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泰国小学汉语演讲比赛
——以素攀府难仓小学为例
2019-07-14
广西大学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一、泰国小学汉语演讲比赛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每年约有数万人前往世界各国进行汉语教育。在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大好前景里,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面对着无数个向往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知识的汉语学习者,欢喜之余我们应该用不一样的角度来看待汉语教育工作。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得体的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师生在汉语演讲比赛中应遵循的原则
在培训学生操练汉语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教学目的与教学阶段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并不存在于统一的教学流程和方法。在培训学生操练汉语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掌握知识的程度等采用适应的教学原则。
(一)阶段性原则。对相应阶段的学生开展演讲培训,选择符合其实际年龄和汉语水平的演讲稿,依据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基础调整汉语培训的强度。如超出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在培训中就会产生各种因语言理解困难而造成的交际障碍,这样就失去了提高口语训练的意义。同时教师也要调整自身状态去迎合对应阶段的学生,对基础知识薄弱、汉语水平较低的小学生应更为耐心和细心。
(二)针对性原则。首先是明确汉语演讲比赛的主题,根据相关主题展开针对性训练,密切结合汉语语言教学中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由浅到深、由简单到繁杂的训练;同时准确把握演讲主题,开展相应性的形体、表情培训,不应将于训练无关的汉语知识带入其中扰乱训练的进程。
(三)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的语国家的新鲜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一旦汉语演讲培训陷入了反复循环、枯燥无味的僵局,学生便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了比赛进程。比赛是否有趣味,首先是准备一份生活有趣、富有想象和创造性的演讲稿,其次是教师采用带入性、多元性的培训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演讲的世界。趣味性的加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培训效果。
(四)学生主体原则。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该原则要求在设置教学目的和方法时要以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基础,如学生的学习阶段、学习动机、学生年龄等。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不同的学习内容,本次演讲比赛则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按照比赛要求和规定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动机。教师主导则是引导和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汉语比赛的利弊分析
汉语比赛不仅要看到表层的训练结果、比赛成绩,更重要的是看到深层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不断与时俱进,不仅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也能为后续比赛扬长避短。
总体来说汉语比赛的有利之处分为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推动汉语在泰国的影响。从比赛设置级别来看,泰国小学汉语演讲比赛是全国性的比赛,又是区域性比赛,其受众影响程度高,参与学校多,固定时间举办比赛有助于汉语在泰国的影响,通过这一比赛也能反映汉语在泰国的传播效果。同时也扩大了汉语在泰国师生中的影响,汉语比赛是校与校、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较量,比赛成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该校教育的能力和影响力,因此开设有汉语教育学校的师生都会积极主动参加比赛,努力为校争光。
(二)有利于推动小学汉语教育的全面性发展。泰国小学的汉语教育只注重最简单汉语学习,主要是拼音教学、简单的词汇、日常问好等,但汉语演讲比赛更能全方面培养学生,不仅是汉语阅读的全面性和连贯性,还有语法和语感的培养,都是不能从书本中习得而来的。汉语演讲比赛是一项综合技能考核,该赛考核了对汉语语音的熟练程度、汉语表述是否流畅、汉语里的潜在文化和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对学生是全面要求的。
(三)有利于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全靠汉办教师去培训泰国小学生参加比赛是不可能的,汉办志愿者老师无法完全了解比赛制度、比赛流程、学生情况,同时语言交流存在着障碍,学生对外籍教师也会更加放松不够认真对待。因此,泰方的汉语老师起着很大的辅助作用,虽然名义上她不参与汉语培训,但没有她的存在,学生也不可能完成本次训练。因此这场比赛加深了两位老师之间的交流,共同出谋划策,也算是同荣辱、共进退。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汉语演讲比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魅力风采的舞台,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彰显个人才能,选手也是精心挑选方能参赛的,这也让学生在私下里更为努力地练习汉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经过不断地操练,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丰富了个人的人生经历,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舞台。
四、结语
举办泰国全国小学生汉语演讲比赛不仅能够鼓励广大小学汉语学习者努力学好汉语、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更多的汉语学习爱好者进步、提高,还能够促进泰国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使中泰友谊长存。由于笔者参与小学汉语演讲比赛次数较少,还有诸多内容未涉及研究,观察并不全面,理解也不到位,期望本文能引起即将奔赴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师和相关人士的注意,望各位能在工作中丰富和完善这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