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补考制度的精细化管理改革与实践
2019-07-13高鹏朱永明
高鹏 朱永明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补考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精细化管理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改革思路,包括补考管理、补考形式及补考宣传的精细化方案。目的是通过补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补考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补考制度 精细化管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007-02
近年来,随着扩招的进行,高校补考人次呈上升趋势,补考面积之大、工作量之重已超过正常范围,给学校造成很大的负担[1, 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我们认为主要是目前的补考制度不完善、不精细,使其教育功能难以发挥所导致。因此我们提出了补考制度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目前补考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在多数高校对正式考试都很重视,考试纪律严格,考风也很好,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精细化考试制度。但是对于补考却没有这样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多数补考都是任课老师自己监考,一张试卷定分数,这样的粗放型补考模式就带来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老师对补考有误解,认为补考就要尽量让学生考试通过。于是在命题时不坚持教学大纲的要求,降低考题难度;或者在考前划定范围很窄的重点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复习就及格甚至打高分;或者采取开卷考试形式;还有的老师干脆在监考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学生抄袭。以上种种现象的结果就是学生可以轻松通过补考,助长了部分学生“混”毕业的思想,对学校的学风建设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虽然教师对补考坚持原则,不降低要求,但是有部分参加补考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不足,虽然补考前有一个假期的时间,但他们并不会认真复习,这就导致了补考仍不及格,对其学习信心、学习动力产生了较大打击,从而导致厌学情绪,新的课程又出现不及格,恶性循环,结果导致几门甚至十几门课不及格,毕业都成了问题。
二、补考制度精细化的一些思路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高校现行补考制度没有强化约束和激励机制,导致出现问题。因此改变过去的粗放型补考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我们改革的基本思路。
1.补考管理精细化,杜绝放水现象
补考制度改革,首先要杜绝上述第一种情况的出现。要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可以通过下发文件、开会强调、开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宣传,加强师生的观念改变,让老师认识到补考应与正式考试一样严肃对待,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对补考的重视程度及严格把关态度。另外,学校应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命题,不得降低标准,减少随意性。监考时严格考场纪律,制定必要的奖惩制度,对监考失职者给予严肃处理,对补考管理松散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加强补考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
2.补考形式精细化,激发学习动力
为了杜绝上述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对补考形式进行改革。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要给学生一个只要努力就能通过的希望和机会。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采取一些能督促学生自我约束进行复习的手段。比如可要求不及格学生补考前必须提交该门课程的复习计划、学习日志和自学报告。这些手段不光能使学生复习好这一门课,还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从而避免以后的其他课程考试出现不及格现象。
(2)采取一些可以帮助差生树立信心的手段。可以改革考卷形式,如将试卷改为多题选做试卷,出120分或150分难度相当的试题从中选做100分;或者可采取附加题形式,在100分必做试题外加20分的附加题,如果100分必做试题不及格可加入附加题分值。这样一些对自己学习能力信心不足的学生就不会觉得及格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避免了有些学生知难而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我们的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手段确实可以有效的帮助差生找回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有些大一大二不及格较多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由于我们采用上述方法而使他们逐渐摆脱了自卑的阴影,最后消除了不及格现象。
3.补考宣传精细化,激励学生上进
学校还应该从人文角度加强对学习差的同学的关怀,加强对他们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并没有忽视他们,感受到学校是真心的希望他们顺利毕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这样促使他们自觉自愿的努力学习,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最终消灭不及格现象。比如可以设立针对补考学生的奖学金,如学业进步奖学金、积极进取奖学金等,金额不用太多,以鼓励为主,这样能使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得到肯定和鼓励,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三、结束语
任何一个大学生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高校要尽量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材。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抛弃、不放弃。要加强补考的精细化管理,给补考学生以关怀和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毅力,最终达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安朝.学生多门课程补考的原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3).
[2]任麗民.大学生补考人数增多成因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