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音乐与现代人的精神消费—精神给养之古典诗词《越人歌》赏析
2019-07-14刘佳媛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刘佳媛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解题
春秋时期越国民歌。当时楚国和越国相邻,据刘向《说苑》中记载,楚国鄂君子皙初到封地,江南水乡多乘舟楫,所以按照习俗举行舟游仪式。为他撑船的船夫是越人,为了表达对新来之主的尊重与喜爱之情,便献唱了这首歌。由于越人说越语,子皙听不明白,只好找来身边会越语的楚人,将它翻译成了楚语。子皙听完之后非常感动,按照楚国的礼仪,将锦缎披在越人的身上以示友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越人歌》已经是翻译之后带有明显楚语特色的诗歌了。《越人歌》也成为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译诗。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1,搴2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3好兮,不訾诟耻4。
心几5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6。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注释:
1.兮:(xī)楚国方言,语气助词,相当于“啊、呀”。
2.搴:(qiān)拔。搴舟,犹言荡舟。
3.被:(pī)同“披”,覆盖。
4.訾:(zǐ)说坏话、诽谤。诟(góu)耻:耻辱。
5.几:(jī)表示程度,几乎、如此。
6.王子:公子黑肱,字子皙。
译文:
今晚是什么样的夜晚啊,在中流荡舟。
今天是什么样的一天啊,能够和王子在船上同游。
深蒙错爱啊,不以我这样低下的人而耻陋。
内心紧张到无法停止啊,因为得见王子。
山有树木,木有枝条,
心中爱慕你啊,你却不知道。
二、文学赏析
春秋时期,楚语和华夏汉语虽有不同,但尚属同一语系,而且楚国贵族阶层基本上都通汉语。而越人的语言则是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不光与汉语不同,和楚语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子皙没有听懂撑船女子的歌。楚语的韵律很强,翻译之后更让人觉得感情饱满而真实。开篇两句记叙,写出了与王子同舟之事。“今夕何夕”“今日何日”四次重复的表达,从一开始就诉出了船女激动的内心,紧张的情绪,感染力极强。这种句式及其变化以后常为诗人所取用,著名的如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末两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但是在激动之后,三四句的情感转为平易甚至有所苦涩。这是诗人在非常感情化的叙事完毕之后转入了理性地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是说我十分惭愧承蒙王子您的错爱,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绪荡漾。这种内心的矛盾情感突出显现出来,毕竟他们之间的等级相差悬殊。
最后两句是诗人已经慢慢平复心态,在经历了激动、矛盾之后进行的升华性的情感诉说。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余韵袅袅,读之久久萦绕于脑海之间。这里“山有木兮木有枝”运用了比兴手法,以 “山有木”、“木有枝”引起下文的“心悦君兮君不知”,可细细想来这种感情中不免让人留有遗憾。山上有树树上有枝,本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现象;但兴发到人的生活中,自己对另一个人的感情如何只有自己知道,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时候就会借助比兴,用一种看似含蓄,其实明白的话语去传达内心的想法。这种手法也是《诗经》常用的,正如《毛诗序》中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的运用是随着感情的迸发而出现的,越女勇于表达自我情感的事例正印证了这句话。另外“枝”和“知”的谐音双关也对后来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越人歌》内容清新质朴,感情真挚。不仅可以感受到撑船女子的真诚,也能从侧面看出鄂君子皙的美好品德。子皙身边就有越语翻译,可见当时楚人和越人多有往来,民风淳朴。《越人歌》被译成楚语之后和楚国的其它民歌一起成为了《楚辞》的源流。
三、艺术解析
《越人歌》的产生带有传奇色彩。首先是语言的传奇,这本来是春秋时期越国船夫用越语演唱的歌曲,而楚国的子皙却完全听不懂越国船夫的歌唱,只好请来通晓越语的楚人翻译成楚语,这算得上中国第一首翻译的歌曲。其次是情感的传奇,一个楚国贵族与一个越国船夫产生了真挚的友谊,这友谊跨越了身份上的尊卑贵贱,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第三是曲调的传奇,这是一首越过歌曲,却是用出于演唱的。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也节奏鲜明。前四句是叙事,是船夫楚国贵族同舟共渡时的内心异常欣喜,有中飘忽迷离恍惚不定的感觉。中间四句,是抒情,抒发对鄂君子皙不怕世俗的偏见,跨越贵贱尊卑的界限礼遇下人的高尚品德的深情赞美。最后两句则是高潮,在“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激昂旋律中,结束全篇。演唱者一定注意内在情感的变化起伏。
演唱这首诗时,应当知道诗是在楚越两国君子之间发生的,因此这首诗是婉转的深情的,带有浓厚的楚越浪漫主义色彩的。《越人歌》本质上是歌颂跨越尊卑的真诚友谊的,演唱者也可以从男女之间的刻骨铭心的爱情角度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