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绒结
——广绣艺术馆设计
2019-07-15陆丽珊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曾 姣 陆丽珊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广绣属于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它的发展却远远不及蜀绣、苏绣和湘绣,甚至濒临技艺失传的境地。广绣与其他刺绣相比有着不同的特殊工艺,其内涵和艺术特色值得深究、保留和传承。基于广绣文化的严峻处境,金绒结广绣艺术馆应运而生。
目前,艺术馆的功能已被收集、整理、保存到现在的展示设计中,展览已不再是一场冰冷的展示,而是提升展会内容和设计的一种表达,比如展览和教育的巧妙结合,它被赋予了更多有趣的故事线,使游客参与其中,享受体验的乐趣。艺术馆作为一个体现当地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场所,是地域性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也是人们提升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场所 。因此,民俗文化艺术馆在当下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时代潮流中,不仅起到供游客参观游览的作用,更是传承和发扬本土特色文化的重要平台。所以在设计艺术馆之前,充分了解主题文化特色非常有必要,这样才能在艺术馆空间中更好地、全面地展示其文化内涵。
一、广绣元素提取
通过对广绣的研究和特色元素的提取发现,广绣与其他苏绣、蜀绣、湘绣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技法多样,以花鸟为主,且融入动物的羽毛及金丝银线来创作,构图更加饱满,色彩更加鲜艳,繁而不乱,效果更加富丽堂皇。其中的经典之作常以抽取孔雀绒毛为制作原材料,同时分丝绒、真丝、金线、银线、金绒混合等几大类,这也是“金绒结”从何而来的原因。金绒结广绣艺术馆以孔雀形象为主要设计语言,从内到外营造空间形和界面形,体现广绣特色,传达其魅力精髓。
二、艺术馆外观造型分析
金绒结广绣艺术馆的主体外观建筑采用“木包钢”的结构形式,即在钢结构外面用传统木材拼合包裹组成梁柱,辅以传统建筑装饰,既能够再现岭南传统建筑的木构风格,又能满足抗震、消防等现代建筑工程的要求。
图1
艺术馆外观建筑的正面宛如羽毛飘飘,正是提取了孔雀绒毛的形态,生物形态给予了我们无穷的想象,多变、层叠、穿插、统一都让整个建筑更加灵活生动起来,让广绣的精髓得到了完美诠释。不仅如此,建筑还与自然中的海浪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广东作为沿海城市,水网纵横,孕育了岭南一带独特的风土人情。(图1)
从俯视的角度去看艺术馆,俨然是一个“结”。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刺绣,在完工时都需要打一个结,才能画上完美的句号,这是每一件刺绣艺术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整个室内充满了线条、羽毛弧线和界面立体穿插结构,线条在各个空间中自由延伸、放射,隐喻了广绣技法的“钉”“垫”“拼”“缀”,运用建筑化手法,将外墙进行叠加、穿插和镂空,蕴含着中式古典的审美情趣。
孔雀的仿生形态的界面和装饰,主要用合成材料、木材、钢筋、塑料构成,大面积的不规则墙面与非对称曲线顶面的切割,其形态、质感与坚硬的钢筋水泥形成了流动与静置的强烈对比。大量的半透明空间造成室外光线对建筑形成的投影,形成三维的立体空间。艺术馆中心展厅放置360度环绕的荧幕,播放相关宣传影片,观众可以坐在环绕的阶梯上观看影片和休息;剩余空间可做临时布展、大型画展,或者教学场地,等等。广绣制作体验区为来馆参观的游客增加了互动的乐趣,游客可以现场参与刺绣,绣品可带走,而且现场有专业人员指导。其他功能区域如休息区、商店、卫生间、储藏室、会议室等分布在展馆右侧。
三、设计元素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为满足环境、人员流量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艺术馆设置了一个主入口和两个分入口,在右侧和后侧利用建筑墙体作为支撑,用开放的过道供游客迂回和休息,缓和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建筑内部整体采用界面形的设计方法去划分各个区域。
图2
(一) 孔雀头部元素前台接待区的应用
从主入口进入艺术馆,是一个扇形的通透的前台接待区,接待台与背景墙都是抽取孔雀头的形状作为元素设计的,且提取其色彩“明亮黄”和“草木绿”作为空间设计的主要色调。孔雀的羽毛从前台开始延伸贯穿数个展区,让每个空间是整体而不是单独的存在,彼此融合,体现了建筑伟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延伸的线条为自发光的黄色涂漆,对游客而言具有导向性作用。(图2)(二) 孔雀尾屏元素在历史展厅中的应用
历史展厅是一个开放的展厅,处于门厅与中心展厅的连接处,起到过渡的作用,让游客在参观广绣艺术品之前先对广绣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它是门厅的延续,其色彩运用黄绿搭配与门厅形成统一,转折处模糊处理,但突出的墙面造型线条又使之得到区分利用,并形成空间的节奏感,既生动变化,又有不同的对景效果。(三) 孔雀开屏元素在中心展区的应用
通过门厅之后进入开放通透的中心展区,中心展厅借鉴了罗马斗兽场的结构形式,是一个低于馆内平面1.2米的空间,周围是可供游客坐下休息观赏的阶梯,展厅中心的雕塑小品设计构思源于孔雀开屏。孔雀被誉为吉祥鸟,它的尾屏五彩缤纷、色泽艳丽,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寓意。雕塑小品提取其形态及眼状斑的颜色结合线条叠加的技法将孔雀开屏时的美轮美奂充分展现了出来,为展厅增加了独特的视觉享受。雕塑底下有弧形休息长椅,供游客临时休息。(图3)图3
展厅吊顶的外形根据孔雀毛的结合、精简、提炼、再设计而成,外观优美,更具现代性美感。建筑材料采用四方大尖顶的钢架结构,保证了整个场馆的自然光线照明,运用渗、透、漏的设计手法,使空间形成视觉连贯和融合,整个室内力求体现平易亲切,富有人情味的环境氛围。
展柜的摆放讲求轴线分割的原则,使其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有变化,令人产生新的视觉兴奋点,不至于让游客产生单调乏味的印象。
(四) 孔雀羽毛元素在休息区的应用
休息区将孔雀羽毛的流线形态巧妙地运用到了吊顶设计中,结合非对称却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统一等表现手法进行界面造型处理,覆盖整个休息区顶部,宛如悠然自得的孔雀姿态。休息区作为聚散空间,要满足游客在这个区域的聚散功能,所以通往其他区域的通道及门都设计为开放式,中空开放型休息区为下沉的顶部调整了呼吸,使游客在休息阅读时身心舒畅,能够享受到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空间环境。围栏的设计也采用波浪穿插结构,与建筑外观形成呼应。(图4)图4
四、结语
建筑空间设计语言需要有一个相互整合的过程,各语言的关系是交织在一起的,使得空间更加和谐统一,意在表达文化内涵,赋予建筑灵魂。金绒结广绣艺术馆的设计,运用空间、界面细部、装饰符号、色彩、材料等设计语言,表现广绣的灵魂技法,使人感受到广绣文化的熏陶,这正是这个室内环境的深层意义所在,它象征了一种传统艺术精神,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