报》(台北)2018年11月27日。

[11]《蔡英文疑遭党内逼宫》,《澳门日报》(澳门)2018年12月6日。

[12]陈先才:《试析蔡英文“维持现状”政策》,《台湾研究集刊》2017年第1期,第12页。

[13]林青弘:《投书:逼宫蔡英文 自残民进党》,《上报》(台北)2018年7月9日。

猜你喜欢

新潮流派系执委
THE BUSINESS OF MURDER
乡籍、派系与党政:抗战时期吉安县商会选举之争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慢新闻”,能否成为阅读新潮流
省妇联十二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召开 徐姗娜当选福建省妇联主席
省妇联十二届二次执委(扩大)会议召开
“派系撕裂校园”:暨南大学驱长风潮研究(1933—1934)
派系政治与农民上访的逻辑
巡演完美收官 英飞拓引领人脸识别新潮流
学院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