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措施

2019-07-14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情境探究思维

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 河南 濮阳 457000

1 设计开放的课堂,让学生提出问题变成可能

首先,开放的课堂可以是教学方法的开放。比如,师生共同授课。课前在班内选出一个学生代表,把明天要讲的内容安排给他,让他提前一晚“备课”,第二天的数学课让该学生来讲,老师在教师后面听课,让其他学生监督并提出自己不太懂的问题,让我们的小老师进一步讲解。这样可以锻炼“小老师”的主人公意识,同时锻炼其他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其次,开放的课堂可以是课型的开放。比如,可以把我们的数学课堂设置成基础课、拓展课、研究课、谈论课、自学课、解题训练课等。让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课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实现提高他们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最后,开放的课堂可以是学习方法的开放。学生的学习可以是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合作式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这几种学习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生生讨论、合作中互相提出问题,也可以在独立探究学习中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实现锻炼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不同的课堂中“强迫”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变成习惯。

2 借助学案,学生提出问题

我们的课堂一般以学案为抓手,我们可以在学案的设置上多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这道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以这个题型为例,你能出一道题吗?”;“题目设置成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形成提出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举一反三。

3 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是问题多,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他总说没有问题。正因为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没有思维的活动,是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学困生越学越“困”,也就不足为奇了。究其原因是问题意识的淡漠。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难题而产生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并由此激发积极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一种心理品质。如何唤醒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生活是创作之源,素材是思维之泉”。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多渠道搜集相关的信息,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文本呈现方式。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关心、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问题不断追问的习惯。例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创设了拉面师傅拉面的情境,“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学生自然提出了“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有多少根?”的问题,在探索“扣1次后有几根?扣2次后有几根?……”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4 互动交流 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新课程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材只是学科学习的载体,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生活体验,奇思妙想和大胆探索往往是数学课堂的智慧之源。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畅所欲言。学生互动交流时,老师应耐心倾听,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尤其是发现学生思维中萌发的新知识和新问题。例如,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易错的问题,让学生一起讨论交流,研究易错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逐渐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时学生常犯的错误:(1)对意义理解不正确的;(2)与整式乘法混淆的;(3)分解不是恒等变形的;(4)分解方法不正确的。在生生、师生思维碰撞中,群情激动,让师生不得不大动脑筋,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深入,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的思路开了,发现的新问题多了,提出新看法有见地。

5 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系统的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提出更多的问题。例如,在矩形的教学中,学生常常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折叠方面的问题。如把矩形沿对角线折叠后重叠部分是怎样的图形?若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16和8,那么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教师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实践,再让学生将解答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说出来,然后请全班同学评议。这样,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发现和概括出重叠部分的图形及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知识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学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总量有多少,而是学生有所得、有所获有多少。

6 示范引领,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现代研究表明: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阅读寻找答案的策略更有效。但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情境,而会提出问题的学生总是极少,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提出来。其实学生提出问题的信心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应示范引领,创造机会让学生拾级而上。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知识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七巧板拼成的多边形,其边数不能超过8.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整个过程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去探究,教师只要辅之以引导即可。教师示范引导,“一石激起千层浪”,可训练学生有更多的问题视角,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容自如地应对各种新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思—问题—探究—再现—发展,进行反思性的数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反思性学习的发散性、探究性有利于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能促进反思性的数学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益。

猜你喜欢

情境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