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品德课堂
2019-07-13洪海洋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理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是一种普遍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本身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其实质是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人生意义,弘扬和维护人的本性。
【关键词】学生为本 思想品德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078-02
我们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发扬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也就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尽量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重视学生的个性与自由;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善待学生,提高学生四十五分钟课堂质量,使他们感到课堂中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有以下一些心得供分享。
一、注重个性发展,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
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总是渴望自己能在某个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当然这也需要一定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鼓励学生,为学生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在讲授珍爱生命课题时,我举了个例子,我们把生命形容为数字1,而知识、能力、婚姻、金钱等等形容为1后面的0,所有的0都是建立在1存在的基础上的,从而说明生命的重要性。当时就有学生反驳:“当外敌入侵我们的家园时,生命还是第一位的吗?如果每个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那么谁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当时学生反驳的内容是与“珍爱生命”主题相悖的,此时如果我简单粗暴地打压,这些“有棱角的学生”的求知欲,独立思考的能力将被扼杀,从而浇灭他们智慧的火花和思维的亮点。此时我调动学生辩论讨论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这既是道德法治课上的“人权”,也是我们道法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所在。
二、转变角色,亦师亦友
中华民族有着“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之前,教师是课堂上的权威,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必须服从教师。这种教学方式在一段时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就是对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禁锢,只是在新科技时代,信息及技术的高速发展,这种手段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需要转变我们的角色,转变为我们既是学生的师也是学生的友。在讲授“交朋友的原则”课题时,以前我经常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备课,讲课内容多个班大致一样。 新课改后,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为指引,我在讲课时往往请教学生:“你交朋友会注意什么,原则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百花齐放,每个班地学生所说的答案不尽相同,但都不失为交友的原则。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让学生讨论,道德法治课的情感目标自然而然也就达到了。而此时有个别学生回答的内容比较片面、比较偏激时,我也不会简单粗暴地直接打压。我会发动学生一起讨论,让众人的口表述出社会的道德标准,让那些个别学生反思,从而保护学生思考和行动的积极性,同时又让其他同学换个角度听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正如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們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
三、把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抢戏”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我曾经做过尝试,就某些主题让学生自主授课,形式不限。起初我对学生的能力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从学识上、阅历上、能力上他们还没准备好。为了防止学生讲砸了,我了解学生地备课情况,发现不少认真对待的学生备课非常细致,其考虑的方方面面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甚至有些切入点、思路非常精妙。其中有一位学生在讲授“热爱祖国”这项内容时,她以《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将祖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的精美图片以PPT形式播放,看得许多学生热血沸腾,个别女生甚至留下热泪,播放了近10分钟,她并没有解说。播放完毕后,她只说了一句话:“叫我怎能不爱我的祖国!”这次讲课让我深深明白,老师“权力下放”会释放学生多么巨大的潜能!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形成“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格局,要形成“教师少讲,学生多说”的模式。以教师的退换取学生的进。只有这样,学生的“自由与个性”才得以真正的保障。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以学生为主体”开始。既然要“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中外先进文化,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从而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
作者简介:
洪海洋(1969,2-),男,汉族,福建厦门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