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言语表达,提升语文素养

2019-07-13施燕芬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思维发展

施燕芬

【摘要】我们在阅读说明文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从关注“写什么”到关注“为什么这样写”,进一步关注“怎样写”。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作者思考问题、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感悟科普文逻辑性强,语言表达有趣、通俗、普及的特点。学生在大语文教育观念的引领下能把旧知与新知、课内课外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追寻课堂的情趣,努力追求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交融整合和提升。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言语表达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071-02

[教材简解]

本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神奇的克隆》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科普知识写得有趣可感。文中运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不同情形以及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但面对五年级的学生,枯燥的教学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因此,必须注重学习的自主性和情趣性,努力让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灵动的神奇的“克隆”。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制造”、“配件”、“装配”等在语境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克隆的神奇。

3.揣摩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表达方法,体会并学习下定义、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结合相关的资料,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表达方法。

2.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语言表达的特点,了解克隆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多种渠道,感知克隆,畅谈质疑

1.目前,各种各样的新发明、新发现、新技术不断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走入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奇妙的克隆技术——《神奇的克隆》

2.课前,大家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了克隆,谁来说一说你的收获或疑惑。

交流有关克隆的知识:(1)语文书中预习后所知道的;(2)从多种渠道所了解到的有关“克隆”知识。

3.说说自己对于克隆的一些疑惑之处或自己还想知道哪些相关的内容?

[设计意图:结合单元主题引入新课,这样课前引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资料,多阅读多思考。这样把课前预习和课中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初步了解克隆技术及相关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组内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出示合作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2.小组讨论:课文主要介绍了克隆的哪些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2.全班交流,学习词语。

(1)正确认读词语:

克隆、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压条、嫁接、濒危、濒临、雌性、细菌、饲养、马铃薯、效率、诱人、嫁接、雄性

(2)交流读懂的词语,提出不懂的,师生共同理解。

(3)指导书写:率、薯

3.小组汇报:课文介绍了克隆的哪些内容?指名读相关内容并概括,师相应板书。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师生归纳总结(板书:给克隆下定义——实例介绍克隆——克隆造福人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进行阅读实践,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词意,边读边想,潜心读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且让学生在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主动分享阅读收获,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品读语言,感受神奇,体会写法

过渡:学习课文我们不仅要关注内容“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的。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文中是怎么来给克隆下定义的?

(一)学习说明方法,感知科普文语言的特点。

1.指名交流——课文是如何给克隆下定义的并介绍克隆的?

小结:这里就恰当地运用了下定义、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什么是克隆的。(相机板书)

2.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探究:

(1)课文开头为什么要举《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的例子?

(2)比较阅读:课文中对克隆所下的定义,与你在其他科普书上读到的这一段文字有什么不同吗?(出示:克隆(Clone)在广义上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

3.全班交流:(预设)

(1)出示第一段,指名朗读,说说这样表达有什么特点?(更好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很有趣)为了让读者读得更有趣、更明白,作者下的功夫不仅仅是开头。

大家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介绍了什么是有性繁殖,作者后来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换个说法就更加通俗易懂了,可见,科普说明文的一大特点——通俗。

(2)介绍了克隆的定义之后,作者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你觉得哪个更神奇?学生交流。

(3)视频播放配合解说)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看多利的诞生过程吧。

(4)看完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些什么?科技含量这么高的知识,作者为什么不具体介绍呢?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小结:科普文章重在科学普及,要让人们都能看懂。

(5)哪种克隆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呢?(指名说说所了解的植物与低等生物的克隆)那这三个方面我们能不能随便打乱顺序来介绍呢?(从我们熟悉的到不熟悉的,从简单的到复杂的。)

小结:说明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段与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紧密的联系就像一根线串起了整篇文章。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閱读目标中对于阅读说明性文章,具体要求是“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问题、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感悟科普文逻辑性强,语言表达的特点。品悟文本时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与大家合作探究,感受说明文逻辑性强,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语言特点,从而追寻课堂的情趣。]

(二)了解克隆意义,感受科学精神与魅力

过渡:克隆技术的诞生像一颗原子弹一样,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你从哪里看出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读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和同学们交流。

1.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作者是怎么介绍的?

2.交流:

(1)克隆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在保护生态方面的挽救动物;在医学上的贡献挽救人的生命)

(2)作者按这样的顺序介绍了克隆技术的作用,那么这四个方面可不可以随便排列呢?(从低级到高级)

小结:同学们,这就是说明文严格的逻辑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有顺序有条理。

(3)体会“制造”、“配件”、“装配”等妙用。

3.多媒体展示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卓有成效的例子。指导朗读。

4.了解了克隆这么多的作用,如果你会克隆,你希望克隆怎样来为人类造福呢?

假如我会克隆,我想克隆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设计意图:教学中不仅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还得关注文中重点词句,理解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此外,还必须注意架设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地想象、创新、表达,从而对克隆有更深的了解。]

四、关注克隆,拓展阅读,作业提升

同学们,作者采用了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感受了克隆的神奇,它可以从很多方面来造福人类,相信大家对克隆还是意犹未尽吧,其实我们今天也只是了解了克隆的冰山一角。介绍克隆的文章还有很多,老师推荐大家去读一读《克隆生物之谜》《维尔穆特讲的克隆故事》等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的发展。

[作业设计]

必做题:

1.小练笔:《假如我会克隆》或《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2.思考:有人说,“科学”是把双刃剑,你怎样看待“克隆”这一技术。

关注“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一技术。(准备下节课辩论)

选做题:

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一个事物。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课后继续自主探究学习。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还激发他们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思维发展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语文课堂上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微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